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开启2023,张勇要给阿里换个“进”度
掌管阿里巴巴7年,阿里董事会主席、CEO张勇(逍遥子)依然延续了双11后调整组织架构的习惯。距2023年还有2天(12月29日),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新的组织变化。
张建锋(行癫)不再担任阿里云总裁,张勇亲自接管这一板块,并直接分管钉钉。张勇还新任命了阿里巴巴集团CTO、CPO、阿里云CTO等多个重要岗位。继任者中有80后年青一代,也有阿里创业“十八罗汉”。
信奉“组织为战略服务”的张勇,同时为阿里定下了新一年的关键字——“进”。他在全员信中写道,“国家对平台经济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阿里巴巴更加确信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辞旧迎新之际,科技互联网巨头们动作频频。赶在新一年来临前,阿里完成了一轮大力度的组织调整,提前站上了2023年的“起跑线”。
敏捷的猎豹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名著《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目标决定了企业的组织架构,也决定了资源和人员的配置。
无论是国外的FAANG(Meta、苹果、亚马逊、奈飞、谷歌),还是国内的BAT(百度、阿里、腾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围绕阶段性目标进行组织架构的动态优化。
庞大的阿里拥有超24万名员工,十数个重要业务条线,链接着10亿级别的用户,如此庞然大物该如何自上而下敏捷地运转,一直是张勇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按照组织为战略服务的理念,在既定战略之前,组织调整尤为重要。
自掌管阿里巴巴以来,张勇对组织设计素来重视。无论是大中台,还是多元化治理,背后的内核都是敏捷组织,让人员众多、业务庞杂的阿里集团拥有极高的组织效率。
张勇在2015年接任阿里巴巴CEO时提出:“要让我们的组织、让我们的创新变得简单一点,变得敏捷一点,变得动作可以快一点。”彼时,阿里员工已从几千人迅速膨胀至超过3万名员工,但张勇仍希望阿里能继续保持“像豹子一样的敏捷”。
同年,张勇提出“大中台,小前台”战略,前台是具体到用户、商户的业务部门,中台是为前台提供数据、资源和能力的资源整合平台。在这套组织设计下,大中台打通了各个业务体系,有了中台的底层支撑,前台可以轻装上阵,迅速地开展行动。通俗来讲,前台是前方的一线特种部队,而中台是提供火力和后勤保障的航母,前线部队可以更灵活地“发现敌情”,由航母来进行火力支援或精准打击。
阿里大中台策略在互联网圈内迅速兴起,此后腾讯、百度、字节、美团等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效仿中台策略。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曾表示,“所有新经济公司里,只有阿里的组织能力过关,包括美团在内的公司都不过关。”
此后,阿里一直基于大中台策略进行升级,2018年提出数据-业务双中台。彼时,张勇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从技术上完成“飞天+倚天+CIPU”的技术建设,从业务上采用“云钉一体”,这也让阿里云得以迅速发展,2018财年阿里云营收133.9亿元,到2022财年(2021年3月30日-2022年3月30日)阿里云营收已破千亿。
随着业务条线逐渐增多,大中台的效率在张勇看来依然不够。此前的几年,阿里的主要业务还集中在淘系,但随着阿里业务的不断扩充,融合了海外业务、云计算、本地生活等业务后,必须在组织架构上继续迭代。
2021年7月,张勇在内部信《让组织更敏捷,让文化更简单》中提到,“面对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我们的组织必须变得更敏捷。敏捷组织的建设必须从集团顶层开始做起。”
当年年末,张勇进行了上任六年来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阿里从中台战略升级为多元化治理,任命戴珊、张建锋、俞永福和蒋凡分别掌管中国数字商业、云与科技、生活服务和海外数字商业四大板块。
敏捷组织,在麦肯锡发布的报告中被形容为生物型组织,是一个成长非常有活力的组织。敏捷组织依据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而互联网的本质特征是互动、联接、网络、分享、协作、多赢。麦肯锡认为,大规模的组织调整往往伤筋动骨。敏捷组织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撑,既要有高度稳定的平台、完善的结构和流程,也要有快速行动和应变的能力。
“大象”阿里,通过多轮组织调整,依旧保持了猎豹的速度。
冲锋的号角
一惯讲究顺势而为的张勇为何在此时吹响冲锋的号角?
2022年,科技、互联网公司迎来更冷的寒潮,“降本增效”成为大厂们的共识
随着疫情开放所带来的转折点,年岁交替之际,多家行业头部公司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复盘,并进入业务调整和战略转向的准备期。
12月,一向温和低调的马化腾罕见地在公司会议上发了脾气,直言“留给腾讯某些业务的时间不多了”。11月,已退居幕后不再担任CEO的刘强东,在京东内部管理培训会上批评高管“拿PPT和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骗子”。
相比之下,阿里没有预热和高层“吹风会”,直接且迅速地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这种治理风格,与张勇对敏捷组织的信奉有关,更是阿里一直倡导的拥抱变化的延续。
随着疫情防控正逐步开放,阿里捕捉到了宏观经济变化的风向。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的一份经济展望中提到,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动力不足,但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中国和印度将引领亚洲的发展。
在企业微观层面,张勇定下了“进”字战略。组织调整只是战略和业务调整的第一步,可以预料,更多实质性的业务动作正在路上。
首先,阿里云仍是阿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从张勇亲任阿里云总裁,能看出集团对云业务的重视。
阿里云早已不再仅仅是提供计算资源,而是要向“数字商业操作系统”转变。2019年云栖大会上,张勇强调了阿里要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基础设施的决心,这是阿里云在B端落地的关键。在商业上,云计算还有着巨大的想象力。目前世界第一云服务商亚马逊,云计算部门虽然只占其13%的营收,但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利润。
除云钉一体外,阿里云一直注重自研,比如,发布自研CPU芯片和云基础设施处理器。未来阿里云会在达摩院在AI、元宇宙等技术的加持下进一步强化自研能力。
阿里的另外两大战略——消费和全球化也明确了战略重心和业务方向。
掌管大淘宝的戴珊曾表示:“时代转换倒逼我们把经营重心从获取新用户调整为留住老用户。”从“流量”到“留量”,戴珊正式叫停以GMV为增长目标的发展模式,要求淘宝天猫回归到消费者体验的打造。
这也意味着,当对GMV的追逐隐于烟尘之际,淘宝的经营逻辑已在悄然改变:生态链路的第一环拉新从此以后不再是业务重心,围绕商家的确定性与消费者体验进行业务和产品体验的提升,成了重中之重。
海外业务则继续一收一放,速卖通目前已经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超2亿,但商家参差不齐,蒋凡决定整合商家资源,将速卖通进一步“天猫化”。对于Lazada等海外电商平台,阿里则实施本地化策略,进一步放权给本地团队。
写在最后
看足球是张勇为数不多广为人知的爱好,他自称是资深球迷,为了阿森纳的比赛熬到深夜。他看不上某些教练只会个532阵型,也曾用球场上的阵型布局来形容自己,“我就像教练一样,带个队伍,想11个人怎么排列组合”。
如今,2023年互联网攻防战即将拉开帷幕,面对全新赛季,24万人的阿里队已经率先摆好“阵型”,面对内外部竞争压力,后续演绎想必会更加精彩,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The End
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