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国家卫健委通报去年12月8日至今年1月12日全国累计在院新冠相关死亡病例数

国家卫健委通报去年12月8日至今年1月12日全国累计在院新冠相关死亡病例数

公众号新闻

今天(1月14日) 17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披露,通过分析显示,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现在住院的新冠感染者数量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在1月5日达到了住院新冠感染者峰值162.5万人,之后连续下降,1月12日回落到127万人。

焦雅辉表示,我国始终坚持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死亡病例判定为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该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主要国家的判定标准基本一致。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归因分析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另一类是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

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
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

据北京青年报,1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为了科学分析研判疫情的影响,我国要求医疗机构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实施患者救治,同时科学实事求是做好死亡病例资料的整理、收集、分析和上报。为了提高医疗机构报告效率,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发了全国医疗机构死亡病例信息报告平台,于2022年12月31号投入使用。医疗机构自2022年12月31日起,每日报告前一日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情况,没有死亡病例的实行零报告。

另外国家卫健委也要求医疗机构将2022年12月8日至12月29日期间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进行了统一的收集、汇总和上报。由于数据的信息量比较大,“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反映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情况,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我们组织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因此耗时比较长。”

通过分析显示,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疾病为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老年人是新冠感染患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因此也是重点防护人群。除了普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外,其他防护措施像戴口罩、手卫生、少去聚集场所、保持社交距离、每天做好通风这些措施还不能放松,因为新冠还在流行。我们期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另外,老年人免疫力比较弱,像流感、肺炎球菌等引起呼吸道疾病的脆弱人群,出现重症的比例比较高,所以除了采取疫苗接种的措施外,前面提到的这些措施也非常重要。

全国发热门诊、急诊高峰已过

据澎湃新闻报道,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称,现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一共开设发热门诊1.6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4.31万个。全国发热门诊的诊疗量在2022年12月23日达到高峰,是286.7万人次,之后是持续下降,到2023年1月12日回落到47.7万人次,较峰值时数量减少83.3%。

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和诊室的就诊人数均呈现达峰以后整体下降趋势,农村地区也呈现下降趋势,就是城乡的趋势是趋同的。发热门诊新冠阳性感染者的检出比例也持续下降,峰值是12月20日33.9%的检出率,到1月12日下降到10.8%,这个趋势表明发热门诊高峰已经过去。

焦雅辉表示,急诊的情况总体呈现了达峰以后持续下降趋势。全国急诊诊疗人次在2023年1月2日达峰152.6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下降到109.2万人次,较峰值时下降28.4%。急诊当中新冠阳性感染者的检出率由12月22日的峰值8.8%,之后稳步下降到1月12日的2.9%。这一数据显示全国急诊高峰已经过去。

焦雅辉还提到,门诊情况来看,整体呈现出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态势。1月12日全国普通门诊诊疗总人次913.5万人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门诊患者中新冠阳性感染者占比,12月19日峰值是5.7%,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占比0.9%。普通门诊日诊疗量持续增加,目前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当中。

焦雅辉介绍,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现在住院的新冠感染者数量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在1月5日的时候达到了住院新冠感染者的峰值162.5万人,之后连续下降,到1月12日回落至127万人,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收治了117万人,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收治10万人。

在院新冠重症数量仍处于高位
目前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需要

据北京商报报道,会上,有媒体提问,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是“保健康、防重症”,截至目前全国现有新冠重症病例多少?医疗机构现有床位数能否满足重症救治需要?对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进展如何?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称,重症患者的救治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指导各地建立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体系,我们建立国家级、省级专家日会诊巡诊制度。另外,重症患者的救治还要强调关口前移。在治疗新冠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的同时,坚持新冠感染和基础疾病并重的治疗方式,多学科诊疗。

通过监测数据显示,发热门诊达峰2周后,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也达到峰值,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的数量仍然处于高位。2023年1月5日,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峰12.8万人,之后连续波动下降,到1月12日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回落到10.5万人,重症床位使用率是75.3%,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的需要。1月12日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当中,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为9.7万人次,占比92.8%。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是7357人,占比是7%。

从数据分析来看,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老年人为主。年龄最大的105岁,平均年龄75.5岁。60岁及以上的占比是89.6%。二是普遍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具有一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40.7%,2种基础疾病的占比24.6%,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占比34.8%。多数基础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编辑|王月龙 易启江

校对|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北京商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刚刚,国家卫健委通报!关于疫情防控,新华社再发三连评!上海迪士尼:今起暂时关闭Costco 12月28日至1月22日折扣大全葡萄牙巴塔拉修道院(Batalla Monastery ),宏大建筑一些facts拜登芯片出口管制引发高科技产业裁员潮重要调整!刚刚,国家卫健委发文!广州、苏州最新通报:事关线上教学刚刚,国家卫健委通报!此地新增死亡病例1例,详情公布!深圳51+32,紧急寻人!上海一街道未做核酸纳入征信?回应来了中疾控:在院新冠相关死亡病例超8万【冯站长说安全】2023年2月15日重症救治强调“关口前移”!国家卫健委最新通报精忠报国官方通报:近期全国医疗机构在院新冠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病例数超过新冠,致多地中小学停课!国家卫健委组织权威专家解读…麻州周增7499例新冠病例和76例死亡病例!宗教豁免新冠疫苗接种申请被拒 消防员诉讼求偿800多万!寻袭击女子并偷其狗的嫌疑人官方通报近期全国新冠相关死亡病例数!发热门急诊高峰已过!这种抗新冠药物首发,每瓶1500元中国官方公布:近一个月,新冠相关死亡近6万例国家卫健委:全国重症患者逐渐增加!阳后吃不下饭?上海疾控:可以喝奶茶!为什么有人“晚阳”或“不阳”?回应来了国家卫健委公布近期在院新冠相关死亡病例数刚刚,官方通报近期全国新冠相关死亡病例数!国家卫健委最新通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再发文!A50直线拉升,人民币狂拉近1000点在院新冠死亡病例降至9例!中疾控最新通报→国家卫健委:全国重症床位总体充足早财经丨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通电话;国内日均客运航班量破万班次;国家卫健委发布近期在院新冠相关死亡病例数【重磅官宣】中国卫健委:23年1月8日起,入境全面开放国家卫健委刚刚发布!深圳最新通报渔歌子(2):滨海沙雕凝匠心卫健委通报近期全国新冠相关死亡病例数:59938例11月28日至12月2日直播预告丨欢迎预约!国家卫健委:2022年12月8日以来医疗机构累计新冠死亡病例59938例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将解除对新冠感染的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卫健委官宣1月8日起,赴华0隔离!登机取消健康码, 取消5个一国家卫健委最新通报!Makers鲲鹏周行事历 | 12月12日-12月18日卫健委通报:我国疫情放开后,全国新冠死亡病例数公布,专家们怎么看?国家卫健委通报去年12月8日至今年1月12日全国新冠死亡病例数信息量大!刚刚,国家卫健委回应一切:中国是否低估新冠死亡人数?防控是否放开太快?突发!“乌克兰全境遭大规模导弹袭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