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过小年和南方过小年有什么区别?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
南北方小年为啥不一天?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小年一到,新年也就不远了。
咬一口糖瓜,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人们开始为迎接春节做准备。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
南北方小年为啥不一天?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小年一到,新年也就不远了。
咬一口糖瓜,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人们开始为迎接春节做准备。
不过,不同地方过小年的日期并不一致。
一般而言,北方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
据专家解释,这与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
提到小年,就不得不说它的另外一个名字「祭灶节」。
祭灶是一项古老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户户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其为「灶君司命」,在传说中,他被视为一家的保护神,因此受到崇拜。
有说法称,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
《释名》提到:「灶。造也,创食物也。」
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祭灶是很早就有的一个仪式,但祭灶节或者说小年成为春节年俗的一部分,应该是在汉代以后。」
民俗专家王娟解释,由于历法等种种原因,在汉代前,许多节日的时间并不统一。
她解释,到了汉武帝时期,人们结合太阴历与太阳历,采用了一种更为科学的历法,农历新年的日子固定下来,即正月初一。
祭灶又是民间传统习俗,新年开始的标志之一。
就是过小年时,把灶神送到天上之后,人们进入一个比较放松的时段,忙着为过大年做准备。
「简单来说,就是过年的日子确定了,祭灶、过小年的日子也跟着确定下来,变成一个标志性的起始点。」
王娟说,从这个角度讲,有说法称腊八是过年拉开序幕的标志,并不准确。
不同地方过小年的日期却不一致。
网友们对其争论程度,丝毫不亚于「咸甜粽子」。
对过小年的日期,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意思就是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有说法称,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地区逐渐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
马上就要过年了,在民间的习俗中,把小年视为年节活动的开端。
小年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灶,就是祭祀灶王爷。
灶王爷是住在各家各户的神灵,负责记录这一家人做了什么好事儿和坏事儿。
传说中每到小年,各家各户的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也就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高的神灵,汇报。
这样玉皇大帝就能根据各家各户做好事和坏事的情况,决定他们家明年的运气是好还是坏。
所以,一到小年,各家各户要要举行祭祀活动,恭送灶王爷升天。
祭祀灶王爷的习俗起源非常早,灶王爷在古代叫做灶君,在 5000 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成为了民间信仰的一位神灵。
在论语里有这么一句话,叫「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说的是要巴结神灵,不要巴结位高权重但是不管具体事务的,而要巴结最基层的灶王爷,这就说明至少春秋时期,灶王爷信仰就已经是全国流行的事情了。
在古代,祭祀灶王爷是官方认可的民间祭祀活动,在祭祀的时候要设立神像,用丰盛的食物美酒作为祭品。
灶王爷供奉在哪呢?
厨房的北面或者东面,在中间要供奉他的神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信仰,家里不同的规模,灶王爷的神像也有不一样,有的神像只有灶王爷一个人,在有的地方是男女两个人,那个女的灶王爷的夫人,一般叫他灶王奶奶,甚至在有的地区上面贴了三个人,灶王爷坐在中间,两边各有一个女的两个灶王奶奶,这个就是灶王的大房和二房夫人。
还有一种情况,灶王爷的左右,不是媳妇儿,而是文武官员模样的人物,那是灶王爷的部下,给灶王爷办事的。
在灶王爷神像下面,一般都画着什么聚宝盆摇钱树,象征的招财进宝,可以给家里带来金银珠宝和富足的生活,这也是民间信仰对于神灵最基本的要求。
在灶王爷的神像两边还要给他配上对联,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上联叫上天言好事,下联叫下界保平安,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
这幅对联是怎么来的呢?
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曾经回忆说,在清朝的宫廷里边流传着一首歌谣,叫「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这个可能就算是出处吧。
在神像两边还要画两匹马作为坐骑,有钱的人家会有为灶王爷设置一个神龛,住小单间儿,穷人家就把灶王爷的神像直接 pia 在墙上。
灶王爷作为一个民间的神灵,它往往是有原型的。
到底是谁?
众说纷纭。
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为什么是他们俩呢?
炎帝和祝融在神话当中,都是掌管火焰的神灵,灶王爷又贴在厨房里面,厨房的灶里生火,所以这样就把它关联到了一起。
后来灶王爷的信仰逐渐道教化,成为玉皇大帝册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记载每家人的善恶。
正是因为记录的作用很重要,关系到来年的运气好坏,所以民间才将其视为神灵。
民间对这位灶王爷平时的态度非常虔诚和尊重,平时就是改善伙食的时候,比如说包个饺子炒肉,在吃饭之前要先端到灶王爷的面前,然后家里人才能动筷子,更虔诚的人家,初一十五还要烧香烧纸,希望他能够多多显灵保佑全家的平安。
小年夜祭灶是非常隆重的一件事,宋代的时候就有「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的诗句,说明宋代祭祀的时候,既要有大鱼大肉,还要有甜食。
为什么要有甜食?
因为老百姓为了让灶王爷向玉皇大帝汇报的时候多多美言,所以供奉灶王爷甜食,嘴一甜就能多说好话。
在宋代有一种祭祀灶王爷的甜食叫做胶牙饧,又甜又黏。
灶王爷一吃,嘴被甜甜的黏住,就说不出坏话来了,这个就是中国民间单纯的美好信仰。
到了清代祭灶仪式更加复杂。
清代有一本记载北京地区民俗的书,叫做帝京岁时纪胜。
里边描述,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家家祭灶,祭灶的时候院内要支杆子挂天灯,祭祀灶王爷则是糖瓜、糖饼,灶王爷不还有匹代步的马吗?
也要用香糟炒豆、水、鱼之类的伺候好。
自然也少不了糖,明清时期,北方祭祀灶王爷用的糖,一般来说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叫糖瓜,就是以麦芽糖沾上芝麻,做成葫芦形或者瓜形,寓意瓜瓞连绵或者是福禄双全。
另外一种叫关东糖,又硬又脆,可以久存。
灶王爷升天汇报工作相当于出差,什么时候回来继续履职呢?
一般是除夕,这个时候要把新的灶王爷神像贴到原来的位置上,这个仪式就叫接灶神。
在民间信仰当中,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和诸神要到人间各家客户来过年,所以这个时候要欢迎灶王爷回家。
一到大年正月初一,所有的神仙就返回天宫,唯独灶王爷留在家里。
他要从正月初一一直工作到新的一年的小年,天天不休息,因为这是灶王爷日常的工作。
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各种宗教,各种民间信仰是并存的,民间对这些信仰兼容并包,一概礼敬。
而且长此以往,在不同的地区衍生出不同的民俗,这些民俗都是传统社会的仪式,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因为人口流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生活在一起,要各自尊重他人的风俗文化,要过一个吉祥和谐的中国年。
张益唐在知乎讲述人生经历:原来是贝多芬和杜甫的铁粉
当刑侦出身的民警去解决地铁纠纷,网友求他别升官
有哪些美食曾经是「穷人食物」现在却是「奢侈食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