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条“满月”,多国欢迎中国游客,部分国家区别限制
这一个月来,许多外国媒体已观察到“新十条”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北京等城市度过疫情高峰后,复工复产步伐加快,道路上的汽车数量增长;国内航班数量上涨,出境航班预订量上升;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再度人头攒动;2023年元旦期间,中国超5000万人次出游,武汉、上海等多地民众参加跨年庆祝活动……
2022年12月31日,北京,市民游客欢聚三里屯太古里,共度跨年夜。
伴随防疫政策的优化,中国公民出境也处于有序恢复和增加的过程中。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体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反应差异。整体梳理来看,泰国、柬埔寨、新西兰、印尼等多国均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表示欢迎,且对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一视同仁。与此同时,欧盟建议成员国要求来自中国的旅客入境时提交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韩国提出将暂时限制向中国公民发放短期签证、暂时停止扩大飞往中国的航班;日本将从1月8日起要求从中国入境日本旅客提供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境时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对检测阳性人员隔离;摩洛哥则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禁止入境这一针对性强、缺乏科学依据的区别对待措施。
美国也提出了仅仅针对来自中国游客的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者康复证明等要求,其部分官员和媒体还不断渲染中国所谓的“公共卫生和病毒变异风险”与疫情信息不透明。
对于国际社会的不同反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记者会上连续作出回应,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的关键词:积极赞赏、加强沟通和坚决反对。
“美国等国名义上以所谓‘公共卫生’为由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进行限制,实际上更多地是(它们)面对中国时带有的一种‘政治惯性’。”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汤蓓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希望这部分国家的入境防疫政策能够尽快回归科学、理性。
1月8日起,中国国门将进一步打开。谈及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十条”等政策落实后的国内外环境,汤蓓提醒称,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中国国内应尽量平稳地去做好“新十条”之后的过渡。一方面,继续向国际社会表明自身努力,尤其是在病毒监测方面所做的工作。另一方面,从国内预防的角度来说,仍需采取一些防止病毒传播的措施。
2023年1月5日,长沙县,江背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向当地居民免费提供新冠防治中药,并为居家老人送药下乡。
国际社会乐见中方防疫新政
中国去年底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后,经济社会秩序加速恢复,国际社会对此表示普遍欢迎,认为此举将为受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而陷入低速增长的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
多家国际媒体关注到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随着中国优化防疫政策,出台利好经济措施,高盛、法国兴业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23年稳步回升。
彭博社也观察到,“新十条”颁布后,中国社会的种种迹象表明,民众正重返工作、商场和餐馆。报道称,元旦前一周,北京、成都和武汉等城市的地铁乘客人数增加40%至100%,交通拥堵程度上升约150%至240%。
“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将是正在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中国。”彭博社近日援引国际金融协会经济学家的报告明确指出。《华尔街日报》则援引多名经济学者的观点表示,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全球经济复苏“极为重要”。
更为具体来看,与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相接轨和协调,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单位去年12月27日发布的“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也备受全球投资者的欢迎。
据美联社报道,对于中国结束对入境旅客实行的隔离政策,多家外企表示欢迎,认为这是朝着重振商业活动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华刚林(Colm Rafferty)表示,“这为恢复正常商务旅行扫清了道路”。另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Michael Hart)则预计,新的一年,外国企业高管们将前往中国。
不同国家反应措施呈现差异
一方面,不少国家反响热烈,欢迎中国游客到访。其中,以旅游业为支柱的东南亚国家的回应最为热烈。一些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和官员近日纷纷表态,没有限制中国游客的计划,热切欢迎中国“老朋友”们再度到来。
当地时间2023年1月6日,泰国,来自中国的旅客抵达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泰国政府5日宣布,来自全球包括中国的旅客可以在出发前不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情况下进入泰国,但需要提供完整接种两剂疫苗的证明。
“三年了,神奇泰国等你们三年了!”“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颁布当天,泰国国家旅游局在微博中热情陈词,“朋友们,2023跨境游盛大归来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在神奇泰国,不见!不散!”
泰国国家旅游局微博内容
不仅是东南亚国家,位于南半球的新西兰也一视同仁,对来自的中国旅客持开放态度。该国政府1月4日表示,经过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新西兰对国际到达旅客的防疫要求保持不变,并指出采取额外入境限制“既不需要也不合理”。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近期则突然对入境政策进行了加码。例如,马来西亚的卫生部长去年12月30日表示,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海外入境旅客进行发烧筛查,并对自华入境航班的飞机废水进行核酸检测。
不过,对于马来西亚新推出的入境政策,该国已出现较多质疑的声音。据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1月3日报道,马来西亚入境旅游协会(MITA)主席乌达尼斯指出,入境点的标准化筛查程序应对所有国籍旅客一视同仁,确保不出现对中国游客的“双重标准”。同时,他也强调,中国对于马来西亚旅游市场而言非常重要,欢迎中国游客自1月8日起前往马来西亚游览。
如前文所述,还有一些国家近期对来自中国的旅客提出了入境需提交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等针对性要求。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5日在回应有关问题时表示,中国的疫情形势是可控的。中方将继续密切监测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同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挑战。同时,我们也呼吁各方秉持科学原则,采取科学适度、不针对特定国家的防疫措施。
当地时间2023年1月5日,韩国仁川,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的入境者检疫事先输入信息系统义务注册试行第一天,在仁川国际机场第1客运码头入境处用中文、英文和韩语写的“从中国来的游客”标示。
部分国家新规区别对待中国旅客
其他一些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则借中国国内疫情形势“可能会突变出新毒株,带来疫情传播”为由渲染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1月4日发布消息称,当前中国主要流行毒株同其他国家提交的中国感染旅客病毒基因序列一致,确认没有发现新变种或显著突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当下流行的BA.5亚分支是美国去年7月至10月的主要流行毒株,而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公布的数据,奥密克戎变异毒株XBB.1.5已成为美国传播速度最快的优势毒株。眼下,XBB.1.5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据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监测,目前至少有74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XBB.1.5。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对中国游客采取针对性入境限制措施本质上起不到阻止病毒传播的效果。为英国政府提供建议的专家伍尔豪斯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如果已经出现变异毒株,进行旅行限制为时已晚。牛津疫苗集团负责人安德鲁·波拉德教授也向BBC指出,“试图通过调整旅行政策来阻止病毒(传播)已经被证明效果不佳……我们已经看到,大流行期间各国推出旅行禁令,并没有阻止病毒最终在世界各地传播。”
在谈及部分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临时防疫措施时,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威利·沃尔什1月4日表示,没有必要限制旅行,此类条件反射式的盲目措施已被证实无效。他还指出,政府的决策必须基于“科学事实”而不是“科学政治”。
“美国等国名义上以所谓‘公共卫生’为由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进行限制,实际上更多地是(它们)面对中国时带有的一种‘政治惯性’。”汤蓓注意到,目前美国国内也存在反对的声音,即认为限制旅客的做法不仅无益于促进公共卫生,还会进一步引发美国社会对亚裔或中国人的仇恨情绪。
那么,当前部分国家推出的限制性入境措施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汤蓓告诉澎湃新闻,对于中国旅客而言,考虑到目的地国家的针对性措施,很多人可能会暂时放缓自己的旅行计划。另一方面,旅行目的地国家的行业或产业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在汤蓓看来,出于政治作秀,或借机向中国施加压力以迎合选民等因素考虑,这部分国家目前出台的针对来自中国的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于部分国家“区别对待”来自中国旅客的做法,毛宁1月6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各国不应有歧视性做法,更不应借机搞政治操弄。针对有些国家出台不合理的做法,中方将结合疫情情况和防控需要,按照对等原则,采取相应措施。此外,毛宁也提醒道,中国公民在出境前确认自身健康状况,充分了解目的地国家入境要求,避免影响自身行程。
在防疫政策密集调整之后,中方对入境人员保留一定程度上的对等防疫要求:按照“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自1月8日起,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
本期编辑 邹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