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鼓声阵阵,日本正踏上战场!时事2023-01-18 13:01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登基称帝。 在19世纪初,法兰西皇帝横扫了中欧和西欧,欧洲大陆上最强悍的军队几乎都被拿破仑击败了,只剩下俄国。拿破仑十分清楚,只有击败俄国才能最终击败英国,所以他在1812年做出了一个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入侵俄国。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使用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经波兰远征俄国,相继获得了斯摩棱斯克战役、瓦卢蒂诺战役、维捷斯克战役的胜利,击败了阻挡他前进的俄军部队。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势如破竹,但随着战线的拉长后勤补给也越来越困难, 1812年9月7日,拿破仑率领法军获得了极为艰难且浩大的博罗季诺战役的胜利,但双方均损失惨重,9月16日,拿破仑进入了莫斯科。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疑问,拿破仑为什么选择进攻寒冷的莫斯科而不是进攻气候更加温暖的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这里起关键作用的可能还是地理因素。在19世纪初期,波罗的海东海岸遍布沼泽地,道路十分泥泞,数十万大军无法行军,运送补给当然就更加艰难,这阻碍了法军的军事行动;同时,俄军也面临同样的行军难题,让莫斯科而不是圣彼得堡成为法国最大的军事威胁,所以拿破仑只能选择进攻莫斯科。法军攻下莫斯科之后,拿破仑一厢情愿地以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由于法军物资补给不足、兵力分散加上寒冷导致法军战斗力严重下降,让俄军迎来重大转机,库图佐夫以逸待劳并趁机不断袭扰法军,在几个星期的灾难性战斗中,法军冻死、战死高达四十多万人,最终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三万人。数十万跟随自己征战多年、久经沙场并战无不胜的法军将士埋葬在东欧大草原上,对拿破仑的打击是灾难性的。法国大革命直接冲击的是欧洲的君主制度,所以,欧洲各国的君主视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为洪水猛兽,远征莫斯科的失败直接决定了拿破仑帝国的瓦解,因此作为战胜方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称为是“欧洲的救世主”——这个“救世主”拯救的是旧制度。此后,由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的赞同,于1915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了《神圣同盟宣言》,三国结成“神圣同盟”,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作为同盟的领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又有“神圣王”称号。“神圣同盟”还邀请承认盟约的其他国家参加同盟,同年的11月19日, 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随着欧洲最强大的国家都进入了这一同盟,神圣同盟就在事实上统治了整个欧洲大陆。“神圣同盟”本质是维护君主制度的工具。这一时期的俄国风光无限,沙皇成为欧洲大陆说一不二的霸主,俄国开始以“欧洲宪兵”自居,属于当之无愧的世界“老二”,“老大”当然是英国。此后,在19世纪欧洲的历次革命中,沙皇都扮演了镇压的主要角色,包括1820年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革命,1830年法国和意大利的革命,1848年全欧洲革命,等等,俄国成为欧洲镇压革命的总后台。但英国和法国,却倾向于支持上述欧洲革命。同时,英国为了自身安全的需要,对欧洲大陆一直都奉行大陆均势策略,成为“欧洲宪兵”、在欧洲大陆上一极独大的俄国就取代了拿破仑法国成为英国最主要的对手。以前说过,俄国认为自己才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历代沙皇都是精神上的罗马人,以恢复东罗马帝国为己任。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当政的年代,俄国在黑海方向上获得了极大的进展,不仅将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克里米亚汗国并入了俄国的版图,还在黑海东、西两个方向上向南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1796年)之后,她希望自己的儿子保罗一世能够继承自己的未竟事业,在君士坦丁堡重建东罗马帝国。但保罗一世当政五年就被杀身亡,作为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孙、保罗一世之子的亚历山大一世既然已经在事实上统领了整个欧洲,当然就希望彻底征服奥斯曼帝国,重建东罗马。1853年7月,俄国出兵占据多瑙河流域,进攻奥斯曼帝国的两个附属国: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见下图),这两个国家今天位于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俄国一旦得手进一步就可以攻入奥斯曼帝国的本土。同年10月,奥斯曼帝国向俄国宣战。但俄国攻占了奥斯曼帝国,就可以从黑海进入地中海,这会对英、法构成战略威胁,最终引爆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面对英法这两个强大的对手,战败之后的俄国自然再也无力在欧洲和黑海方向上进行扩张,它转身就来到了亚洲。在19世纪最后的四十多年中,沙俄征服了中亚(主要是今天的中亚五国)和远东的大片地区,其中就包括清朝的外东北、库页岛和东北。所以我经常说到,拿破仑战争之后的英国和俄国是当时世界上最成功的殖民帝国,英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而俄国在欧亚大陆上不断攻城略地,风光无限。当俄国占领了外东北、库页岛和东北(见下图)之后,这时,英国人坐不住了,日本人也坐不住了。此时,作为英国在欧亚大陆最主要战略对手的俄国不仅威胁到英国在清朝的利益,更严重威胁到了英国的海洋利益;当时的朝鲜半岛是日本的附属国,俄国不仅威胁了朝鲜半岛,还开始威胁日本本土。以俄国人的尿性,它会停止扩张的脚步吗?当然不会,所以对于英日来说如何遏制俄国的扩张就成为当务之急。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脱亚入欧,与其说是脱亚入欧不如说是脱亚入“英”。清朝的洋务运动伊始时期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工产业,后来才开始学习西方的经济模式,但各国都抓一点,很像一个大杂烩;但日本则专心学习英国,不仅学习英国的经济和科技,更重要的是学习英国的文化与政治,所以清朝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在表面看来都是学习西方,但本质上却截然不同。面对当时俄国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英日两国既然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共同的思维模式,结盟就水到渠成,1902年1月30日双方签订了英日同盟。这是一次双方共同受益的结盟行动。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取代了法国成为英国的战略对手。英国虽然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击败了俄国,但俄国在欧亚大陆上依旧是一极独大,英国并未实现大陆均势策略所要达成的目标。日俄战争(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打响之后,战争导致俄国国内经济凋零,民生困难,1905年1月22日三万名俄国工人聚集在圣彼得堡东宫广场上向沙皇尼古拉二世呈递一份有关改革社会与政治制度的请愿书,他们要求选举民意代表,进行农业改革,减轻农民税赋,实行宗教自由,等等,工人的目的是希望对社会的改良(或称为改革),但这次的请愿行动却招致官方的血腥镇压,有数百人死亡,这一天被称为“圣彼得堡血腥的星期日”。从此,俄国工人对沙皇作出改革的希望彻底幻灭,开始采取罢工、暗杀、革命等暴力方式来推翻沙皇政权,再加上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并丧失了东北,战后的俄国国势开始走向衰落,这让亚欧大陆再次呈现多极化,英国达成了大陆均势策略所要追求的目标。但代价是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开始崛起,德国在两次大战中都是英国的对手,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是英国在亚洲的对手,俄国(苏联)反而成为英国的盟友。日本也从1902年的英日同盟中大大受益。对于1902年的日本而言,与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结盟大大的提升了其声望与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在两年后即发动日俄战争并在英国的支持下获得了最终的胜利。1894年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已经击败了清朝,又通过日俄战争击败了当时的世界老二,这奠定了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因此,1902年的英日协议彻底改变了当时欧亚大陆的地缘格局。2023年1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英国首相苏纳克在伦敦塔签署了一项国防《互惠准入协定》,该协议将允许日本和英国在对方领土上部署部队。英国政府将该协议称之为“1902年以来英国和日本之间最重要的防务协议”。该协议可以可以称呼为21世纪的“英日同盟”协议。很多人会认为这项协议的意义不大,源于今天的英国已经不是当初的日不落帝国,对日本来说日美同盟才是最重要的。从国家心理层面,日本一直都在师从英国,从某种意义来说英国是“母国”,英日协定的签订意味着它已经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从文化属性来说,英国是英语世界的领头羊,在重要的历史关口往往都是英国率先做出战略抉择(比较典型的是2022年2月24日开启的俄乌战争,英国率先军援乌克兰,英国首相也率先访问基辅,随后才是其他英语国家和欧洲国家渐进式跟进),与英国结盟才是最重要的。这或许意味着以下两点含义:第一,下决心以武力来应对它今天所面对的地缘政治问题。就像1902年签订英日协定之后的两年就开启日俄战争一样,亚洲很可能开启了一个以武力(而不是谈判)解决地缘问题的新时代。去年有日本国防官员说必须解决朝鲜的威胁,看来这个时间点正在到来。第二,对于宪政国家来说,政府不能强行干涉企业的投资活动,这项协定的签署很可能就是日本政府打响的一声发令枪,要求日本企业立即远离战区。也只有如此,日企才会以战争的眼光而不是经济的眼光立即撤离纷争地区,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一旦日资集体行动,亚洲的产业链将剧烈断裂并重组,这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冲击是巨大的,亚洲尤其是东亚各国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2023年,东亚鼓声阵阵。祝大家新春快乐,安康吉祥,事事如意!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