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还不错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细节控,看剧看电影的时候,会特别注意各种边边角角。
尤其是在看现实题材时,这种目光会变得格外敏锐。
比如我最近在看的这部剧,里面有这样一处细节:
这是在一对老人家里,男主背后的电视机边上,贴着各种卡通贴纸,我就猜到老人家里会有小孩。
接下来,男主聊天时顺手指向了电视机旁边的照片,问这是不是你们的孙子。
一方面是觉得自己能预判人物的对话还挺好玩的,就像角色在和自己说话一样。
更重要的是,我始终认为,只有扎根在生活土壤里的现实题材剧集,才能这样带着生活的细枝末节生长。
所以,我觉得它值得聊——
《欢迎光临》
在聊这部剧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和大家说说它大概讲了件什么事,因为单看片名,你压根猜不到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主线是酒店门童张光正(黄轩饰)和空姐郑有恩(白百何饰)的爱情,支线是他常常被客人无视甚至非难的工作,以及为了接近女孩,加入了她妈妈的广场舞队伍,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生活琐事。
故事仍然是现实主义基底,毫不回避都市青年和老年群体的生活困境。
好就好在,它将现实主义和浪漫喜剧巧妙结合起来,给原本灰色的现实描上了一层难得的“光”。
并且不是要用这层“光”去遮掩种种现实问题,而是慢慢地浸润和调和,达到一种平衡。
前面也说啦,我一开始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故事,所以一直在琢磨它为什么要叫《欢迎光临》。
直到看完前面几集,我猛然发现,这个片名真的太有意思了,它就像一个硬币,一面刻着灰色的现实困境,另一面被镀上了光泽和浪漫。
我们就先聊正面的灰色吧。
可以先想想,日常生活里谁会最常说“欢迎光临”这句话?
服务行业从业者。
在这部剧里,常说这句话的,就是酒店门童张光正,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站在酒店门口,欢迎顾客光临。
但你会发现,在第一集里,他有两次说到这句话,都不是简单的工作写照。
一次是王牛郎问他,再见到自己喜欢的女孩时,你想对她说什么?
张光正微笑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想了很久,说了那句“欢迎光临,很高兴为您服务”,话音刚落,叹了口气,陷入幻想破灭后的怅然若失。
另一次是他被醉酒客人羞辱而愤懑沮丧,但另一位客人走向酒店大门时,又立马收拾表情,转身面露微笑,一边说着“欢迎光临”,一边为她拉门,目送她走进大厅后,才微微放松身体,叹气。
这些细微的表情变化,折射着人物的心理落差,他所面对的困境,是惯常拉门关门、微笑说出“欢迎光临”的仪式近乎磨灭了作为人的需求。
而且剧集还用了三场冲突来加重这种“磨灭”。
一开始在酒店门口,两名男子想拉走女主朋友,张光正为了避免意外,坚决要求确认他们身份,但两名男子非常傲慢地骂他就是“一个看大门的”。
这句带有强烈身份蔑视的话,还出现在后面的一次冲突里。
张光正按照工作流程提前为客人打开车里的音箱,但这位脾气暴躁的客人,无礼指责张光正动他东西,坏他运气,把光盘扔向张光正脸上。
当然这还没完,如果说有什么比肢体暴力更具杀伤性的,那就是无耻的骚扰——
喝醉酒的客人,一边掏钱赏小费,一边戏谑,最后强吻了张光正。
聊到这儿,故事要表达的第一层意思就很清楚了。
硬币这一面的“灰”,是以张光正这一个体为缩影,指向了服务行业中非对等性的尊重,以及人与人之间因为经济、地位、阶层、职业悬殊所产生的不平等。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硬币的另一面,珍贵的玫瑰和光泽,不断调和与平衡着对立面的阴霾。
最直观的,是张光正一直在寻找的实物——“光”。
因为患上湿疹,医生叮嘱他要多晒太阳,于是潮湿宿舍里的取暖器成了他的光。
和舍友搬到新屋后,张光正选了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的小阳台,因为这里向阳。
还有一种,是闪现在他精神世界里的光芒,从罅隙里透进来的希望。
比如,他会把郑有恩掉的毛绒玩具,挂在那刚好透进阳光的地方。
无论是他决定离开北京时,在阳台上突然看见了楼下的郑有恩,还是两人第三次相见,张光正呆立在广场上,这两个场景里,张光正都一直处在阳光下。
故事就在用这道“光”不断勾勒主体轮廓,让这道“光”一直拉住他,不让他一味地往下坠降。
既然说到了张光正这个角色,那我们再聊聊这个关键人物串联起来的三组人物关系。
正是这三组关系铺展开一张生活网络,让整个故事变得有趣,而且恰到好处的温情。
大家也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我还要在后面多加一个名词,猪八戒。
这也是我第二遍去看这部剧的时候,发现的一个细节,就是在合租屋里,窗户上挂着三个皮影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
恰好对应三个角色,王牛郎、陈精典和张光正。
有趣的是,主创对每个人物都进行了提纯处理,让他们身上只承接神话角色的主要特点。
王牛郎作为唐僧,再明显不过了。
工龄更长,被张光正称为师傅,而且他常常扮演着保护者和劝慰者的角色。
比如张光正被客人非难,他一定会率先出头冲在前面。同样,王牛郎也不会向张光正、陈精典倾诉自我难处,更多时候是他在宽慰另外俩人。
陈精典是孙悟空。
聪明,三人中学历最高的一个。
损人,得知张光正背着自己追女孩时,数落他是取经半路追妖精去了的猪八戒。
同样,张光正向阿姨们交待跳广场舞是为了追求有恩的实情后,社死,低落时,他会像你身边一个嘴欠的朋友,“安慰”你说:
张光正就是陈精典口中的猪八戒,真诚善良。
我很喜欢黄轩在里面的一个细节处理:
是他发现大家偷偷给自己准备生日时,那从眼神里溢出来的、被别人在意的幸福感,接着很自然地聊上自己前几天做的梦。
原本是他在船上梦见,小时候春游,自己向妈妈要钱买零食,醒来后又意识到父母离自己太远。
他刚向朋友们提到“梦见小时候”,就意识到这个梦只是同样让自己感到幸福,但与现在情境关系不大,也不好意思让朋友察觉自己很想父母。
所以话锋一转,说自己小学时候就想在肯德基过生日,也让朋友们觉得他们的准备还不错。
既然都说到这了,那就再多一嘴。
租船睡觉这处戏剧设计,还交代了一件事,就是张光正的“轴”。
我记得北海公园的普通船只都是按小时收费的,当年的押金都要好几百,张光正租了一下午,还是身价昂贵的小黄鸭。
这就是一个“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受了委屈时为数不多的宣泄方式——花掉平时舍不得花的钱。
另一组关系,是张光正和郑有恩的互补性。
两人都从事于服务行业,张光正做门童后就收起了脾气,而郑有恩呢,无论旁人如何说道,她始终不会改变自己的性格。
但你会发现,前者会摇摆、会有自责的时候,而后者有时很像藏在心里的另一个你,做了你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想说又不敢说的话,两个人物身上都存在着我们的某个面向。
最后是那跳广场舞的阿姨,生活是深深烙印在她们身上的。
要怎么写她们呢?
就写她们的对话——
“孙姐,这腌的是什么啊?姜啊?”
“洋姜,我儿子从外地特意给我寄过来的,又香又脆,正好给你们姐分分。”
就聊柴米油盐,就聊自己的孩子。
还有张光正和孙阿姨一起挑瓜的那场戏。
明面上是“一掐二掂三弹四听”的挑瓜智慧,更深层的,是代际之间非常融洽、非常舒适的相处,孙阿姨说不会挑瓜的张光正是生瓜蛋,张光正也会求助阿姨如何挑瓜、如何看人。
这些人物关系就一节一节联结起来成为生活,哪怕你看到的只是鸡毛蒜皮,听到的只有闲言碎语,但还是会因为那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小心思而共情不已。
就像孙阿姨给张光正支招时,顺手把盛好西瓜的碗递给杨大爷,大爷接过来后又抖着手挑西瓜子,挑完又把碗递回去,让阿姨吃西瓜。
以及阿姨回忆第一次约会时,对光正(和我们)说:
你大爷当年紧张到只对我说了一句话——
“听说明天有大风。”
写在最后
没有焦虑,没有煽情,《欢迎光临》就用轻松诙谐的笔触,把一种生活态度均匀地分给现实和浪漫。
就像那句“欢迎光临”,既可以是礼宾员向顾客说的话。
也可以是,当我们准备迎接未知的朋友或恋人时的一种表达:
欢迎,你的光临。
音乐/
配图/《欢迎光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