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的演讲:凑合过呗,还能离咋地?
5月26日,布林肯在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称同中国展开激烈竞争,以维护所谓“现有的全球秩序”,但同时又表示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新冷战”。这样的表态与拜登政府此前的说辞相比并没有太多新意。
前段时间大家也看到拜登搞“印太经济框架”的事情,就在搞框架的时候,拜登(5月23日)表示,他正在权衡削减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同时加大对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产量的呼吁,因为他正在努力应对具有政治破坏性的通胀浪潮。
他在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的新闻会上表示:“我正在考虑是否削减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我的政府没有征收这些关税,那是上届政府征收的。”
搞印太经济框架的目的,是为了转移产业链。
之前就有产业转移到越南,就是为了规避关税。
取消关税,会降低中国制造业成本。
而那些贪图关税方便的,投资到越南的投资者会蒙受损失。
那以后谁还敢去随便转移产业链?
这两个矛盾怎么解释?
简单:看一下5月18日纽约联储发布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就知道了:
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该指数显示全球供应链压力出现缓和(尽管仍然处于历史高位)。
4月数据表明,最近几个月观察到的缓和已经部分逆转,原因是地缘政治事态发展和疫情防控令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交货时间和运输成本进一步承压。
所以很清楚了:美国的通货膨胀,一时半会下不来。
再看看4月份美国新屋的销售,4月新屋销售环比变动-16.6%,市场预期-1.7%,前值-10.5%,属于超预期的下降,5月S&P Global PMI初值57.5,预期57.7,前值59.2,成本压力已经上升到新的历史高点,利率上升导致经济承压,预计再过几个月,美国整体需求就会下来。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数据,美国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5%,低于道琼斯此前估计的1.3%,也低于最初公布的数字(1.4%)
目前的问题是: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中间的转换点至关重要,一旦继续加息即会引发经济衰退。
联想到今天的消息,预计6月6日到10日由美国主持的第九届美洲经济峰会,遭到了超过25个国家的抵制,包括墨西哥总统、玻利维亚总统等多国领导人明确表态,所有拉美国家都应当被邀请,否则他们将拒绝参会。
而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直接表示,“美国佬,我们对峰会没兴趣”。古巴外交部24日称,抵制峰会的部分拉美国家将转而参加“美洲玻利瓦尔联盟”框架下会议。
然后再看这边,拜登说要搞“印太经济框架”。
一阵苦笑……做戏给谁看来这。
所谓的“弹性供应链”
这段时间关于弹性供应的话题炒的很火热,尤其是欧美,已经有不断的人给我后台发私信,说一旦供应链转到东南亚应该如何如何。
而实际上越南已经出现了招工难,尤其是低端制衣工人,知乎上已经有人发和越南人的对话,如下:
所谓的“供应链转移”这才几天?
都已经把越南人口榨干净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胡志明市的房价已经比武汉都高了,堪比苏杭地区。
但是胡志明市的人均GDP不及武汉的二分之一。
这么多年来,越南研发投入一直不足,所谓的三星电子在越南大规模投资,那是建立在越南完全无法插手三星的供应链的前提下。
中国发展这么多年,最终拉了一批自己的企业出来,越南呢?而一旦拜登忍受不了通胀,对华降低关税,那批投资到越南的人,以及现在高企的越南房价怎么办?
越南是最适合做供应链转移的,其实我并不反感低端供应链转移到越南,总比转移到印度好,而且越南和中国还能组成一定的供应链的搭配。
制衣厂在越南都招不到工人,居然有人指望在中国招到工人。
而东南亚其他国家---泰国,马来西亚之类的人力成本本身就很高,印尼是岛国,还面临首都搬迁问题,和美国关系不好,又是穆斯林国家,指望印尼不如指望土耳其。
然后呢?总不能指望新加坡人进工厂吧。
很多人没有看透自2001年到今天的整个形势,为什么美国滥发了那么多货币,欧洲滥发了那么多货币,通货膨胀不但起不来,反而通缩,那是因为世界市场上突然进来了14亿人口的国家,这个国家极大的压低了制造业的成本。
人多了,货物多了,所以增发的货币被稀释了,所以物价起不来。
但是这是阶段性的,不是永久性的。
但是总有一天好日子是有走入到尽头,这14亿人口中的20岁的年轻人,他们把一生最宝贵的20年奉献出来,成了工厂的螺丝钉,他们现在已经40岁了。
而新一波的中国年轻人,是不想重复上一辈的路,重新进工厂当螺丝钉的。
美国和欧洲本身劳动力就已经匮乏了,东南亚那点人,寄希望接中国制造的盘,得是多不符合实际?
现在缺了这么一大块劳动力,怎么办?
一把中国制造的勺子,卖到美国可能才1美元。
于是美国人把勺子当1美元计价。
很抱歉:那是在中国制造,所以1美元,在别处制造,那可就不止了。
至于印度,印度本身对华是贸易逆差,中国不但对印度出口机械,中国还对印度出口玩具,风筝线,象鼻神,甚至棺材。
印度制造业成本比中国高不少,其电力问题,基础设施都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在莫迪冒险推动土地改革失败后,基础建设推进必然要慢下来,多年前印度和日本就搞了高铁建设合作,本来预计是在2022年,也就是今年建成,庆祝印度独立75周年。
现在看来,没戏。
35%的印度工厂得自己发电,港口铁路之类的我都不说了,单看这个电力问题,想要解决可能需要的时间就不止十年。
所谓的弹性供应链本身就是以牺牲效率来换取安全,在经济运转高效的时候,有“零库存”的概念,丰田汽车当年推行的,生产过程中没有积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零库存实际上把整个供应链咬的很近,一环套一环,但是只要出现一点问题,整个高效运转的机器就会全面停下。
弹性供应链解决不了现在的通货膨胀问题,反而会恶化通货膨胀,且弹性供应链也未必安全,因为中国占的份额太大,大到根本无法回旋的地步。
从长期来看,自2001年一直奋战在出口贸易前线的那批工人,他们正在老去,整个世界市场失去了天量的劳动力,且是永久的失去了。而当年增发的货币全部要反噬。
前段时间拜登关于台湾的论述又让很多人激动起来,以为又有什么新东西。
这是2001年5月2日,拜登在给《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当时拜登还是参议员。当年小布什也是如同今天的拜登一样,在台湾问题上撂狠话,而且和这次拜登的狠话一模一样,拜登写道:
“美国的适当角色是什么?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上周三声称,“《台湾关系法》非常明确地表明,美国有义务使台湾的和平生活方式不被武力破坏。
不。不完全是。自从我们废除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并经参议院批准的1954年《共同防御条约》以来,美国就没有义务保卫台湾。《台湾关系法》阐明,作为一项政策,任何以和平手段以外的方式决定台湾未来的企图都将构成“对西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并将是“美国严重关切的问题”。
该法案规定,如果台湾的安全受到任何威胁,总统有义务通知国会,并规定总统和国会应根据宪法程序,确定美国的适当反应。”
“从法律上讲,义务和政策也是天壤之别。总统在外交政策领域拥有广泛的决策权,但他作为总司令的权力不是绝对的。根据宪法以及《台湾关系法》的规定,美国军队对保卫台湾的承诺是总统应该带给美国人民和国会的问题。
我很快赞扬了总统对与中国关于被击落的美国侦察机命运的争端的巧妙处理。
但在这种情况下,他对细节的不注意损害了美国在盟友中的信誉,并在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播下了混乱的种子。
言语很重要。”
参议员拜登驳斥了总统拜登。
这种戏码在美国已经上演了好多次了,拜登当年就是群演之一。
没什么值得关注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