生机,在细节中涌现
「具体」是有力量的,能带你走出「无力感」。
在刚刚开幕的 2022 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集结了 17 万字的特刊《涌现——2023 中国科技创业趋势》正式发布。
结合一整年的深度产业观察,以及历时两个月的专项走访,极客公园编辑部和研究组调研了超过 130 位专家、投资人、创业者和资深从业者,萃取他们的认知并沉淀梳理,最终在特刊中呈现出了科技领域的最新趋势洞察以及一些正在形成的小范围共识。
本文将特别推送《涌现》特刊的卷首语,以及特刊发布会中的演讲内容,以还原特刊制作的初衷、过程、收获和感悟。
《涌现》卷首语
文 | 极客公园创始人&总裁 张鹏
3 年疫情,世界变幻,历史似乎到一个变换旋律的节点。
我们的商业世界经历了一次环境巨变,而身处商业世界的人,无论是企业家、创业者、还是一位哪怕刚入行的从业者,都会切身感受到这种变化的剧烈。
从资本市场、消费需求、经济数据,到社会新闻、职场薪资、甚至身边朋友的讨论,再乐观的人也会感受到,我们已经不能按照原有的经济和市场预期来思考、判断商业领域的决策。
这些宏观的、弥漫的、无处不在的相对过去的「不景气」,很容易把个体卷入一种「无力感」,进而感到压抑和迷茫。
极客公园作为中国最大的创新者社区,过去 13 年来一直与中国一代代技术商业浪潮中的创新者在一起成长。在 2022 年,为了对抗「无力感」,我们走访和深入交流了数百位来自各个领域,处在各个阶段的优秀创业者,与他们一起探讨对未来的看法,也一起寻找通向未来的新方法论。
极客公园创始人&总裁张鹏在 IF2022 做开场致辞
但,站在岁末年初回望,这一年极客公园社区里可以被沉淀的最大「认知价值」,不是某个创业的方法,或是某个风口的预言,而是这样一句话:
能帮你走出面对宏大产生的「无力感」的,是那些在细节中涌现的价值,是那些价值背后值得去解决的具体问题。
「具体」是有力量的,极客公园社区中众多优秀创业者其实一样经历了迷茫甚至慌乱,但他们迅速看懂了现实,也在具体的问题上找到了创业和创新的目标,以及更重要的——keep building 的动力。
《涌现》特刊的卷首语
《涌现》这本特刊集结了极客公园团队一年来与科技商业领域创业者、投资人、技术专家们持续沟通中获得的趋势判断。我们希望把这些有意义的认知,分享给每一位创业者、从业者,希望这些更加具体的技术进步、商业需求、产业逻辑、甚至平台战略的具体变化,可以成为宏大之下更有意义的「细节」,可以在细节中看到那些依旧在涌现的生机,看到依旧值得去创造的价值,亦或是一个值得重新选择的赛道和职业生涯。
科技商业领域无比宽广,本刊并不能覆盖所有值得关注技术商业领域,但它来源于极客公园社区的集体智慧而非我们的「闭门造车」。要特别鸣谢上百位贡献了观点和认知的研究伙伴,而这些在产业里实战进取的人,他们的积极思考和持续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可以感染他人的「生机和活力」。
这些会让你感受到,这不是一个你只能「无能为力」的环境,而是一个在细节中隐含着生机的时代,只是你需要更加有智慧地去选择、和更加有耐心地去参与其中。
技术之所以会进步,商业之所以会发展,就是源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永远会期待让自己更幸福也更有价值。而人和组织的发展往往背后会有三种动力在起作用:经济环境的繁荣向上、技术环境的进步迭代、自身务实闭环的「有梦想、在路上」。
如果把人和组织比喻成一条船,这三个动力或许可以类比为「你无法改变的潮汐」、「你可以运用的风」与「你手中永远可用的桨」。很多时候时候,这三个动力对一艘船未必都是正向的加持,往往需要更好的运用正向的动力,去对抗阻力,才能走向远方的目标。
当然,在人类发明船之后的几千年历史里,没有任何时代的航船会因此失去存在的意义,因为总有一批人,会找到方法,继续向前。
《涌现》特刊发布:
潮汐暗涌,2022 中国科技风向寻路
口述 | 极客公园执行总编 卫诗婕
在我们进入特刊的分享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小故事。
你知道吗?过去,一位农民工自获得招聘信息(离开家乡),到上岗就业(抵达岗位所在地),平均要经过七至八道「转卖」——这是因为,来自工厂的招聘需求不能直接抵达到求职者。当城市里的工厂需要招人时,需要经过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的层层代理。
最终,不仅求职者的工资会被各级代理层层盘剥,招聘市场中也充斥着各种不实信息。这就是过去几十年来,中国蓝领招聘市场的沉疴。
那么在 2019 年,一个新现象出现了:有人靠着发布富士康上下班时的人潮、食堂等日常生活,在快手上积累了20 多万的粉丝。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一个在外界看来神秘、评论两极分化的工厂,得到了更多细节的呈现。原来,富士康广州的工厂里有 24 个食堂,早中午晚,各个时段分别提供什么餐品,住宿环境、工作环境等,在短视频中一目了然。就这样,一个普通富士康员工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更生动的刻画。
后来,那位有着 20 多万粉丝的快手用户,靠着分享短视频,外加在社群推荐岗位,完成了 1200 多次内推,按内推奖金最低档位 1000 元计算,奖金收入可能已经达到百万级别。
在这样的案例和用户需求中,快手看到了新的可能性。于是,2022 年,快手开始尝试在传统的蓝领招聘行业进行「直播带岗」,也就是在座各位可能听说过的,「快招工」。
快聘界面,主播直播背景正轮流播放工厂环境视频,投递简历仅需电话及年龄
这是我们在 2022 年观察到的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大型平台公司都在不断伸出触角,在一些互联网过去不曾涉及的传统行业,寻找商业改造、提效的可能性。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所辐射的范围早已超过了用户的娱乐场景,开始展露出「杀时间」以外的商业价值潜力。
快手的蓝领招聘和直播卖房、抖音的本地生活服务、微信视频号的泛知识传播、 B 站的虚拟主播,都在成为新的商业现象。
《涌现》特刊发布会现场
为什么说这值得欣喜呢?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有超过八成的人在生产或消费短视频内容,上网的人们平均把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上。这样的影响力颠覆了生产、消费内容的方式,也逐渐在商业领域中成为基础设施一样的存在。
几大互联网平台,用过去几年的时间,修筑了一条通往中国海量用户的高速公路。
而大家这两年一定也听到过不少悲观论调:在互联网增速放缓、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互联网真的没有新故事了吗?
其实未必。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尽管以用户留存和占领市场为主要目标的纯规模扩张已经告一段落,但接下来,如何将巨大的流量池与细分赛道结合,利用自身能力重构更高的商业效率,同样充满想象力和可能性。
比如下面这张图片,是来自行业从业者给我们的真实反馈:
过去,蓝领招工靠的是人寻人,需要在线下以店面的形式地推,从市、下到县,再到村。现在依赖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推荐机制,可以更精准地触达目标人群。
收集信息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过去一年能收到 20 万份简历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但 2022 年的前 10 个月里,我们已经收集到了 100 万份简历,而且用了比过去更低的成本。
——山东格领集团总经理张军(专事蓝领招聘)
过去行业培养一个专业的招聘人员时间是 1-2 年,对工厂流程、环境、工作种类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基础了解后,还需要培养与人相处沟通的技巧,在所负责的区域花时间做资源沉淀,才能找到更多的应聘者。
而一个线上招工的主播最快只需要 10 天,告知招聘要求、提供沟通话术,集中培训后让主播做好信息传递即可。过程中,直播对传统信息分发收集、行业中间环节的效率做到了提升。
——《涌现 2023》
可以看到,比起传统招聘渠道的口耳相传,短视频和直播让信息有了更多维度的展示,也让求职者获得了更直观的细节。算法的精准推送、直播的实时性和交互性都为蓝领招聘市场中的供需双方带去了全新的高效体验——这些,都是技术给商业带来的实际价值。不仅如此,一些更前沿的技术,如 AIGC、虚拟人、触觉交互等技术,也都给直播短视频领域带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就是技术带来的恒久乐观主义。
如果我们感到自己正身处迷雾一般的时代,不妨将目光聚焦到这些问题:有哪些新的技术变量正在酝酿?商业格局与技术发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是否诞生了更进一步的商业思考?有哪些行业的新需求正在涌现?
带着这样的思考方式,我们锁定了七条在 2022 年涌现出积极变量的科技赛道,开启了这份特刊的制作——在过去两个月内,我们的特刊工作组调研走访了超过 130 位专家、投资人、创业者、资深从业者。
在此要特别感谢这 130 位联合作者,所给予我们的时间、信任和耐心。有一个细节让我们印象深刻:为了探寻 AIGC 将为短视频领域带来哪些可能性,我们找到了一位图像领域的专家,见面的当天,这位专家专门投屏了一份 PPT 课件,仔细为我们梳理了现阶段技术正面临着哪些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同去的实习生大受震撼,问我们的记者:他好善良,为什么这么认真?我们又不给他钱,还是我们真的有给他钱?
当然没有。
但我想,这份认真是来自对科技的热忱、对技术的信仰、和对同行者的惺惺相惜。事实上,在这次密集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科技行业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他们的生动面貌、行动、和信仰,真实地诠释着「创新」两个字,也感染着我们。
《极客公园》执行总编卫诗婕在特刊发布会上致辞
比如,在机器人行业,深耕的从业者们,他们依然相信机器人能够变革商业,却已经不再满足于早些年那些炫酷的概念,而是努力「让技术落到实处去」。在我们与云迹的 CEO 支涛对谈前,她刚用 2 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对 200 多个酒店集团的拜访。毫无疑问,支涛希望这 200 个酒店集团都能用上云迹的商用机器人,但更令她兴奋的是,据她的观察,一批 90 后企二代正走上管理岗位,其中有几位年轻人对她说,想与她一起拿出一套酒店的新标准。
「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眼睛在发亮。」支涛对我们说。而记者说,那一刻,支涛的眼里也有光亮。
而在元宇宙概念的包装下,今年大火的 VR 领域,我的同事也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访谈的对象大多是经历过上一轮 VR 泡沫的行业老兵,他们在 2018 年、VR 行业最艰难时,对行业普遍保持着乐观,却在元宇宙大热的当下,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原因很简单,他们清楚,显示、算力等硬件技术和内容的发展需要时间。
我们发现,行业真正的建设者和坚守者,并不会因为资本的狂热而失去理智,也不会因为后者转冷就一夜崩塌。回归到技术本位的理性,人们也就自然会知道,创新需要耐心,切忌盲目乐观,但也不必盲目悲观。
这也是《涌现》这本特刊的使命——结合一整年的深度产业追踪与观察,以及两个月的专项走访,极客公园的特刊组将自己置身于产业中,置身于变化正在发生的地方。我们找寻到行业中最关键的参与者、并萃取他们的认知——由此梳理、沉淀下来,希望为中国的科技行业留下一些公共资产。
更重要的是,在 2022 年的尾声,我们希望为每一位愿意保持成长和在局的从业者,提供一些信心。这份信心源自对过往技术发展的梳理,源自对商业格局变化的多维度理解,源自对资金流向的获悉,更源自对科技创新的永恒信仰。
最后,伴随这份特刊一同奉上的,还有一个小彩蛋「副本 2022」。这是极客公园面向创业者和企业家们,发起的一次专栏征集活动。有超过 70 名企业家和创业者,向我们递来投稿——通过分享自己摄于 2022 的一张照片,和一段文字诠释,记录了这一年,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感悟。我们也相信,这些来自创新者、建设者、前行者的声音,会让整本特刊更具时代特性、也更能激励人心。
在剧烈变化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里,捕捉正在发生的、与即将到来的潮汐变化,谨以这份特刊,希望发出行业的一剂强音,提醒大家,带领历史穿越周期的,唯有科技与创新。
谢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