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几十年数学难题被谷歌研究员意外突破!曾因不想搞数学自学编程,当年差点被导师赶出门

几十年数学难题被谷歌研究员意外突破!曾因不想搞数学自学编程,当年差点被导师赶出门

公众号新闻
詹士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困扰学界几十年的集合难题,竟被圈外人一个月搞定???

是的,你没看错。

当事人Justin Gilmer,毕业已7年,目前是谷歌研究员,于数学界并无名头,连其导师也并不看好他所做的研究,以至于成果发表后——

牛津、普林斯顿等高等学研机构数学家们看到名字,纷纷好奇:

这人谁啊?

不仅身份引人好奇,其破题方法也不按圈内常规路数,个中灵感来自通信祖师爷香农的信息论。

这项开创性成果及幕后历程刚被一些媒体介绍,在Reddit和Hacker News上引来不少网友热议。

有网友表示:看到信息论在意想不到的领域应用,真是酷炸了。

还有网友就着话题,秀了一把自己以信息论解决问题的经历。

所以,这位远离纯数学学术研究的大哥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如何在一个月内搞定的?

往下看。

这个猜想究竟是什么?

这位谷歌研究员突破的难题,名叫union-closed sets conjecture(并封闭集合猜想)

该猜想认为,对于一个包含至少2个集合的、对并运算封闭的有限集合族,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使得它在至少一半的集合里出现过。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猜想说的啥。

首先集合,就是包含了一系列元素的合集,这里面的元素既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变量等。

例如这是一个我们常见的数集,而且是有限(只包括3个元素)

(至于无限数集,就像是自然数集、有理数集、整数集这种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当然,集合也有集合,它们组合起来,就可以被叫做集族,例如下图中F就是一个集族:

在这些集族中,有一类特殊的集族对并运算封闭

对集族中的集合而言,并运算就是对两个集合求并集;至于并运算封闭,即是指在对任意两个集合进行并运算后,其结果仍然在这个集族中。

以下面这个集族为例:

无论是对{1}、{1,2}求并集,还是对{2,3,4}、{1}求并集,还是对{1,2}、{2,3,4}求并集……任意两个集合求并集,其结果都会在这个集族中。

所以,上面这个集族就符合并封闭集合这一要求,而并封闭猜想也正是基于此而提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猜想中的“一半”是紧致的,毕竟对于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族,所有的元素恰好在一半的集合里出现过。

它于1979年被一个叫Péter Frankl的数学家提出,所以也一度被叫做Frankl猜想。

看起来似乎不难,然而到实际解决时,一众数学家才发现这并不简单。

Peter Winkler

达特茅斯学院数学教授Peter Winkler曾经在1987年就这个猜想给出尖锐的评价:

并封闭集合猜想确实很有名,除了它的起源和它的答案

对此有同行表示,起源至少没答案难orz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学家们也已经尝试过不少方法。

例如有人试着给猜想加上一些限制条件,让它在这些情况下成立。

像是将它和图论中的二分图(Bipartite Graph)联系起来,证明具备其中某种性质的集族,在这个猜想的条件下成立。

又或是给其中的元素加以限制,再加以证明……

BUT,无论是哪种方法,距离真正需要证明的猜想都还差不少距离。

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助理教授Will Sawin对此评价称:

它看起来似乎是个不难解决的东西,毕竟长得和那种“容易解决的问题”很像。

然而,如今却没有任何一个证明能真正搞定它。

问题就这样进度缓慢,直到2022年秋天,谷歌研究员Justin Gilmer借着朋友结婚的契机,回到了罗格斯大学校园。

用信息论突破了1%

Gilmer回母校的时间是2022年10月,此时距他毕业离开数学学术圈,已过去7年。这些年来,他自觉无心专注纯数学领域,转而自学编程,投身了IT行业。

此次返校,他拜访了导师萨克斯,还四处转了转。

就在散步中,他突然回忆起——当年自己徘徊于校园小径,苦苦思索的一个数学问题:

没错,就是那个对“并封闭集合猜想”的证明。

读博期间,Gilmer绞尽脑汁,花了一整年时间却毫无进展,只是搞明白了为什么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难以解决。

为此,他还去找过导师萨克斯。但导师也曾在该问题上停滞不前,因而他既不看好Gilmer的研究,也不愿重新碰这一领域。据Gilmer回忆,当时导师差点把他赶出房间。

但现在,重回校园转一圈的Gilmer有了个新想法:用信息论及相关原理解决并封闭猜想问题。

 信息论奠基人 克劳德・香农

信息论发源于20世纪上半叶,其最为出名的论文是香农在1948年发表的《通信的数学原理》,其中提出以“消除不确定性”的多少,来评价通信过程中的信息量大小。

这个不确定性要怎么理解呢?

以掷硬币游戏为例,假设我们需要掷5次硬币,然后输出结果序列,每次结果为1比特。

如果现在我们抛掷的是一枚普通硬币(正反概率各50%),那么我们至少需要5个比特来传递信息。

但如果给这枚硬币做点手脚(让它正面朝上的概率99%),我们就完全可以提前规定,在硬币5次都是正面朝上时,只用1个比特来传递信息。

这样,被用以衡量文本、图片等内容大小的比特,也能成为描述事件发生不确定性的信息熵单位,而信息论也成为现代通信奠基之作,构建起今日的信息社会。

受到信息论的启发,Gilmer决心下场再战。

此后一个月中,他利用下班后的晚上及周末时间,试探性地进行了摸索。有意思的是,由于长时间未接触理论,他一边研究还一边拿着本信息论教科书,以备随时查阅。

研究过程中,Gilmer还发现自己研究的问题并非无人关心,其实几年前,就有几位数学家在菲尔兹奖得主Tim Gowers博客里探讨过该问题。这让他有了更多信心。

 Tim Gowers博客的相关研究内容

Gilmer的思路是找反例

根据并封闭集合猜想,一个正常的并封闭集族中,至少应该有一个元素在多于一半的集合中出现。

既然如此,只要想办法构造一个特殊的集族,里面没有一个元素出现在超过1%的集合中,这个猜想就会被证伪,反之如果构造不出来,那么猜想就可能成立。

现在,我们用信息论视角看这一猜想:

正常来说,如果从集族中任意挑出两个集合,这两个集合取并集后,并集中的元素比原来两个集合更多,其信息熵应该比原来的单独两个集合更低。

然而如果基于“没有一个元素出现在超过1%集合”这个限制条件,任意两个集合取并集后,计算出来的信息熵竟然比原来的单独两个集合更高。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存在这么一个特殊的集族,Glimer的反例也没有找到。

但这也就意味着在“并封闭”集族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会出现在超过1%的集合中。

2022年11月16日,Gilmer将这一思路写成论文,发表在了arXiv上。

当然,他这篇论文还不是“完全体”,也就是说并没有完全证明并封闭集合猜想——

毕竟这只是至少1%,还不意味着原来的并封闭集合猜想中的至少50%就成立。

但这个新思路已经足够让学界震动。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Ryan Alweiss评价“引入信息量”这一操作:非常聪明。

仅仅几天后,就有3个不同的数学研究组基于他的研究,先后发表了研究论文,随后也有更多研究者跟进,他们所在院校机构有牛津、普林斯顿、哥大、布里斯托等。

在后续研究中,对“并封闭集合猜想”的概率值证明,被推进到了38%。

令这些数学家好奇的是,基于Gilmer的研究,他自己上手将概率值推进到38%并不难。

对此,Gilmer表示,自己已经五年多没碰数学了,确实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工作来将其进一步推进下去。

不过,他也认为,正是因为对相关数学方法的生疏,让他跳出了常理,用圈外办法取得突破。

深度学习界的万引大佬

虽说此前在数学界没什么名头,Justin Gilmer也并非等闲之辈。

他任职于谷歌大脑团队,Google Scholar上引用破万,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组合型、随机图论。

从其研究成果看,Justin Gilmer主攻图神经网络,高引论文涉及:消息传递神经网络(MPNN)、关系归纳偏差与图神经网络、显著图等领域。

上述研究中,最高引用数为4789,标题为:Neural Message Passing for Quantum Chemistry。

该文定义了一种图上监督学习框架,消息传递神经网络(MPNN),并将其应用于分子特性预测上。

以量子化学为例,该框架根据原子性质(对应节点特征)和分子结构(对应边特征)预测了13种物理化学性质。

这一成果在领域内影响深远,腾讯AI Lab的云深智药平台,其框架之一也基于MPNN改进发展而来。

另值得一提的是,Justin Gilmer还到过中国北京,2007年夏天他在微软亚研短暂呆过3个月。

根据其领英账号,Gilmer当时在一个4人团队,参与构建SVM分类器,用于识别句子中人名、地名、机构名等各命名实体之间的关系。

参考链接:
[1]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long-out-of-math-an-ai-programmer-cracks-a-pure-math-problem-20230103/
[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4236889
[3]https://mp.weixin.qq.com/s/lj-jTonC2sqwWKgZZBXVVw
[4]https://www.uni-ulm.de/fileadmin/website_uni_ulm/mawi.inst.081/Henning/UCSurvey.pdf

「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微信社群邀你加入!

欢迎关注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的小伙伴们加入交流群,与AI从业者交流、切磋,不错过最新行业发展&技术进展。

PS. 加好友请务必备注您的姓名-公司-职位噢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74年来,它一直在求解第6大数学难题川爷能赢2024年总统大选?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成所 连祺周 课题组诚聘干细胞方向-博士后/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助理/技术员/实习生被导师抢走一作后,师妹靠这个生信套路3个月发了6+SCI,成功举报导师!ChatGPT创始人:8岁学编程,37岁颠覆科技圈扎心!研一还不会用pubMed查文献?我差点被导师公开处刑了......白天打工,晚上科研,谷歌大脑研究科学家破解了困扰数学界几十年的猜想女星专睡导演20年!后被导演太太团封杀:原因不堪入目!2位数学家破解了19世纪流传下来的数学难题,代价是——结婚?!我今年差点换三家公司意外突发!平壤突然下达封锁令,巴基斯坦货币疯狂跳水!发生了什么?"巨大规模空袭"爆发,影响多大?陶哲轩攻克60年几何学难题!发现「周期性密铺猜想」在高维空间反例8岁学编程、16岁出柜、斯坦福辍学、ChatGPT之父,谷歌都害怕!ChatGPT创始人8岁学编程37岁颠覆科技圈8岁学编程、徒手拆电脑,ChatGPT之父居然是这样炼成的!一位程序员爸爸的坦白:为什么我不允许孩子学编程...码农都要失业了,孩子还要学编程吗?看过ChatGPT创始人的成长经历,答案呼之欲出...曾因不知NP困难怕被导师拒绝,滕尚华游戏中找到人生经验,两次获哥德尔奖GRE数学难题挑战营来了!你能全做对吗?美版超级「作业帮」,在家自学的美国娃,用它从小学自鸡到大学!刚刚发布!别再花冤枉钱学编程了!这项补贴6-18岁孩子抓紧申请!华山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以政院士团队诚聘青年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科研助理天呐!跟师姐谈恋爱被导师逼分手!这位医学生硬刚,直接打脸导师……雪天遐思跟海淀顶级牛娃的妈妈聊完后,我理出了一份孩子学编程的计划表,分享给你!女医学生进组后被导师猛羞辱!发酵后,事件来了个大反转!这导师,牛!看这样的直播很享受——ChatGPT 之父传奇:8岁学编程,16岁出柜,37岁颠覆科技圈,网友:“天选 CEO!”谷歌研究员炮轰GPT初创公司瞎炒作,连发18条推文怒怼!天花板的高度决定于组织度新对冲基金之王Ken Griffin:08年差点崩盘、汲取经验涅槃重生、下一步或奔向政坛毛泽东说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杭州内推 | 西湖大学机器感知与学习实验室招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米莱新书《这就是数学》:解决1~4年级娃概念、数量关系、思维转换的数学难题GRE数学难题挑战营!你能全做对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