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月亮 小黄同学最近很多老人离世,让我们不得不又一次直面死亡的命题。但因为之前他们从没讨论过死亡的话题,就导致事到临头,他和老妈都手足无措——他的故事,曾经让无数人大受震撼,也让我们真正认识了安乐死。主持过很多体育和综艺节目,1991年,还上过央视春晚。疾病的多重折磨让傅达仁痛不欲生,就连止痛药对他都不起作用了。就这样把爸爸送到瑞士去死,内心不忍,也很担心舆论压力。后来有一次,傅达仁用吗啡止痛贴,贴上就过敏,一直呕吐。送到医院后,他神智不清,每三秒钟就翻一次白眼,还不断抽搐。醒来后,他对儿子说:“我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还是喝一杯三分钟睡去好。”家人也实在不忍看他这样生不如死,艰难地决定尊重他的意愿。2018年6月,85岁的傅达仁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瑞士,坦然“赴死”。他告诉孩子,到瑞士,你们不要哭,你们去开Party,准备鲜花和蛋糕,在歌声中送我离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老人家高举装着药物的杯子,微笑着向世界告别:随后,他将杯中的“毒药”一饮而尽,永远倒在了儿子的怀里,享年85岁。而在生命弥留之际,他选择给世界留下最后的优雅和尊严。这种自由选择死亡的方式,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人到病痛缠身的时候,与其浑身插满管子苟延残喘,倒不如早早解脱,体面地离开。而一个人能决定自己的死亡时间和方式,也是件幸事吧。短短3年的时间,她的身体迅速退化,连走路都需要轮椅代步,甚至开口说话都变得非常困难。医生告诉小岛,疾病继续发展,她会慢慢丧失自理能力,最后要靠呼吸机和胃管进食来维持生命。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一点点沦陷,最后彻底死亡。病友常年卧床,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需要靠呼吸器来维持生命。在医生的反复确认下,小岛始终没有半点犹豫,坚决地签了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工作人员向病床上的小岛讲解了安乐死的流程。2021年,我国知名企业家彭伟也是以安乐死的方式离开的。近几年,他一直在全球最顶级的瑞士医院做治疗,但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彭伟安乐死离世后,他的女儿彭佳月用他的微信,在朋友圈记录下了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自己到了晚年,缠绵病榻,生不如死,苦不堪言,怎么办?当前大多国家和地区合法化的安乐死,都是自愿安乐死。 目前,安乐死合法的国家并不多,有荷兰、瑞士,西班牙,比利时,卢森堡,美国(部分州)、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哥伦比亚。所以像我们前文中提到的,台湾的傅达仁,日本的小岛美奈还有企业家彭伟,都是在瑞士进行的安乐死。5.申请的会员必须年满18岁,被诊断出罹患绝症,只剩下3到6个月生命。6.经过严格的医疗和心理评估,一直到最后一步仍坚持安乐死的申请人,才可以执行安乐死。
台湾主播傅达仁的安乐死,前前后后花了300万新台币(60多万人民币)。如果选择的是“协助自杀”,这些费用还会按照整个过程消耗的时间和劳力进行计算。这对很多人来讲,可能都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销,不是谁都能“死得起”。而为了简化安乐死的流程,降低安乐死的费用,瑞士还干了一件更有争议的事。
今年,瑞士推出了一个“升级版”无痛自杀辅助设备,叫Sarco胶囊仓。使用者只要躺进去,按下舱内的启动键,就可以自主死亡了。舱体下方的设备会向舱内注入氮气,同时,舱内的氧气含量将从21%迅速降低到1%。只用30秒,使用者就会在没有窒息感的状态下平静离世。使用者可以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地方,湖边啊,花园啊,家里啊,都可以。然而,正因为胶囊仓的死亡方式过于便捷,很多弊端也由此显现。比如难以监管,比如会让很多一时冲动的人无法挽回地死去。一些安乐死的支持者认为,这是给绝症病人一个解脱的出口。也可以给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一个体面离开世界的方式。被送往医院后,她态度坚决地拒绝接受治疗,最后终于因病情恶化去世。但肯定是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吴芳才选择这样的解脱方式。要是她可以去安乐死,也许这个故事的结局会好一些吧。儿子王明成不忍看母亲如此痛苦,于是苦苦哀求主治大夫蒲连升对母亲实行安乐死。最终,在儿子和医生的帮助下,夏素文在睡梦中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在我国,不管以何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安乐死,都是违法行为。夏素文的儿子王明成和她的主治医师蒲连升,最后因涉嫌故意杀人被捕入狱。由于情节特殊,这个案子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法院内部也产生了巨大分歧。在夏素文死后的第14年,儿子王明成被查出患有胃癌。到后期,身患绝症的王明成眼窝深陷,整个人都瘦得皮包骨头。备受折磨的王明成,像当年的母亲一样,在极端绝望中向医院申请安乐死。既然有些身患绝症的人如此痛苦,为何不允许他们好好去安乐死?其实,从1988年开始,中国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安乐死的议案。安乐死确实可以帮助患者尊严死,减轻家庭负担,但是在国内实施还有很多挑战。意思就是,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安乐死还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安乐死普遍化,那可能就会有很多人并不想死,却被以各种理由胁迫“自杀”。2016年,荷兰就发生过一起安乐死执行到一半,患者后悔反抗的案例。当时,一位荷兰女医生正在对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的74岁老妇人进行安乐死。在老妇人家人的帮助下,这位女医生匆匆注射完剩下的药剂。那些大街上的流浪汉,农村里的孤寡老人,还有那些被视为负担的重病老人、智障人士……安乐死的特殊性在于,它一旦实施,就没有任何反悔的余地了。因此人们也担心,如果有些人只是一时冲动,就去进行了安乐死,结果人死不能复生,那也是巨大的遗憾。之所以大家都还在老老实实活着,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畏惧死的痛苦。超过84%的人虽然赞同安乐死,却不同意自己的亲人选择安乐死。就算有人是真的不忍看父母那么痛苦,想让他走得舒服点,也会十分畏惧社会的评判。如果一个人确定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就可以选择去安宁疗护机构,度过最后的时光。那里可以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不过我国目前安宁疗护机构数量并不多,有些服务也不理想,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千百年来,我们都过于追求“活得好”,其实对于一个完整的人生来说,“死得好”也同样重要。但人固有一死,不能因为畏惧,就过分避讳,就不肯面对。-END-
本文来源: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当当网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新浪微博:李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