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犯其至难
商业力量对城市复苏的拉动作用表现得非常明显了。广州街头的烟火气,正在回归。这座城市,迈开了步伐,一步步恢复到了它应有的样貌。
在刚刚结束的广州两会上,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总额增长6%左右。
这组数字反映了广州的信心,背后是广州实体经济根基的强大和硬气。更为重要的是,信心是黄金,能够战胜未知。
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广州正在这么做,为了给这座城市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花市从腊月廿八直至除夕夜,广州人每年必到花市“行花街”以求来年行好运,尤其是逛西湖花市,是“老广州”的风俗习惯
超大城市的韧性
2022年是对广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疫情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了解如何未雨绸缪,如何在突发的危急情势下力挽狂澜,以此更好地面对未来来自其他层面的危机。
对于城市而言,医疗保障是更是一个重中之重的民生领域。2022年,广州强化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市财政首批投入经费6亿元,支持省部属、市属三级医院设置综合重症监护室,可转换重症床位数占总开放床位比例超过8%,成立10个区域急救医疗中心。
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逐步健全,为民生提质,带给人一种强烈的安全感。
2022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如期完成,涉及到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加强网络餐饮安全监管,提升公众应急救护能力,建设口袋公园等方方面面的细节之中。
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类似评选中,广州一定位列其中。这种幸福感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在一些细节中察觉到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数字体现。
正在锻炼的广州市民(广州日报记者陈忧子 摄)
2022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万亿元,增长1.5%,在严峻疫情之下难能可贵;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卓越成绩,天河路、北京路商圈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2022年,广州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和5.5%。广州民政部门也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升至1196元/人/月,简化了低保手续,开通了线上申办等功能。
广州这座城市一直在城市治理细节上切实关注市民的需求和福祉。近年来,长者饭堂、街镇颐康中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长护险、平安通、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等为全市213万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接下来,广州将在2023年底实现村居颐康服务站全覆盖。
可以说,广州一直在主动发展自己的韧性抵抗力,用心、用情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儿童、养老、社区、救助等民政公共服务更优质、更均衡地惠及群众。
这些年,在自然、社会和经济挑战等外部冲击之下,广州经常被形容是一座韧性城市。正如著名寓言《橡树与芦苇》描述的,韧性是指有能力经受住风暴并恢复元气。
在这则寓言里,风暴过后,橡树可能会被折断,无法复原。但芦苇是韧性的,即使被大风吹到,也不会轻易折断,即便被折叠,它仍然可以正常生长,直至完全恢复。
广州有韧性,如芦苇一般具有对冲击并反弹的能力,同时它也很蓬松柔软,让人温柔,让人觉得幸福、安宁。烟火气也是韧性之下的广州的另一面,它意味着日常,不俗气,也不倨傲。我们有理由对一座韧性、温柔的城市保持信心。
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构筑起城市韧性的,必然是产业,它关乎城市运作的效率,人们的活力和生活的品质。
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于实体经济。自2022年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首次写入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广州市再度将此列为十项重要任务之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筑牢经济行稳致远、赢得竞争主动的根基。
(广州日报记者陈忧子 摄)
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国家战略。这方面,广州已经开始全面提速。广州将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建设“两城两都两高地”,着力推动“3+5+x”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加快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近地化园区布局建设,等等。
2022年,广州市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4%以上,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1230亿元,增长11%,连续4年稳定在千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投资968亿元,增长20%。
其中,广州2022年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在疫情当中,汽车业是最早受到冲击的行业之一。随着汽车供应链恢复畅通稳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大幅提高,在行业低迷、经济环境较弱的形势下取得了可观的业绩增长。
“作为制造业企业,2023年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挑战各项指标增长10%,抢占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高点。”广州市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用数据给出了对于产业发展的信心。
广州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一以贯之,在越来越火热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小鹏汽车、广汽埃安、小马智等广州车企行正加速布局核心技术。对于半导体产业,广州也加快了“芯”速度。东部和南部,粤芯半导体和因湃电池生产基地正干得热火朝天。
南沙明珠湾片区,科技感十足的无人驾驶汽车
在“制造业立市”路线图的牵引下,还有更多高能级的项目纷至沓来。2022年12月20日,广汽丰田第五生产线在南沙小虎岛投产,这个年产能规模达到20万辆汽车的智慧工厂总投资63.42亿元。从2020年8月打下第一根桩到生产线第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仅用了短短2年。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9月投产的TCL华星T9项目也拥有更多“更快”的数据——这个项目是业内最快封顶、最快搬入、最快点亮、最快量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从签约到工地打下第一根桩仅用了21天,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8个月。
可见,广州制造业发展有着广阔的潜力,制造业立市的路径也非常清晰。制造业以高附加值产业为主,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之间关联度高,各有分工和优势,广州在发挥长处的同时,加强引入了更多创新活跃、价值链高利润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引领带动更多本土制造企业向高端化迈进。
“链主”企业广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汽车整车企业,开始挑战新能源赛道
面向世界,乘风而上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这是古人对广州山水格局和空间环境结构的诗意描述。广州拥有链接全球的枢纽网络,陆海空铁河立体化交通体系完备,是国家重要的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
地处广州最南端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南沙腹地深厚,交通枢纽地位更是凸显出来。
南沙区龙穴岛的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让一批企业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图为卓志分拨中心仓
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沙初具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稳定的空间布局,同时也正值天时地利人和。2022年,国务院印发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
《南沙方案》的出台是南沙发展新的起点,同时也赋予了广州新的重大机遇和重大使命,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上来思考南沙,思考广州。
“南沙”也成为了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和热度词,当中释放的信号非常关键。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对标一流,以南沙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紧紧扭住大湾区建设这个“纲”,着力推动南沙开发开放,把南沙建设成为世界水准、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城市发展标杆,牵引带动全市制度型开放上新台阶新水平。
报告还首次提出,优化形成“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其中的“双核”之一,便是南沙。
广州港南沙集装箱码头
这几年,南沙都在着力构建完备的科创平台体系。随着各类创新平台陆续落地,南沙的创新潜力正在逐渐释放。具体来看,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冷泉生态系统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中长期规划,实现南沙大科学装置从“0”到“1”的突破。
此外,南沙正在打造商业航空航天全产业链,以及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规划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面向深海、深空、深地等科技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
越来越多的“国之重器”镌刻下南沙印记,比如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大洋钻采船等,担当了“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重任。
多年之前就有不少专家断言,南沙是广州的黄金发展机会,它能以更大的体量优势,为广州聚集更多高端科研资源。不过,关于南沙发展力度不够的声音仍然时有出现。
南沙灵山岛尖
如今,对于南沙乃至广州而言,它用实力证明了以高端创新平台为支撑,能够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终会实现新兴产业新突破。
除了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和高端科创资源集聚的技术优势,南沙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让产业在这里自由生长,因此,一批瞄准新兴产业的创业者看中这里的资源集聚。
环境优则企业兴,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广州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佳实践,以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牵引,用好用足国家授权,分批有序、滚动推进试点改革,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从商贸之都到科创先锋,广州拥有动能强劲的创新引力,进步一实现“科技拉动经济、经济带动就业、就业反哺科技”的良性循环。这就是广州的底气所在,不惧挑战,抓住黄金机会,一路向前。
编辑 | 苏米
排版 | 文月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