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早申狂揽哈耶普斯,升学“冰川季”,这位传奇顾问却为何连续15年每年有大藤?
最近,在全国上下一片抗疫的氛围中,美本顶尖大学早申放榜的日子悄然而至。
根据“爸爸真棒”目前统计的数据,共录有160枚+藤校&TOP10offer,其中国内54枚。
放榜还在进行中,我们仍将持续关注。但仅就目前这几所大学的早申来看,国内学校的录取远远低于去年的85枚。
如果说过去三年是“最冷申请季”,那今年用一所学校升学指导的话来说 --
“凉透了”
这届毕业生可以说是最难的一届。今年12年级的他们,大多是在2020年进入10年级,完整经历了3年新冠疫情,能取得好成绩实属不易。
那么在这个全球新冠接近尾声的当下:
留学申请是否会从“冰川季”走出?
我们如何审视2023年的留学大趋势?
申请又有什么新变化?
在2022年年末,我们仍要请出留学届的“定海神针”、“爸爸真棒”的老朋友、棒呆国际创始人Brian,来更新我们关于留学申请的认知!
棒呆国际教育创始人。高中毕业于知名的英国七橡树中学,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与国际研究系,并于斯坦福大学取得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现任七橡树中学校董,以及耶鲁杰克逊全球事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
作为倍受尊敬的高端留学申请专家,他帮助众多优秀中国学生获美国顶级大学录取,并因此登上《福布斯》亚洲杂志封面。Brian现为5个孩子的父亲。
这个申请季,棒呆国际教育又拿下3枚普林斯顿、2枚哈佛、2枚耶鲁、1枚斯坦福、1枚宾大、1枚康奈尔、1枚哥大等顶尖offer,又有了新突破!
至此,他历年已经斩获了23枚哈佛、51枚耶鲁、21枚普林斯顿和26枚斯坦福,还有数不清的藤校&TOP10 offer。
从业15年,Brian未有过失手,这源于他看待问题的过人之处,抛出的观点又一次刷新我们的认知:
疫情三年,海外招生官已经对诉苦厌烦了,中国学生更要专注自身;
很多人没必要考AMC,上热门夏校是浪费时间;
申请成败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和别人“卷”在一起;
申请有五个关键词:真实、简洁、深刻、积极、主动
我们整理了这些洞见,希望能帮助大家破除留学刻板印象,打开新思路和格局。
*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呈现
想了解更多棒呆相关内容
和美本申请相关信息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棒呆陈老师
▽详细咨询▽
海外招生官已经厌倦“诉苦”
中国学生更要聚焦自身
今年值得庆祝的是,我们的顶尖录取中有很多国内学生。
比如耶鲁来自于上中国际,普林斯顿来自上海美国学校,斯坦福来自于上音附中,宾大来自于ISF弘立书院,哥大来自于上海平和。
另外还有一些顶尖offer来自于位育中学IB、华附国际、北京21世纪国际学校、郑州第七中学国际部、包玉刚、星河湾,以及加拿大高中、美高Phillips Exeter Academy、Georgetown Prep、Suffield Academy、Culver等等。
总体来说,虽然一些已经公布的早申数据显示,今年早申人数增多,导致早申录取率在下降:
但从我们的感觉上,今年美本录取的难度其实和去年持平,美国大学还是有很多名额给到中国学生。
去年我曾说过“孩子们生在上海北京,反而比二三线城市孩子申请难度更大”;但今年我觉得:
有的学生为自己找了很多借口:比如我不在某些资源多、录取好的城市;我只有去美高才能申请得好;或者认为我是偏文科的,没有那么多竞赛成绩;我是偏理工科的,申请难度高,;或者一些学生经历了封控、AP考试取消等。
但疫情三年,海外招生官对诉苦已经麻木了。你的借口、理由,每个人都知道。希望别人同情你,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策略。我也不会鼓励我的学生去强调这些。
今年真正申请成功的学生,他们都有能力忽略外界的干扰因素。你可以看到今年我们有很多上海的学生录取得很好。就是因为他们足够聚焦。
很多人没必要考AMC,
上热门夏校是浪费时间
那么如何聚焦?我想首先来谈谈为什么申请会“卷”起来?“卷”,意味着不够聚焦。
很多人都觉得“我必须做这些活动,因为别人也在做”。一些家长缺乏批判性思考,没有仔细想过这些活动,到底是招生官要求做的?还是我周围的两个妈妈,今天刚好吃饭碰到,说起要做的?
我希望家长能破除一个误区,就是心里总有一张清单,上面是留学申请必须看的书,必须参加的竞赛,比如申请的活动……太多所谓“必须”的事情要“打卡”。
比如现在初中有大量学生在考AMC数学竞赛,但我觉得AMC是浪费时间,因为大部分人最后并没有对数学那么有热情,他未来的专业方向也不会围绕数学。
又比如现在的热门夏校,很多也对学生无用。但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孩子,头脑里都有三四个“一定要报”的夏校,认为只有参加了,才能进好大学……
我鼓励大家不要有这样的思路:
一方面让自己压力很大;
另一方面你必须考虑你参加的AMC、热门夏校等,到底和你的申请有什么关系?
如果没有连贯性,做了也是白做。
申请成败关键在于
有没有和别人“卷”在一起
其实美国大学不希望看到一件事“卷”起来,而希望看到学生做的是他真正喜欢的事情。
我这边申请好的学生,也没有一个在“卷”“清单式”的活动。因为“清单”大多是家长学生传来传去,最后仿佛变成了一个Truth(真相)。
美国顶级大学录取原则:Holistic Application(综合评估)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只要确保你列的活动、你的兴趣、文书、面试和你的成绩等都是match(匹配)的、连贯的就可以。每一块要把握到什么度需要一定的技巧。
比如我有一个学生喜欢历史,他在学校有参加历史社团,历史成绩也比较好,有两门AP历史课,他也做过地方历史方面的项目等等,他的经历就是连贯的。他还会通过文书、面试等软性方式,将自己的经历串联在一起。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话是--
真正独一无二的个人故事是很有限的,没有人申请时的故事和个人陈述可以特别独特,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是谁在讲这个故事,以及分享了哪些细节。
所以我一直觉得,学生不用花太多时间,做很多吸引眼球、很戏剧化的东西,而是要做好“聚焦”,讲好故事;也没必要一直陷入“卷”的恶性循环,而是要好好梳理清楚:
到底哪些事情是你真正该做的,
哪些是你认为自己需要做的,
哪些是周围人给你压力觉得你要做的。
申请的五个关键词:
真实、简洁、深刻、积极、主动
具体怎么做,我认为有几个关键词:
👉其一,Authenticity(真实)。
要找到生活中,什么事情对你有意义、有启发,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并且在整个申请过程中,让招生官不断感觉到你丰沛的能量和情感。
很多学生缺乏情感,只是喜欢机械地罗列活动,觉得这就够了,但这些思维层面的东西,只是“申请游戏”的初阶水平而已。
有的家长认为我要选择冷门的专业才能进名校。但美国大学的录取逻辑并不是这样的,即使你选择了一个冷门的专业,也必须证明你有多喜欢这个专业。很多孩子证明不了。
👉其二,Simplicity(简洁)。
我们常说“Simplicity is the key”(简洁是第一要义),在申请中也是一样。很多家长喜欢在申请中不停加一堆信息,总担心别人内容比我多,怕自己内容不够多。这并不可取。
有些学生希望自己的文书看上去很学术、很智慧,所以会堆砌很多宏大的陈述和概括,说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话。但文书最重要的是分享一个关于你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关于世界的故事。
还有学生花很多时间考虑文书的Hook(钩子),希望用完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来吸引招生官的眼球。
实际上这就像钓鱼,鱼并不是说看到你的钩好,就会上钩;有时候看似鱼已经咬到了,但最后还是“逃走了”,最后只剩一个很尖的钩子,却没有鱼。这意味着,如果招生官在你的整篇文章里看不到其他亮点,他就会放弃。
所以我并不鼓励学生花太多时间考虑所谓的“钩子”。文书更像是一个艺术品,需要从头到尾一步步展开,每个环节都衔接好,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都要有一样的份量,而不是把太多精力只放在华而不实的开头。
一旦文书完成了,我不建议学生一遍遍去改,开始思考每一个逗号、句号的重要性。这是“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你不停地改,并不会让文章变好,有时反而越来越差。
👉其三,Dig Deeper(深刻)。
很多学生的文书浮于表面,其实文章里每一个点都可以深入展开,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挖掘得不够深入。
这里我想提一提读书。今年我观察到,国内的学生看似读了很多书,但其实把时间都花在了读“哈利波特”等流行通俗作品上,而真正花在阅读经典上时间却很少,比如关于罗马历史、政治哲学、进化论、博弈论等等方面的书。
这些可能并不是一般学生会去“打卡”的书籍,但却可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我们今年申请的学生,他们在这方面书籍的阅读量非常大,而且非常善于打造自己的书单。
具体的方式是通过在阅读一本经典书籍时,留意其中引用、提及了哪些书,包括一些奠定本书基础的书籍,和可以进一步延展阅读的书,等等。
👉其四,Positivity(积极)
因为国际形势、疫情等原因,很多学生很容易就变得消极、负面,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是很大的挑战。
此外,还要保持自信和自大之间的平衡。你既要表现你自己,也不能过于表现自己;你要自信,但不能自大、傲慢。这个度也是极少人能把握好的。
👉最后,Take Initiative(主动)
很多家长会替孩子拿主意,但我不建议家长过多参与孩子升学的过程,比如替孩子选专业、选大学等。
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做任何事情。家长越希望孩子申请得好,就越要学会让孩子掌握主动权。
而这样做的好处,未来会很明显地展现在申请面试或推荐信等环节中。
「 写在后面的话 」
采访Brian有个很鲜明的特点,他基本不会说学生的案例。
在他看来,如果自己今天说了拿下哈佛、普林斯顿、耶鲁等顶尖offer的孩子做过什么活动,明天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去做这些活动——这其实违背了他整篇文章希望传达的初衷,那就是希望学生们能从自己的特点出发,去规划自己的活动。
他说:
“一些家长可能并不理解美国大学Holistic Application(综合评估)的意思,认为就是什么活动都要做。
于是别人做的活动、参加的竞赛、考几门AP,你的孩子都要‘照单全收’,太在乎所谓的‘清单’,这就是‘卷’的源头,但可能并不适合你家孩子。
我希望提供给家长、学生一些工具,帮助他们调整思路,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因为每个孩子原本就不一样。
最终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再结合他们的兴趣、环境、社区给的启发等等,才会打造出一个真实的申请档案,而不是每个人都套用一个‘万能公式’。”
想了解更多棒呆相关内容
和美本申请相关信息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棒呆陈老师
▽详细咨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