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作为新冠病死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它做对了什么?

作为新冠病死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它做对了什么?

健康
01.09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撰文 | 张天祁
责编 | 徐卓君
●                   ●                    

作为早期从清零转向共存的国家,新加坡曾经多次面临疫情高峰,但现在仍是全球新冠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一期的国别报告,新加坡累计新冠病例218万余人,1707人死于新冠,病死率只有0.0783%[1]。截至2022年6月的统计显示,新加坡在新冠大流行期间超额死亡率只增加了万分之2.49[2]


根据霍普金斯大学新冠数据库的数据,过去三年中,世界新冠平均病死率为1.13%,高收入国家平均病死率为0.86%,香港特别行政区病死率为0.45%,日本为0.20%,新加坡的病死率几乎是最低的。而且纵观整个大流行三年,新加坡基本上一直保持着较低的病死率。

2022年8月29日起,除非搭乘公共交通或者进入医疗设施,新加坡政府不再要求民众戴口罩。10月10日起,所有疫苗接种差异化管理措施被解除,500人以上的活动、夜店ktv、餐饮场所都不需要检查疫苗接种情况[3]

放开口罩和疫苗限制后,新加坡现在的日常生活几乎和疫情前无异,新加坡政府还计划在春节后解除所有新冠限制措施,彻底实现同新冠共存。

近期新加坡的疫情数据依旧平稳。新加坡卫生部的数据显示,9月22日至11月22日,新加坡新冠感染者的死亡率为:获得最低限度保护的人群(三针mRNA/亚蛋白疫苗或四针科兴疫苗)的总体死亡率为0.024%;在此基础上,过去一年接种加强针的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025%(加强针优先照顾老年人和重病风险较高的弱势群体);未接种任何疫苗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067%[4]

从清零转向共存,新加坡平稳过渡的经验值得借鉴。
1

每一步都和民众坦诚沟通


“关键在沟通,新加坡政府每走一步都会和民众透明地沟通。”谈及新加坡抗疫取得的成就时,新加坡眼董事长许振义这样回答。


透明、坦诚是新加坡在疫情期间始终坚持的沟通原则。疫情之初,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要求,把内阁每天收到的详细疫情报告,包括电子表格和数据页都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布。


时任卫生部长甘金龙表示,新加坡政府坚持“尽可能透明。我们知道的就是你们将知道的,我们告诉你的就是我们知道的。回答问题时,我们坦诚相待。如果我们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我们会去找出答案。”


在信息透明的环境下,民众了解新冠信息几乎没有门槛。打开新加坡卫生部网站,民众可以直接看到过去28天全国感染人数、死亡率、需要吸氧及ICU患者比率。


点开“更多统计数据”,民众能看到本地和外来毒株基因测序的结果,了解国内各类毒株所占的比例,XBB、BQ.1、BF.7这些毒株占比多少,根本不需要猜。民众还能看到过去一个月ICU病房使用率,包括新冠病人、非新冠病人和空置的比率,直观感受到疫情的严重程度[5]



想去医院,各大医院的床位占用率、入院所需的等候时间都能随手查到。如果担心疫苗有副作用,可以去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看月度疫苗的安全报告[6]

疫苗安全报告极为全面,从皮疹、眼睑肿胀、麻木、脉管炎、头晕及胸痛这类普通不良反应,到过敏和心肌炎等严重不良反应都有记录。并且区分了mRNA疫苗、亚蛋白疫苗、灭活疫苗,以及疫苗前两针和加强针的不良反应率[7]

新加坡政府的信息服务同样非常周到。这几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书的梁同学,对这点印象深刻。即使不关心新闻,每天Gov.sg消息平台仍会给他按时推送疫情消息,学校会发邮件分享疫情政策。组屋电梯里几乎没有商业广告,都在轮播疫情的公益广告。“感觉信息是主动来找你的。”

连信息公布的时间都是沟通后的结果。疫情之初政府在深夜公布病例数,这让民众极为焦虑,白天开始传播各种小道消息。了解到这点后,政府把公布时间提前。

疫情严重时,卫生部每天都会公开详尽的疫情信息更新。在疫情最紧张的时间段,卫生部几乎每周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卫生部长和其他官员向民众分享疫情进展。

许振义提到,在XBB疫情之初,新加坡卫生部曾估计高峰感染会达到25000人。这个预测数据披露出来这几个,引起部分民众对政府无法继续压制疫情的不满,以及政府会重新收紧防疫措施的担忧。但政府没有选择隐瞒这些预测结果。

“这种透明度加强了公众对医疗系统的信任,即使事情没有按预期进行,它也是公开和诚实的。”许振义说。

信任是抗疫成败的关键。《柳叶刀》2022年初的一项研究发现,一国的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不能用经济水平、政治制度、国家能力、社会不平等甚至医疗保健水平来解释,最有解释力的因素是社会对政府的信任[8]

帮助新加坡政府赢得信任的,还有他们沟通上的技巧和诚恳的态度。

新加坡曾是坚定执行清零政策的国家,被多家媒体誉为抗疫典范。要想转向共存,转变民众心理是重要的一环。

第一步是提出路线图。2021年6月24日,联合领导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三位领导联名发表了《与冠病共处,如常生活》,提出新冠可能成为地方性流行病,要转向和新冠共存[9]

转向的关键是疫苗接种。新加坡政府计划到7月初,三分之二的居民要接种至少一针疫苗。2021年8月9日之前,三分之二的居民要接种两针。

共存后的新常态有如下特点:轻症患者不住院、不大规模追踪密接者、监测重点从病例数转向重病人数,插管人数和ICU人数、恢复大型活动、开放边界。

疫情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新常态下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向新常态转变的关键因素和时间点是什么?看完这篇文章,民众已经对这几个问题有了大致的预期,不会被突然的开放打得措手不及。

之后,卫生部长宣布从2021年8月10日开始正式分四阶段迈向“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新常态。在这份路线图里,每一阶段持续多久,会放开什么样的限制都有清晰的规划[10]

新加坡政府改变民众态的第二步是,引导公众的注意力,改变关注的重点。

在宣布共存前,新加坡就开始了宣传上的准备。根据《金融时报》专栏的说法,宣布共存前新加坡,已经将关注重点逐渐从感染数转为关注重症感染者。

《联合早报》每日疫情图表在2021年6月10日后增加了“ICU&输氧病例人数图”。卫生部公开的新冠监测图表显示大部分病人都是轻症或无症状,自然引导民众去关注重症情况。财政部长黄循财公开表示“新加坡要调整,只关注重症病人[11]。”

在提出共存路线图不久,新加坡爆发了大规模的聚集性疫情。但新加坡没有采取清零时期常用的半封城措施,只是部分收紧防疫措施,这让不少习惯封锁的民众感到焦虑。卫生部长王乙康则在随后部长声明中表示,由于德尔塔病例的传染性,清零是不可能也不可持续的。

王乙康将解释的重点放在重症率上,以缓解民众对感染数激增的恐惧。“过去几周每日感染人数急剧上升,但需要吸氧或入住加护病房(ICU)的重症患者人数仍然相对较少...我们已经成功削弱了感染与重症之间的联系[12]。”

第三点是诚恳的态度。翻看这两年的新加坡抗疫新闻,尤其是高级官员的讲话,谅解、坦白、感谢、辛苦都是高频词。

放开后,新加坡不出意外地赢来了第一波爆发。这波爆发来势凶猛,新加坡被迫停止放开,再次收紧防疫措施。

在疫情高峰时,李显龙出面安定民众情绪。他承认之前预计不足,并且坦陈目前的压力。“由于德尔塔变种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病例的增幅比我们所预期的高出了许多...未来几个月会是艰难的。我预计在接下来几周,本地的每日病例仍会持续增加。我们的医疗体系将继续承受压力[13]。”

这不是李显龙坦言的唯一错误。许振义回忆,李显龙承认抗疫过程中犯了三个错误,第一是没有尽早强制大家戴口罩,第二是过去对入境旅客的隔离太宽松,导致病例外流,第三是2020年新加坡客工宿舍疫情管控没有做足。

许振义表示,承认眼前的困境和决策的失误,也是赢回认同的方式。“他承认犯错,获得民众谅解的可能就高一点。另外,知错能改,以后犯错机会的可能就会少一些,你会对他稍微多点信心”。
2

我们将会有控制地开放,

我们不想来个大爆炸


新加坡政府在沟通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这只是民众心理层面的建设,如果没有充实的物资准备,在现实的压力面前这些心理准备只会瓦解。


李显龙在2022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应对新冠危机,新加坡学到的重要一课是提前计划。他说,“无论眼前的问题有多紧迫,都要提前预测和计划。在整个新冠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提前考虑几步,并为不同的突发事件做准备。”


“在我们每天有几十个病例,每天做几百个PCR测试的时候,我们开始考虑当我们有几百个病例,每天需要做几千个PCR测试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李显龙说,"这些应急计划和行动必须提前做好。如果我们等到病例真正激增时才采取行动,那就太晚了[14]。"


2020年疫情之初,新加坡民众也曾经在超市抢购方便面、卫生纸、消毒液,在线上抢购口罩。但从清零转向共存这段时间里,药品、抗原、血氧仪之类抢手的防疫物资,却没有抢购断货一类的情况出现。

许振义也表示,疫情之初口罩和消毒液曾经缺货。但在他的印象里退烧药、特效药、疫苗从来没有缺货,只是特效药需要医生处方,会分配给危重病人。


这要归功于政府的准备工作。在正式放开前一个多月,新加坡政府控股的淡马锡基金开始为所有家庭发放免费血氧仪。各家的邮箱都收到了带兑换券的传单,居民可以在一个月内去各网点兑换血氧仪,出了问题可以更换。血氧仪的说明书不仅说明了用法和指标,还专门提到了“沉默性肺炎”的风险[15]


新加坡政府还在2021年8月到9月向每个家庭分发了6套抗原,并在10月到12月期间又分发了10套抗原。需要居家隔离自测抗原的密接人员还可以凭身份证件,从新加坡上百个24小时营业的售货机上领取3套抗原[16]


转向开放前后,疫苗是新加坡抗疫的重点。新加坡的疫苗防线构筑很及时,2021年9月2日,已经有80%的民众实现完全接种,83%的人至少打过一针。脆弱人群的保护尤其到位,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覆盖率达到84%,60-69岁老年人口覆盖率达到90%[17]


9月中旬,新加坡开始推动加强针接种,首先是推荐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为了推进加强针的接种,李显龙公开接种加强针,并说“冠病疫苗专家团已建议像我这样的60岁及以上人士、乐龄护理设施住户及有免疫缺陷者接种多一剂疫苗[18]。”


截至10月7日,已经有大约72%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预约或接种了加强针。在10月4日和9日,加强针的接种范围逐步扩大到50-59、30-49岁的成年人[19]


绝大多数人都接种了mRNA疫苗,科兴疫苗占比不到2%。虽然新加坡承认科兴疫苗,但新冠疫苗接种委员会还是建议优先接种mRNA和亚蛋白疫苗,因为它们保护力更强[20]


新加坡能快速推动疫苗接种,也是建立在前期的准备上。


在世界各国围绕疫苗的争夺战中,新加坡抢在了最前头。早在2020年6月,新加坡就抢先下订单,甚至出溢价购买了莫德纳疫苗,当时各类疫苗还没有完成临床实验。2020年8月,新加坡又和科兴及辉瑞达成协议,12月辉瑞疫苗就到达新加坡。后续新加坡政府还在和其他公司协商,购买其他疫苗作为备份和应急之用[21]


许振义表示,新加坡政府曾经承认,抢先下单疫苗是新加坡政府下的赌注,冒着部分疫苗研发不成功或者交付失败的风险,但好处是可以第一时间拿到疫苗,为新加坡民众接种。


李显龙曾在演讲中表示,为了实现确保疫苗供应的承诺,新加坡在不同的候选疫苗上花了一大笔钱,而且不是都有回报,但“为了保护新加坡人和加快我们向新常态的转变,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代价。”


2021年8月31日,新加坡正大力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疫苗接种工作。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新加坡外交部还捐助了50万剂辉瑞疫苗给澳大利亚,可见新加坡的疫苗储备充裕到了何等程度[22]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受第三针疫苗

图源:新加坡通讯与新闻部


对新冠口服药物,新加坡也是亚洲最早下手的一批国家。

2022年1月初,新加坡开始和辉瑞药厂谈Paxlovid订单,同时对药品进行审核。2月初,Paxlovid已经到货新加坡,用于治疗住院的新冠患者,3月初更把Paxlovid下发到社区。有重症风险的患者(例如有心脏病、癌症和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可以在症状出现5天内去公共卫生准备诊所 (PHPC) 开药。卫生部全额支Paxlovid费用。

新加坡能迅速作出引进药品的决定,可能依靠了内部信息的帮助。台湾学者指出,淡马锡基金是辉瑞的最大领投股东,新加坡很可能参考了辉瑞公司内部的临床数据,帮助政府做出决定。过去全球抢订押宝疫苗时,新加坡就曾经借助过这种优势[23]

有了各方面的充足准备,“短缺”没有成为新加坡迎接第一波冲击的关键词。

在充足准备的基础上,新加坡的放开仍然非常谨慎。在2021年7月底放开管控措施前夕,卫生部长王乙康曾经说过,“我们将会有控制地开放。我们不想来个大爆炸,然后可想而知地被炸掉[24]。”

对于放开,王乙康最爱用的比喻就是骑自行车下坡。如果任其发展,车会越来越快,最终失控翻车。所以需要不时踩刹车减速,以确保安全到达。管控措施就是放开阶段的刹车[25]


牛津大学团队制定的严格指数,是新冠管控政策严格程度的指标[26]。从新加坡的数据图上看,转向共存并不意味着180度转弯,一口气取消全部管控政策。而是对接种疫苗(绿色线)和没接种疫苗(红色线)的人群采取不同策略,接种疫苗的人群可以先享受宽松的防疫政策,到下个阶段没接种疫苗的再跟上,一个一个台阶下得非常稳健。


2021年8月10日后,新加坡放宽了防控政策,正式向共存转变,但很快病例开始呈指数级增长。新加坡政府于9月27日后再次收紧防疫政策:居家办公、居家上学、堂食人数限定在两人等。


这次收紧,新加坡卫生部明确提出“必须不断调整我们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医疗保健系统,并确保它不会不堪重负。” 李显龙也表示,“这么做是为了减缓病例的增幅,让医护人员有喘息的机会,让医疗体系能够稳定下来。”


王乙康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讲得更为明确,放开后抗疫的重点是减少重症病例,确保医疗设施不会不胜负荷。“要是不能够的话,我们就要坦白跟民众解释,需要收紧防疫措施[27]。”

3

以重症医疗资源为核心,

调整防控政策


在2021年11月底疫情高峰回落后,卫生部做了一次总结,他们判断疫情状况的主要指标:患者存量、传染率、重症患者数和重症患者率,所有政策都是围绕这四项指标进行调整。

分流轻症患者,把资源留给重症患者,是减轻医疗压力最紧迫的步骤。卫生部曾经表示,放开后重症病人增长率符合之前的预计,但过多轻症患者出于焦虑去医院看病,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因此,新加坡整合了已有的医疗资源,建立了为新冠患者提供护理的四层系统。

最严重的病人在ICU接受治疗。新冠治疗设施(CTF)是系统第二层,主要接收老年人和患有潜在的慢性疾病的脆弱人群。

CTF本身没有太多的医疗资源,更多是一个护理和监测设施,和医院相辅相成。如果这里的病人原有的疾病恶化,或者任何有新冠病情恶化的早期迹象,就会被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CTF大概承载了10%的患者。新加坡最多同时有9家CTF,这些机构都是在放开后一个半月内建成的[28]

再下一级是社区护理设施 (CCF),这里主要是安置轻微症状或没有症状,但又出于各种原因和家人需要隔离的患者。如果居家隔离不方便,可以由患者主动申请到CCF隔离,这里大概承载了20%的患者。

对其他几乎所有患者,居家隔离都是默认选项。2021年9月15日新加坡政府规定,只要完全接种疫苗的12至69岁成年人,没有严重的合并症或疾病,有独立房间,没有超过 80 岁或属于脆弱群体的家人,患病都要居家隔离[29]

10月中旬开始,除非是1岁以下80岁以上,或者50岁以上没打过疫苗,其他所有患者都默认居家隔离。在《传染病法》的要求下,绝大部分病人都能按要求居家隔离。仅在十月初,居家隔离的人数已经超过总病例数的一半[30]

此外,新加坡对最脆弱、最容易出现新冠重症的人群进行了着重保护。

9月中旬,政府决定禁止探访养老院,并敦促养老院加快打疫苗的进度[31]。去医院探病也受到了限制,只有孕妇、小孩、无行为能力和危重病人可以允许探访。危重病人可以同时接受五人探访,其他三种病人只能接受一人探访[32]

新加坡还通过了疫苗接种差异化安全管理措施(VDS),限制没有接种疫苗人群的的行动范围,特别是对老年人常去的小贩中心、食阁和咖啡店进行了细致的检查。这不仅是为了感染拉平曲线,更是保证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安全[33]

为了应对感染高峰,卫生部一直在积极与公立、社区和私立医院合作,为新冠患者预留更多床位。从2021年7月到10月,新冠患者病床的数量从 900 张增加到2500张,到10月底病床数增加到3700张。其中约有170张是ICU病床,另有100张可临时处理ICU病例[34]

在疫情最紧张的11月初,ICU病床依然没有出现短缺。当时新加坡各医院一共有380张ICU病床,新冠患者占据了三分之二。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叶振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平衡点”,新加坡吸取了韩国和美国ICU床位短缺的教训,保留了必要时扩充病床供应的能力,又没有空置床位导致资源浪费[35]

医护人手是另一个难题。政府向社会招募了大量人力,并且询问了新加坡护理委员会注册但暂时没有执业的护士,仅在10月初就募集了900人补充医护人手。甚至新加坡武装部队医疗队的医务人员都被动员参与医护工作。同时,医院通过推迟择期手术和减少非紧急护理服务,空出了20%的总负荷[36]

不过,当医疗系统的紧张程度有所下降时,新加坡很快开始计划放松管控、回到放开。在9月底收紧疫情政策之前,财政部长黄循财就承诺过,“一旦我们的医疗系统稳定下来,一旦新的医疗能力到位,我们将继续我们的重新开放计划[37]。”

第一波疫情回落后,卫生部立刻放松了管控。卫生部考虑了时机因素,认为放开如果离过年太近,放开管控和回家的人群叠加会引起新的感染潮。另外,卫生部担心,随着时间流逝疫苗保护力会下降,推迟放开会错过这个疫苗高保护力的窗口,导致更多感染。

度过第一波高峰后,由于免疫屏障的建立和医疗系统的完善,2022年奥密克戎和XBB两波疫情高峰都没有对医疗系统造成第一波那么大的压力。XBB疫情甚至没有达到预测中的峰值,使得卫生部提前预备的800张床位出现了300张空缺。政府也没有再度收紧防控政策,只是限制了医院和养老院的探视。

在新加坡读书的梁同学回忆,放开后第一波疫情高峰时,华人社区对新加坡政府的骂声不少。但到了今年,新冠话题已经在新加坡没有太大讨论度,影响甚至不如前一段时间的登革热。

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梁同学说:“刚来新加坡的时候,还是会对疫情有所担心和畏惧,后来觉得新加坡这边是比较务实,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事实告诉我们,新冠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参考文献:下滑动可浏览)

1.https://www.who.int/singapore/internal-publications-detail/covid-19-in-singapore-situation-report-70

2.https://www.moh.gov.sg/resources-statistics/reports/report-on-excess-mortality-during-the-covid-19-pandemic-up-to-june-2022#:~:text=to%20June%202022-,Report%20on%20excess%20mortality%20during%20the%20COVID%2D19%20pandemic%20up,during%20the%20COVID%2D19%20pandemic.

3.https://www.humanresourcesonline.net/singapore-lifts-all-vaccination-differentiated-safe-management-measures-chi

4.https://www.moh.gov.sg/covid-19/statistics

5.https://www.moh.gov.sg/covid-19/statistics/

6.https://www.moh.gov.sg/resources-statistics

7.https://www.hsa.gov.sg/COVID19-vaccines-safety-updates

8.https://www.healthdata.org/news-release/lack-trust-has-helped-fuel-covid-19-pandemic-new-study-shows

9.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10624-1160128

10.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preparing-for-our-transition-towards-covid-resilience

11.https://www.ftchinese.com/story/001092969?archive

12.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ministerial-statement-by-mr-ong-ye-kung-minister-for-health-on-development-of-the-covid-19-pandemic-26-july-2021

13.https://www.pmo.gov.sg/Newsroom/Update-on-the-COVID-19-Situation-In-Singapore-by-Prime-Minister-Lee-Hsien-Loong-on-9-October

14.https://www.pmo.gov.sg/Newsroom/PM-Lee-Hsien-Loong-at-the-Administrative-Service-Appointment-and-Promotion-Ceremony-2022

15.https://www.temasek.com.sg/en/news-and-resources/news-room/news/2021/one-free-oximeter-for-every-singapore-household

16.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collection-of-free-antigen-rapid-test-kits-from-vending-machines-for-self-tests-given-emphasis-on-personal-responsibility

17.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strengthening-our-tools-to-achieve-covid-resilience_3Sep2021

18.https://www.sgh.com.sg/news/covid19/-PM%20Lee%20receives%20COVID-19%20vaccine%20booster%20shot

19.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covid-19-booster-shots-for-healthcare-workers-frontline-workers-and-those-30-and-above

20.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health/askst-what-i-need-to-know-about-singapores-new-covid-19-vaccination-strategy

21.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health/how-singapore-picked-its-covid-19-vaccines

22.https://www.mfa.gov.sg/Newsroom/Press-Statements-Transcripts-and-Photos/2021/08/20210831-dose-sharing

23.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0913

24.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ministerial-statement-by-mr-ong-ye-kung-minister-for-health-on-development-of-the-covid-19-pandemic-26-july-2021

25.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opening-remarks-by-minister-for-health-mr-ong-ye-kung-at-covid-19-multi-ministry-taskforce-press-conference-on-8-november-2021

26.https://ourworldindata.org/covid-stringency-index#:~:text=The%20stringency%20index%20is%20a,100%20(100%20%3D%20strictest).

27.https://www.zaobao.com/news/singapore/story20210922-1195936

28.https://ask.gov.sg/questions/503

29.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antigen-rapid-test-kits-vending-machines-deployed-islandwide-and-updates-to-home-recovery-and-travel-classifications_17Sep2021

30.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icu-capacity-to-be-ramped-up-covid-19-treatment-facilities-to-have-3700-beds-by-end-oct

31.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enhanced-measures-for-residential-care-homes

32.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tightened-measures-to-reduce-hospital-covid-19-transmission-and-preserve-hospital-capacity

33.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opening-remarks-by-minister-for-health-mr-ong-ye-kung-at-covid-19-multi-ministry-taskforce-press-conference-on-15-november-2021

34.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update-on-hospitals-capacity-and-manpower-situation-in-managing-the-covid-19-surge

35.https://www.scmp.com/week-asia/health-environment/article/3154538/can-singapores-health-care-system-cope-its-biggest

36.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measures-to-alleviate-healthcare-manpower-crunch-from-recent-surge-of-covid-19-omicron-variant-cases-and-resignation-rates-of-healthcare-workers-in-2021

37.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reopening-to-resume-once-new-covid-19-healthcare-protocols-stabilise-lawrence-wong





制版编辑 | 松仪







THE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新冠周报丨WHO:XBB.1.5最具传染性;美国:新冠病死增加79%!白宫:有两种情况可增加保护,你选哪一个?球道混入“狸”,“狸”中混入“鯉”神鹰球,信天翁,凤凰球,可遇不可求!新加坡最新重症率和病死率来了!中国专家:新加坡医疗不挤兑,病死率很低《易经》和乾卦从4000万到30亿,阿那亚做对了什么?新冠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微念与李子柒和解,华为稚晖君确认离职,苹果手机车祸检测占用大量救援资源,这就是今天的其它大新闻!独家 | 新加坡病死率是全球最低之一,疫苗品种、剂量、接种间隔和版本是关键Nature解说:中国如何既逐渐放开、又将新冠病死人数降至最低?贏碾壓、輸有病在寒气中抓住智能时代的确定性机遇!这些企业都做对了什么?腾讯三周反弹超45%,从三季报看它做对了什么专家:新冠重症比例暴降99%;中国今冬一峰三波,预测病死率0.09%至0.16%靠廉价牛排,年入20亿!这个新品牌做对了什么?​vivo做对了什么?Bedford最新估算:真实世界中新冠"感染病死率"为0.04%!接近流感。怎么看?京东腾讯加持,香港IPO上市,小熊U租做对了什么?美国新冠病死增长71%!拜登亲自推广免费的新冠快速检测盒、并公布五条新对策混成数学入门竞赛,AMC8做对了什么?考前突击,20+攻略来袭!作为新加坡最大的中文自媒体,这一年我们做了什么?感染高峰真的来了,那些症状轻的人,到底做对了什么?感染高峰真的要来了!那些症状轻的人,到底做对了什么?那些蜕变得比你更彻底的人,都做对了什么?这几天看到好几个网友问到站姿腹肌轮的做法情况,我发一个视频吧。新冠病死率曝光!“我阳了”全网刷屏,可我却想谈谈这个真相......拒绝提前放假,恢复线下教学,武汉大学做对了什么?感染高峰真的来了!那些症状轻的人,到底做对了什么?奥密克戎致死率,中国大陆约为0.1%;冠病死者尸体仍会传染?助力褚橙销量破亿,“淘鲜达”做对了什么?【独家】新加坡最新重症率、病死率出炉!硬核分析:XBB病死率是流感的21%至62%那些从不精神内耗的00后,做对了什么?一张新冠病死率的误导图两位学员均斩获Expedia实习OFFER,他们都做对了什么?中国如何既逐渐放开、又将新冠病死人数降至最低?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