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这5句话,带你穿透迷茫
点击下方“有书”,关注【视频号】 专属直播好礼等你来拿
文 | 有书伏蓉 · 主播 | 安东尼
网上曾经有一个话题引起激烈的讨论:
“余华的作品中,必看的是哪本?”
有位高赞回答说: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所有作品中最优秀的,也是最不可或缺的。
不仅仅是余华对自己创作阶段的心灵总结,而且还蕴藏着许多的原创可能性。”
它就像一片幽暗的丛林,其间道路纵横交错。
每一条道路都未曾穷尽,每一条道路都通往未知的无限去处。
如果余华少了这一部作品,他的总体创作会大大变得单薄与平面化。
这篇故事是比较少用的第一人称视角,以童年的回忆为线索,通过错乱的时空,细述“我”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体验。
余华似梦非梦的写法,带读者亲陷回忆之中,体验了人性的荒诞,领悟了生存的哲学。
书中的这5句话,带你穿透迷茫,活出清醒。
除了生命,我再也找不出活下去的另外理由了。
紧邻着县城的村庄南门中,村户孙家有三个儿子,我是其中的老二。
作为孙家的二儿子,我从出生起在家里就不起眼。
由于家庭经济窘迫,6岁的我被亲生父母送走。
12岁时,养父出轨自杀,我只好又找回到原生的家。
而这并没有使我的处境好转,反而更加艰难。
被排斥、被打骂、被陷害……
我像一只下水道的老鼠,只能孤独地在阴暗中苦苦挣扎、默默哭泣。
尤其是被亲兄弟诬陷后,我遭到了父亲残酷的毒打。
那一天,我战战兢兢,根本不敢睡下。
因为我害怕自己睡着了,不会再醒来。
可当翌日清晨到来后,我发现自己还活着。
那一刻,看着阳光从门缝里照射进来,我激动无比。
从那时起,我努力学习,瞒着父母借钱参加了高考,如愿考上了北京的大学。
人生之路,蜿蜒曲折。
但命运有时也会峰回路转,在不经意间给你劈开一个柳暗花明。
撑不下去的时候,哪怕只是一缕微弱的阳光也能带来生的希望。
能好好活着、给太阳晒着,就是生命最初的意义。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我。
我对父母而言,就像是可有可无的物品,从来得不到一丝关注。
但越是缺乏关注,越是渴望得到。
为了得到人缘好的同学——苏杭的喜欢,我跟着他们一起抽烟,一起在街上对着路过的女孩喊叫。
当苏杭长时间拿着女性生理书籍和同学们聊得甚欢时,我不愿参与,又怕不合群。
最让我不解的是,苏杭用臭袜子粗俗地嘲弄优雅的音乐老师,还狂妄地扔老师教科书,竟得到许多同学的庆贺。
我开始反思,这样的友谊是不是我想要的?
在他为了吸引女同学的眼球用柳枝使劲抽打我时,我终于明白了这样的关系不要也罢。
人天生渴望被他人关注和认可,可我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迎合他人,就会失去自己。
曾几何时,以为被人捧着便是能人;略经世事,顿悟人生终是单人旅行。
叔本华说: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
多少人为了逃避孤独,便企图从他人身上获得热闹。
谁曾想,得了他人,失了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要尝试一个人走路,享受一个人的风景。
哪怕踽踽独行,依然能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我的母亲,性情温顺,勤劳朴实。
家里的大事小事,她都会费心操持。
直到怀孕九个月,实在不能弯腰,才没有下地干活。
即便这样,她还是得挺着肚子去给我的父亲送饭。
我出生的那天中午,母亲原本正准备去送饭,但好巧不巧,母亲的肚子疼了。
好不容易,孩子呱呱坠地。
可这也因此耽误了父亲吃午饭,他站在田地间怒气冲冲地喊爹骂娘。
当母亲脸色惨白地提着饭出现时,父亲对着母亲就是一顿咆哮。
母亲还颤巍巍地陪着笑脸向他解释,是因为生孩子时,剪刀离得远耽误了时间。
父亲丝毫不关心母亲的身体,只关心生男还是生女。
母亲不顾产后虚弱,照顾父亲的一日三餐,但这么做并没有换来丈夫的关爱。
后来父亲勾搭上了村里的寡妇,把家里的东西明目张胆地全往寡妇家搬。
当父亲在寡妇那里欢快完回到家进入母亲的被窝,母亲只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母亲的过度忍让,让她在生命弥留之际满是遗憾。
让读者掩卷后,都忍不住沉思:
“如果母亲当时不那么过分‘温顺’,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如此。
不敢发声,不敢争取,甚至在利益受损时,也不敢抱怨。
以至于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玫瑰有刺的保护,才能美的自在芬芳。
阳光是很想照到这里来的,是山把它半路上劫走了。
我的父亲孙广才,原本是一位地道本分的农民。
可在三弟救人去世后,他突然想靠着三弟的名声让自己从中获利。
谁知,事情的发展让他的希望落空。
他开始变得冷血、自私、无赖。
对自己生病的老父,既克扣食物,还让其住杂物间,甚至催着老父早点死。
他对妻子不忠,明目张胆地跟同村的寡妇同居,还把家里败光。
媒婆给大哥介绍了一个未婚妻,结果他居然跑去调戏。
大哥娶到了一位爱人,也被他糟蹋了。
愤怒的大哥用菜刀砍掉了他的一只耳朵。
他对待我这个二儿子就像一把野草,想扔就扔。
原本一个齐全的家,因为父亲的邪念日渐凋零。
他最后的归宿就是在酩酊大醉后,东倒西歪地掉入了臭气熏天的粪坑中。
鲁迅说:
“世上本没有恶魔,邪念多了,自然就有了恶魔。”
人性是善恶的结合体,但倘若内心起了邪念,恶魔便会住进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就会受恶魔的控制。
擒贼先擒王,制人先制心。
哪怕一次次跌入黑暗,我们也要面向太阳,别让自己被黑暗吞没。
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
我的祖父孙有元年轻时是一位石匠,有技术有力气,闯遍大江南北。
但因为一次意外,他从山坡上摔下来,导致腰部受伤。
失去了劳动能力,祖父从此只能靠两个儿子轮流供养。
而长期不劳而食,就会不受人待见。
祖父学会了隐身术,常常缩到阴暗的角落不引人注意,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出现。
回忆往事,成了他每天的主要功课。
他回想自己跟着曾祖父到处造石拱大桥。
后来因为造一座官桥失败曾祖父入了狱,但他动用聪明才智把那座官桥重新造好了。
战乱中,他与曾祖母一起逃难。
野狗残忍地夺去了曾祖母的性命,他在悲恸中遇见了祖母。
祖母原生家庭的富有、被包办的婚姻、年轻时的美貌常出现在他的回忆中。
很多人会觉得,一个人要向前看,不能活在过去。
可适度的回忆,对一个人而言其实很重要。
不论是痛苦还是甜蜜的回忆,都是一个人一生独有的经历和财富。
如果没有回忆,普鲁斯特又怎么能把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倾注在《追忆似水年华》上呢?
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你可以重新选择,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拼装。
给过去以诠释,给现实以慰藉。
▽
有人感慨说: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有种翻阅了就放不下的欲望,只两三页,便整个身心融入到了小说中。
这本书让人难过,甚至阅读它是一种折磨,但又欲罢不能,不忍释卷。”
书中人的喜乐悲欢,无不牵动着看书人的心。
其实,人生在世,谁都曾淋过雨,受过伤,想呐喊,总彷徨。
迷茫时,不自苦,不自弃。
请相信,我们终能等到雨过天晴的那一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