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圆方是不是“公知”

圆方是不是“公知”

文化

[本文3739字,阅读约需11分钟]

上个月底,圆方写了一篇是时候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了里面提到:
已经到了“所有人都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事无巨细地考虑,做出最佳决定”的阶段,要做好自己健康,家庭健康,社会健康,社会共识,社会氛围的第一责任人。
后台有小伙伴留言说:
圆方立场坚定,分析客观,不偏不破,有良知的公知!
圆方回答:
不是公知,就是普通的爱国者!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圆方是不是“公知”
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还是需要先厘清“公知”这个词的概念。
关注“圆方”的小伙伴们,大多都是资深网民了,对"公知"这两个字一定不会陌生。只不过这个词最近几年已经被“污名化”了,这种污名化有点像“公主”,“少爷”一样,从一个普通称谓,变成了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词汇”。
而今天,对于很多网民来说,一提到“公知”往往就会直接感受到各种负面情绪,这一方面是因为“时代变了”,一方面是因之前中国的公知“太不争气”。
先说说时代吧……
所谓公知,全称叫做"公共知识分子",关于“公知”的定义很多,圆方个人更认可波斯纳在《公共知识分子》一书中,所提到的定义。
在波斯纳《公共知识分子》第三章“关注与洞察”中提到:
成为一名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可谓一种魅力型职业(a charismatic calling)。它主要并不是一项智识聪慧、见闻广博以及清晰明澈地创作之事,而是能够透过修辞之力量或某人生活之范例(相关的要点在于––––一种模范性的生活可以作为一种伦理诉求特别有效的形式),而撰写出为社会公众或者至少为受过教育的社会公众所信任的新颖独特、扣人心弦、边缘异类的思想。由于在一个专门化和职业化的时代,知识分子越来越纳入了大学的院系之中,故而富有魅力的公共知识分子正在逐渐地烟消云散。 
在波斯纳的定义中,一个好的“公知”至少要具备两个能力,
一、能写,能说,能表达。
二、能为社会公众提供独特的思想。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成为一个“公知”,其关键就在于“吸引注意力,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变过,不管在报纸时代,广播时代,电视时代,到今天的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时代,始终如一。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圆方某种程度上也算沾点边,虽然圆方文章大多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因为也写了不少与时政相关,也忍不住要去蹭蹭热点,博博关注,很多小伙伴一直诟病的“标题党”这个毛病,圆方身上也有。(对了,说到关注,大家还不关注、点赞、分享三连支持一下圆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衡量一个“公知”好与不好,其实跟TA说的“对与不对”其实没什么关系,而是和TA吸引多少“注意力”有关。
而需要“注意力”的行业,往往“公知”就比较多,而相对来说,一般愿意发声的往往集中在“媒体”,“法律”,“经济”,“文学”这些范畴,很少看见做“芯片”的和做“冶金”的来为“社会发声”。从这个角度来看,全世界最厉害的“公知”应该是“特朗普”。
而大部分“公共知识分子”都会经历过一个变化,就是从“学术知识分子”向“公共知识分子”过渡的一个阶段。最初很多“公共知识”分子,都是在“学术小圈子”里面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然后通过对于几个热点事件发声,获得了大众的关注,慢慢过渡到“公共舆论”当中。
就像每一个“管理者”在组织内最终都会升职到ta不“称职”的岗位,每一个“学术知识分子”最终也都会讨论起ta所不了解的“公共领域”。
不过这没关系,就算说错了,在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因为传播渠道有限,就算说错了,过几天公众也就遗忘了,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就算想反驳,也并没有反驳的机会。所以对于大部分“公知”而言,最幸福的时间应该是1993-2008年这15年。
所以,在2005年《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别策划“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首先推出的一个概念,“公共知识分子”这一名词才开始“大范围使用。而在此之前,中国的舆论话语权早已长期被“垄断”。
但是,今天时代变了,今天到了“全媒体”时代,(关于全媒体时代,可以参见全媒体时代的成长手册)全媒体时代已经进化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阶段。
而在这个阶段,“思想”的传播就不是“公知”垄断得了的了,尤其是过去很多中国公知赖以成名的方式,不再奏效了。
这就说到了第二点,之前中国的公知“太不争气”。
想要“博眼球”,“求关注”,“三连支持”这三点并没有错,但是为什么过去的“公知”纷纷“塌房”了呢?
第一,缺乏真正的学术成果
大家可以发现,很多“公知”都有过从“学术”到“公众”的这样一条路线,和很多人认识的不太一样,想要在“媒体”,“法律”,“经济”,“文学”这任何一方面做出一些“世界学术界”公认的成果,其实是很难的,需要对于专业的持续探索,才能够在行业内为创新“贡献力量”
但是,由于中国进入现代化晚,所以在80年代、90年代,只要懂外语,会翻译,把国外的一些成熟的学术成果翻译进来,很快就会在小圈子内“出类拔萃”,毕竟“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总比创新来的快(当然,创新也需要先把行业前沿都掌握)。
所以在80年代,90年代诞生了一大批“翻译经济学家”,或者是“翻译媒体大V”,他们的确填补了“国内空白”,但是他们的根是在“国外”,他们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根基也在“国外”。所以大家就看到,在当时大部分“公知”的文章都是这样的。
第一,鼓吹西式生活,宣扬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
第二,往往打着“普世”的旗号来宣扬西方的价值观。
第三,找到较为冷门的问题,放大进行过分解读。
第四,性质类似的事,往往用双重标准来看待中西。
而这些真正的本质,是因为他们的权力和资源都来自“西方的正确”,所以他们必须维护“西方的权威”,而那些中国真正在全球做出创新和引领的“学术专家”往往立场就不是这样,反而是更加爱国和支持国内政策的,像圆方这些年就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电力专家”对国外的东西“奉若神明”的。
而这些“公知”一味吹捧西方,本质是他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不够“自信”。
二,太容易就被“收买”没有立场。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真正的“成果”,又因为当时国内外经济差距比较大,所以很多“公知”其实太容易被“收买了”。
在去年,日本外务省主动公开了参加文化交流的中国友人,其中不仅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副院长何兵,还包括清华大学降分录取的天才少女蒋方舟。受聘群体包括律师、作家,甚至是高校教授。在2012年至2016年短短四年时间内,基金会总共对122个机构383个项目进行了支援。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大家参见下面的图标
怎么说呢,增进两国感情,推进两国交往,加深双方了解这个当然是好事,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但是,开放是为了发展,学习是为了进步。但是不能忘了的是“自己的根”在哪里,开放和学习是为了什么。就像一个从小在农村家境贫寒接受义务教育,自己又非常努力考到了重点大学,拿着助学金完成学业,打开了人生机会的大学生。
如果他选择在留大城市发展,不断努力,事业有成,后来把父母接到城市过上现代化生活,我尊重他。
如果他选择返乡创业或者扎根基层,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带领乡亲改变家乡面貌共同富裕,我敬佩他。
如果他在城市发展的好或者不好,把所有成绩说成自己努力,把所有问题怪罪到贫穷家庭,我鄙视他。
第三,表达能力落后于时代了
如果说“没有成果”和“没有立场”是“道路”的问题,“表达能力”落后于时代就是“技术”的问题。
进入全媒体时代,不理解全媒体时代的传播逻辑,没有全媒体时代的表达方式,不懂得全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
这让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式微,声量越来越小。离开了过去一些大的“传媒机构”、出版社的包装,离开了一些国外“NGO”的站台和支持,他们很多甚至连如何与公众对话都不太会了。
毕竟,时代在变化。在报纸时代,杂志时代,甚至博客时代能够获得流量的方式,在这个流媒体时代、短视频时代、直播时代的很多方式或许已经失灵了。而他们的竞争对手也多了起来,“传统公知”的竞争对手变成了许多,接受过系统高等教育,出过国看过世界,能直播能剪辑,表达能力又强的80后、90后、00后,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如“胡主编”一样愿意拥抱新技术的专业人士。而这些传统“公知”自然声量也就越来越小了。
琐琐碎碎说了这么多,回到今天的主题:
圆方是不是“公知”呢?
在圆方第一篇总结文章三月给自己的一些话中圆方说:
这个公号其实一开始定位的读者是自己,这个公号应该是:
自己懈怠时给自己的“加油站”
自己疲惫时给自己的“后花园”
自己迷茫时给自己的“理想国”
回过头来看,有些做到了,有些没有做到,有些努力在做。之前圆方有看到过一个打趣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一流知识分子非公知,二流知识分子当公知,三流知识分子专门骂公知。
从圆方的人生规划来说,还是希望能够成为“一流知识分子”的,希望在“管理”这样一个细分领域做出来一些自己的“学术与实践成果”。写公众号,更多是给自己大脑的一个“健身训练”,训练自己去思考,去复盘,去看清楚这个纷繁的世界。
所以,小伙伴们,你们认为,圆方算是一个“公知”么?

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时间:

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2019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刚刚!外国旅客赴美不再需疫苗卡!华人子女回国读书,取消加分,是“公平”还是列为“二等公民”...陈傻子:分别了150天,再分别30天,与亲爱的朋友们又见面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不是公知,而是无数网民,无数自媒体作者!被公众严重误解的公知“杜甫”金政委大嘴巴:中国“公知”成功把美国忽悠了!那年火车上的故事(下集)(十一)狭义相对论本质上错在哪里?“这世上根本不存在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围观]30000公里!这条“超出所有人认知”的世界最长公路,究竟是什么来头?​密友曝料特拉斯辞职真相!凌晨四点发消息说收到“死亡通知”?石墨烯芯片可绕过光刻机是不是“谎言”?黑龙江上空出现一串不明飞行物?“没接到演习通知”公知在美国没买到大闸蟹,于是就举报让大家都吃不上男人的死穴:你是不是不敢?对前任“三不”政策之婚恋孩子总爱胡思乱想?快来对照一下是不是“心病”“公知”,你到底有什么用?拜登、奥巴马和川普齐到宾州助选 互批对方是国家威胁华泰证券“行知”机构服务迭代 打造价值共生新生态26岁,我“被通知”结婚了HTC从山到海:精彩瞬间“985女博士收到LV包的反应,颠覆了我的认知”: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哈?圣诞节当天收到医院的“患癌通知”,8千名病人当场吓傻你睡过最酷的地方是哪?说出来让我眼红一下刘强东性侵案是不是“误会”,重要吗?梨泰院踩踏事件,打脸了无数公知老牌公知“绣红旗”,被铁粉锤爆了!“公筷”不是“public chopstick”!正确的英文表达怎么说?新年第一坑!火爆全网的“围炉煮茶”究竟是不是“照骗”?网友:完全是智商税!历史性时刻:1989年5月3日,卫生部12号文件“关于将麻醉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是不是不熟的朋友,不要一起住?还是熟的才不要一起住?韩国踩踏事件,打脸了无数公知童年的故乡不要再骂公知了,他们实在被误解得太深▶太厉害了!不仅揭穿了公知的软肋,还处处戳中了美国的要害!百亿以上的主观私募是不是不行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