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重磅经济数据即将发布,去年四季度GDP增速恐回落

重磅经济数据即将发布,去年四季度GDP增速恐回落

公众号新闻

12.01.2023

本文字数:2646,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2022年12月全国各地新冠疫情进入高发期,对经济供需两端均产生较大影响。


作者 | 第一财经 祝嫣然


受疫情冲击以及全球经济走弱等因素影响,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复苏受到扰动,经济数据或进一步回落。


国家统计局将于1月17日发布2022年12月及全年宏观经济数据。多家机构预测,2022年12月份,国内各地疫情陆续迎来一轮高峰,对工业生产的扰动增加,工业生产增速或放缓,对消费的冲击也进一步加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或继续负增长;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保持韧性。


2023年1月,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9.86,较上月回升,但仍低于50荣枯线。经济学家们认为,短期内我国经济面临较大压力,随着疫情平稳,经济将企稳回升,未来宏观政策将维持稳增长基调继续发力。


2022年四季度GDP增速或回落


2022年四季度以来,海外需求收缩进一步显现,国内疫情对宏观经济的扰动加剧,经济复苏进程明显放缓。国务院防疫二十条新规和“新十条”规定陆续颁布以后,市场信心大力提振,全面助力社会面复工复产,但随着国内疫情政策转变,国内各地疫情陆续迎来一轮高峰,对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影响。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第一财经分析,预计去年四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为1.3%。2022年10~11月,受疫情多发和地产探底影响,主要经济数据进一步回落。去年12月自国务院防疫优化措施“新十条”实施两周后,各地防疫政策加速优化调整,相继进入感染高峰,基本面受到疫情发展的阶段性冲击,2022年四季度实际同比增速预计为1.3%,较2022年三季度回落2.6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认为,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疫情对宏观经济的扰动加剧,国内需求仍旧偏弱,供需两端压力犹在,但各项稳经济政策举措逐步落实,后续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疫情防控新政策助力社会复工复产,经济基本面仍将呈现缓慢复苏趋势,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1.7%,较上个季度下降2.2个百分点。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分析,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结束,预计经济活动将从2023年初开始逐步复苏,可能在春节假期之后。2023年二季度开始,GDP同比增速或大幅反弹,同时政策支持有望加码,推动2023年全年GDP同比增速上行至4.9%。


疫情冲击工业生产


2022年12月全国各地新冠疫情进入高发期,对经济供需两端均产生较大影响,供给端尤甚。


从先行指标来看,国家统计局去年12月31日发布的2022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在PMI分项指标中,受疫情冲击影响,生产指数在去年12月份大幅下行3.2个百分点至44.6,表明制造业生产动能明显走弱。


疫情对企业产需、人员到岗、物流配送带来较大影响。去年12月份,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制造业企业中反映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比重为56.3%,高于上月15.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4.6%和43.9%,低于上月3.2和2.5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放缓,产品订货量有所下降。同时,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降至40.1%,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人力不足,配送时间有所延长。


李超分析,去年12月国内疫情冲击是影响工业生产走弱的核心变量,疫情对企业产需、人员到岗、物流配送带来较大影响,导致工业生产有效工作时长大幅缩减,同时地产不振、消费探底、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有一定负面影响。预计2022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3.6%。2023年国内疫情对工业生产的冲击影响将逐步消退,工业生产有望回归弱修复通道。


汪涛也认为,疫情扰动可能导致供应链和物流状况进一步恶化,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跌幅进一步扩大。估计2022年12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可能放缓至1.5%,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大致稳定在4.4%。


消费投资继续放缓


在需求端,尽管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落实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服务类消费,但防疫政策的突然转向使得新冠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迎来一次集中暴发,对去年12月消费产生一定的扰动,同时失业率上升、居民存款增加都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汪涛表示,疫情攀升导致出行活动减少、消费者情绪谨慎,以及服务业和消费势头普遍走弱。18个主要城市的地铁客流量同比跌幅扩大至46%。整体而言,尽管上年基数较低,去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还是可能进一步走弱至同比下跌6.4%。


中金宏观认为,疫情反弹压制消费活动,社零总额增速或进一步下滑。去年12月上旬防疫优化调整初期,消费活动出现了边际改善。不过随着疫情快速扩散,居民消费活动明显承压,从地铁客运量、拥堵指数等高频数据来看,2022年12月的居民线下活动一度降至去年4月低点以下。预计非汽车商品、餐饮收入的同比降幅较11月进一步扩大;而汽车消费受车购税政策退出前的抢购提振影响,或实现小幅正增长,12月社零总额同比下滑8%左右。


投资方面,在前期专项债不断扩容、政策性金融工具持续加量的支持下,实物工作量在去年12月加快形成。2022年12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符合冬季施工条件的不得停工,有助于促进基建投资增速不断加快。


民间投资也现逐步回暖迹象。政府提出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大大提振了民营房地产企业投资信心,由于房地产投资是民间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将直接推动民间投资加快恢复。


李超预计,去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增速为5.1%,前值为 5.3%。地产投资依然承压,制造业投资四季度受疫情冲击面临下行压力,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具韧性,全年保持高增速;基建投资受益于政策呵护,预计四季度维持高位增长,综合研判,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是202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汪涛分析,由于上年基数较高,去年12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可能小幅回落,但仍保持稳健增长8%~10%左右。2022年12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总量再度降至仅100亿元,之前的专项债发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专项基建投资基金应可继续为基建投资提供支撑。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可能小幅放缓至6%左右。考虑到房地产投资同比跌幅小幅收窄,12月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可能小幅上行至1.5%~2%,2022全年同比增长小幅放缓至5%。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去年12月份专项债资金支持将明显减弱,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配套资金的撬动作用仍将对基建投资形成资金保障。展望未来几个月,广义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继续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养生系列 - (三)认识足太阳膀胱经 - 冬季临睡前暖坑等需求疲软加元大跌 第三季度GDP报告揭示了这些重要信息抵达大洗牌!亚洲GDP增速最高国家,又变了【宏观市场】第四季度GDP超预期之谜—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预见金兔|中泰证券李迅雷:2023年中国经济将全面复苏,GDP增速有望超过5%加国出现经济危机信号! 抵押贷款超GDP增长! 多数家庭顶不住了!印度GDP超英国、人口超中国,离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还差4年?GDP增速超8%!这5个城市为何这么猛?最”宜居”的地方,“幸福”的真相澳洲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第三季度GDP仅增长0.6%!明年经济遭普遍看衰,ABS公布最新经济数据!GDP增长13.5%,欧洲移民新贵爱尔兰,移民增长已超出生人口!预见金兔|摩根士丹利邢自强:西方不亮东方亮, 2023年中国GDP增速或达5.7%重磅!去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GDP增长3%,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国家统计局解读……印度赢麻了!三季度GDP高达7.5%,主要经济体全球第一中国今年的GDP增长如何?彭博、世银、大摩谁更靠谱?【两会】外媒:中国2023年GDP增长目标 彰显重振经济信心关注丨多地公布2023年GDP增长目标,经济回暖趋势明确痛失“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这个城市终于醒了:今年GDP增速目标7%【最新】上海乐高乐园周边交通配套项目首条道路开工,预计2024年四季度建成英国股市早报12.12 | 英国10月份GDP增长0.5%,但全球股市下跌!【国际】美媒:美国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率下修 表明美经济增长失去动力重磅!上海GDP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7.9万元!确定2023年GDP增长预期:5.5%以上广东19市GDP公布!湾区9城GDP总额超10.46万亿2022年中国GDP增长3%,全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 财经日日评全年净收入破万亿元  三年新增29万员工  一图看懂京东集团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复苏加快,全年GDP增速将达5%!多家外资行首席乐观看经济走势,消费复苏尤甚霸王别姬冠病后遗症经济代价高达157亿新元,拖新加坡GDP增长后腿近一半爱尔兰经济预测再次上调,今明两年在欧盟GDP增长中仍占高位经观季度调查 | 2022年四季度经济学人问卷调查:经济修复面临内外压力 投资和消费需要“双托底”GDP增速目标怎么定:5%?6%?| 请回答20232022年中国GDP达1210207亿元,同比增3%,国民经济数据发布→英镑又跌了!英国GDP增长0.1%!哈里威胁再出一本书继续爆料...这个冬天肯定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