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养老院迎战年关:护理员短缺,入住率下滑,盼尽快解封

养老院迎战年关:护理员短缺,入住率下滑,盼尽快解封

财经

21.01.2023

本文字数:4853,阅读时长大约10分钟



导读:“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年龄偏大、人员流失是个老问题。遇上今年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如果不能做到科学化的管理,很难说这根弦能绷住多久。”


作者 | 第一财经 郭晋晖 吴斯旻 马晨晨


尽管“各省发热门诊高峰、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都已经度过”,但养老机构仍面临诸多挑战。护理员的大量短缺,入住率的下滑,解除封闭管理的时日未定,让养老从业者的这个兔年春节显得更加艰难。

“今年春节是疫情三年以来最难的一个春节,因为经过这一波的疫情后,养老行业元气大伤、入住老人不断减少、员工严重短缺,内部次生灾害频发”,北方城市一家民营连锁养老院院长张昕对第一财经表示。

过去的2022年,对于全国4万多家养老机构和住在其中的220多万老年人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

多位养老行业从业者对第一财经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不少机构封闭管理都在200天以上,有些机构几乎全年封闭。然而,即使如此严防死守,也没能完全挡住病毒的入侵,甚至有养老机构的感染率与社会感染率相差并不大。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对第一财经表示,养老机构封闭管理预计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可以压制感染高峰,以后会逐渐转为救治为主。这个春节是个严峻考验,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保护和支持力度。

在1月中旬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总体上严于社会面,一个地区的养老机构是封闭管理还是有序开放管理,需要地方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动态调整。

严防下的养老院

疫情延宕三年,养老院是最早封控也是至今少数仍需要核酸通行证出入的场所。但这道看起来密不透风的屏障,在社会面防控松绑之后,依然难以抵挡住第一轮感染冲击波。

▲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为鸿儒老年公寓的老人做检查。新华社图

“先是轮岗的护理人员阳了,然后很快波及老人。再后来,我们就分不清院内谁是普通感冒,谁感染了新冠。”安徽某市一家民营养老机构负责人胡刚告诉第一财经。

2022年4月,当地遭遇了一波奥密克戎疫情的侵袭。随后,根据该市卫健和民政部门要求,全市养老机构进一步强化了封控管理措施。“直到去年12月的第一周,还是由地方民政部门统筹,给我们安排每周两次核酸。”

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发布,社会面疫情防控进一步松绑,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成为历史。

这有点“措手不及。”胡刚称。不同于此前防控措施已逐步优化的一些大城市,据胡刚回忆,在这座皖西小城,防疫措施一直比较紧,尤其是在养老院等重点场所,更是“严防死守”。

安徽省社家养老董事长李志强对第一财经介绍,各养老机构属地社区调派人员物资在养老机构门口放置集装箱值班室、2人一组24小时轮值死守。禁止人员进出,供应的物资必须要在门口设置消杀过度区。必须要做到逐层消杀,静放2小时以上才可以收进去使用,且做到内外人员零接触的配送方式。

“之前,我们院共有100多位老人,30多名的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出台后,我们也预感到可能短时间内会防不住,于是和每个老人家庭进行沟通,希望有条件的家庭,将老人接回家照料。但由于外出务工的家庭很多,也有一些失智老人家庭难以承担每日照看压力,这些家庭基本都还是选择让老人留在院里照顾。”胡刚称。

很快,院感发生了。一名轮班的护理人员首先出现了发热症状,自测抗原为阳性。随后,同一休息区的多名员工和老人也相继出现了发热或咳嗽等症状。

胡刚表示,进入2022年12月的第二周,民政部门就没有派人员进入院内进行核酸采样了。院里拿出了此前储备的所有抗原,并在当月13日紧急采购了一批,以供院内出现发热等相关症状的老人和员工自测。但等到当月20日左右,所有的抗原都用完了。无论是通过民政部门还是自行在市面上,一时半会,都采购不到新的抗原。

与此同时,此前设置的隔离区床位均已占满。胡刚表示,此前,院里按照老年人总数的10%设立了隔离区域,然而在感染人数较快增长的当口,明显不够用。

疫情管控放开后,病毒的传播速度让养老院机构不断升级的防护措施显得无力,只要存在一个漏洞,病毒就会“攻陷”养老院。一位养老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他所了解到一些连锁养老机构感染率基本上在80%以上,重症率都有50%。

“严防死守的是门,但不是人,养老机构老年人那么密集,一个员工感染,可能一个晚上一半以上的老人就感染了,三天之内几乎全员发烧了。没有医护团队,没有检测设备,没有治疗手段,所谓的严防死守都是虚的”,这位人士说。

养老行业从业者,阿沐养老负责人储涛对第一财经表示,一些养老机构的管理者也明白防肯定是防不住的,因为养老院无法做到和外界的完全隔绝,需要有物资往来,有时老人需要就医,还有人员换岗,尤其是保洁、日常维修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临时工在做,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是难以避免的,所以一旦社会面爆发的时候,养老院基本上就同时爆发了。

东部某省会城市某公立养老院的一名行政人员汪娟对此感同身受。“尽管全国的疫情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但我们并没有真正面对病毒的经验,为了谨慎起见,除了必要的基础物资进出和极少量的人员流动,其他的空间都被一再压缩,”汪娟说。

以物资为例,汪娟所在的养老院入住人数多达数百人,从蔬菜、大米、油、肉等日常食材消耗到生活用品、水电管线等更替维修,都是不小的体量。虽然上级多次强调保障养老机构物资供应,但以有限的资源和人手要平衡防疫和物资保障,依旧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

“我们现在是由特定的员工穿着防护服背着喷壶去打消毒液,尽量方方面面都喷到,然后静置半小时,再把这些物资运进来。很难说这种消毒是不是全面的,因为我们没有检测的材料和设备,只是感觉这样会有用。可以确定的是,这让我们的物资量进出大大减少了,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防护服、消毒液、车辆和人手。比如,原来我们是每天都运菜,现在就是隔两天运一次。这样一来,老人会抱怨饭菜没有以前丰盛了,东西坏了也没有专业人士维修,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尽量安慰,以后会好的。”汪娟说。

人员短缺加重机构困境

相对物资供应的滞后,人的封闭让养老院里的人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张昕对第一财经表示,春节养老院的困难最主要是缺少护理员,严格封闭政策下,新护理员无法补充进养老院,老护理员都纷纷离职,导致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短缺。

胡刚表示,一开始让感染的护理人员回家休息,等到抗原转阴后再复岗,并取消轮班制,让其他所有员工呆在院里进行闭环管理。但后来发现,员工和老年人出现发热症状的人更多了,根本照顾不过来,就让员工在发热症状褪去后,能到岗尽快到岗。

年关在即,汪娟因家庭特殊情况得以申请休假,但她的大多数同事都被留在养老院内进行封闭式管理。其中,既包括与老人接触密切的护理员、护士,也包括与老人没有直接接触的后勤行政人员。“因为床位不够,很多人都是在地上打了几个月的地铺,一直不能出院,心理压力非常大。我们甚至担心,等这个年过完,很多人还会不会再留下或者回来了。”汪娟说。

▲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卫生院医护人员送诊到养老院。新华社图

眼下,一些养老机构的人员短缺问题已经显现。浙江宁波鄞州区政府1月上旬发布鄞州养老工作人员招募令称:当前疫情防控管理进入关键期,养老机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封闭管理并高强度工作中,为进一步稳妥做好全区养老机构的管理工作,为机构内现有工作人员提供喘息服务,共同守护好机构内的入住老年人,面向社会紧急招募一批工作人员。

“其实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年龄偏大、人员流失是个老问题。每年过年,我们都要想办法留住人手,通常的做法就是提高待遇,多做鼓励。但是这种激励毕竟是有上限的,遇上今年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如果不能做到科学化的管理,很难说这根弦能绷住多久。”汪娟说。

储涛表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龄普遍都在80岁以上,养老机构相当于把高危人群聚在在一起,本来就特别容易出现重症的情况。目前,第一波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很多养老机构在春节期间都面临员工离职,人少减少的困难,如果机构里老人多,又有一批重症的话,即使政府能够解决养老机构一些资源需求,但他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对于大部分养老机构而言,这个春节都不太好过。

养老机构何时有序开放?

李邦华表示,“保健康、防重症”是“乙类乙管”阶段整个疫情防控的重心,养老机构也是这样的。现在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这些老年人多数是高龄、失能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一旦养老机构发生感染就容易形成聚集性感染,而且老年人感染后,重症风险比较高。

基于老人的这种情况,从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后,养老机构经历了多轮封闭管理,2022年由于全国出现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养老机构封闭的时间超过了开放的时间。张昕说,他的机构除了去年上半年短暂开放之后,几乎全年都在封闭管理中。

“长期的封闭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这一年养老机构无法招收新的老人,收入急剧减少,给本来就微利的经营雪上加霜,建议养老院尽量不要长时间封闭,这样对院里的老人和护理员的身心都会受到不利影响,对护理质量也会有不利影响,会产生很多次生伤害,例如精神崩溃导致的自残、他伤等”,张昕说。

另一位养老从业者对第一财经表示,严格地说,养老封闭管理是为了防止机构内快速大量感染。政策的初衷是好的,通过严格的封闭管理让养老院度过疫情高峰,等医疗资源充足了,哪怕老人再感染也能得到比较好的照顾。

“通过这一波养老院和社会相差不大的感染率证明,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文件对养老院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很多养老院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实现,比如,要求机构内进行分区降低感染速度,但养老机构只有三人四人间,不具备分区的条件”,上述人士称。

国家卫健委1月7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对养老机构新冠防控方面更新了多项管理措施,其中包括结合设施条件实行分区管理:设立闭环管理区、流动管理区和健康观察区(室)。通勤上下班工作人员和有频繁外出需求的服务对象安排在流动管理区。

汪娟告诉记者,管控带来人和物的流动障碍“副作用”逐渐显现,她期待一种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目前汪娟所在的养老院尚未设立流动管理区,只有闭关管理区和健康观察区。汪娟认为,如果养老院能够积极落实指南建议,打破把养老院作为一个封闭整体的管理形式,将后勤人员等分离出来纳入流动管理区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释放更多资源提高物资保障效率,包括药品和食品等,让老人生活更舒适安心,另一方面可以极大缓解养老机构人员长期封闭下的心理压力,降低“超长待机”下的人才队伍离职率。

张昕表示,按国务院要求,养老应该应该科学管控,而不是简单封闭,希望能够尽快实现养老机构的开放管理。

一位养老产业的研究者对第一财经表示,养老机构的管理者也应该反思过去三年疫情防控的教训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比如养老院必须有消杀能力和分类管理能力,不是说做了就够了,而是要达到标准,这样才能为开放管理做好准备,因为疫情还没有结束,可能还会有下一波,养老机构要让老年人住的安全和放心,必须在这些方面苦练内功。

汪娟说,尽管全国的疫情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但是根据此前的规定,只要区里有一例新增感染病例就限制区内人员流动,所以养老院的压力不是很大,但放开之后都不同了,养老院好像成了一个孤岛。

“虽然养老机构知道自己照顾的是高危群体,也知道严防死守是防不住病毒的,但大部分人在放开之前并没有做什么提前准备,而是依赖于社会面的防控,比如新冠十大症状早就公布了,养老院可以提前针对这些症状来备药,但很多养老机构什么都没有做”,这位人士说。

张昕说,他们已经开始为第二波疫情做准备,首先做好防疫的工作,应防尽防,其次做好抗疫预案和药品、物资保障,最后做好好护理员补充。

1月12日,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对养老机构开放管理的条件做了说明。他表示,一个地区的养老机构是封闭管理还是有序开放管理,需要由当地党委政府或联防联控机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当地疫情的流行情况,养老机构防控的情况,当地医疗资源的负荷情况以及社会运转情况等,做到动态调整。

*应被采访者要求,张昕、胡刚、汪娟为化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洛杉矶儿童药物短缺,家长囤积或使情况更糟菲律宾:洋葱短缺,价格堪比黄金 贵过牛肉!有人冒险从迪拜走私【小雪】重庆天寒地冻· 妈妈的小确幸挑战年度性能比之王!红米K60发布,顶级2K屏+大容量电池,售价2199元起圣诞树又涨价!多伦多圣诞树短缺,价格高达$200!早点买!澳洲又一食品出现严重短缺,Coles宣布实施限购令!天灾致收成大减全澳土豆短缺,麦当劳新品被骂“加重市场负担”!麦当劳回应:早就买好了!$10万购废弃高中改公寓,入住率100%中国救援队抵达土耳其,叙利亚呼吁尽快解除制裁,更多→【爱在深秋】抖音神曲 乌鸦说情话上海各医院迎“至暗时刻”:有医生突然晕倒 一查是“病毒肺”美国药品短缺,华人代购背锅?冤枉,但不完全冤枉……澳旅游运营商:对华入境新规影响不大,盼中国游客尽快回归梦想成真!华女护理员一夜变成“千万富翁” 激动到连“握笔的手都在颤抖”运气爆棚!华女护理员华丽转身成“千万富翁” 激动到不敢相信纽约也“药荒”了?!三重疫情来袭,常备款退烧药最短缺,家长急电子厂打工人熬年关:比起感染,我更怕穷医院爆满、药物短缺,面对疫情,我们可以为老年人和小孩等群体做些什么?德奥匈捷四国五城游: 准备和攻略“双赢”!澳洲医疗系统人员严重短缺,全球首推医学生“带薪上岗”!澳洲这个国民食品即将涨价!WWS发布涨价声明,洪水导致原材料极度短缺,或将持续几个月...澳洲汽车供应短缺,买新车竟要等一年!预计明年才会缓解...供应短缺,Coles对这种澳人最爱食品重启“限购令”!澳人一片哀嚎:超市买不到,餐馆还关门了…【职位】宠物护理员、布料搬运工、酒店服务员&家庭清洁/服务~总有一款兼职适合你!是她!多伦多医院迎来2023年第一名新生儿,加拿大人口今年将破4000万!101个职业讲给孩子听|福利院护理员是干嘛的?养老院护工打爆老人眼球!警方已刑事立案,家属:月费8000,养老院称是“不慎碰伤”,院长劝别报警美国退烧药短缺,亚马逊药价上涨N倍!送你40刀Amazon礼卡,手慢无!美国儿童止痛药短缺,但勿让孩子服用成人药住房短缺,业主向租客提出补偿回购房产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时间煮雨 》 祝网亲们感恩节快乐!记得交真人秀照片!!南加超市鸡蛋短缺,奇诺农场顾客排长队“快封快解、应解尽解”!中国官媒:新冠毒性减弱,各地大规模解封!【职位】宠物护理员、采摘和包装/熏制室助理、兼职咖啡师和零售助理~总有一款兼职适合你!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