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夯实数字经济底座——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系列述评之一
编者按: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全球数字经济正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深度渗透、变革速度指数化等新特征。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是要努力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全方位变革,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如何把数字经济转化为发展的关键增量,事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推动形成竞争新优势。《中国电子报》将陆续推出“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系列述评,深入讨论上述问题,也欢迎广大读者评论、留言,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近日,在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仪式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要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科学规划、注重效益,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建设布局,促进建设、应用、安全、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一张网、全互联、超高速、强赋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敏捷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时代大发展的坚实底座。我国适度超前的数字基础设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160万座5G基站,3.2亿户家庭光纤接入能力升级到千兆,已申请的IPv6地址资源位居世界第一,电子商务销售额全球占比从2012年的8%提升至2021年的57%,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
然而,数字化发展的前进路径、商业模式等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适度超前”推进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一方面是在疫情冲击之下稳增长稳经济的关键之举,另一方面也是打好“提前量”,避免数字基础设施“建成之日”就是“落后之时”。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基础设施要先行,因为没有基础设施,其他延长的产业链就很难做好,数字基础设施也是同样的道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部副部长卓贤指出,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代表了国家的竞争力,在技术换道超车的阶段,如能适度地进行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就能在新一轮的变革中赢得先机,使得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产品更好地朝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坚持“适度超前”建设,是为整个数字相关产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建,有利于打造产业集群优势。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以“东数西算”工程实施为例,推动贵州、宁夏、甘肃等中西部地区加入全国“数字经济新版图”,将有效拉动当地GDP增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指出,数字基建要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以及比较优势综合考虑,方能释放价值。
全国8个枢纽节点之一所在的甘肃省庆阳市,已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秦淮数据等15家大数据、云计算头部企业,围绕产业导入、智能制造、云服务、新媒体推介等数字经济多业态达成合作共识。根据《庆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规划》,到2025年底,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成为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集群枢纽和应用创新中心。
北京市经开区近年来积极打造“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建成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通过聚拢产业链核心资源打造基础设施,形成了完善的车-路-云-网-图的智能汽车产业集群,让北京稳居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梯队。
我国庞大的数字基建项目,也吸引来不少外资企业“跑步入场”:SAP智能制造创新赋能产业园项目落地山东莱芜,西门子与乌鲁木齐共建中欧数字化工业新基建创新基地,微软工业物联网国际加速器落户大连,英特尔在南京推进未来科技智慧中心建设……引入跨国企业领先的数字资源扎根当地,短期来看创造就业和增长,长期来看将逐渐形成地方产业优势,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有利于培育新业态新模式。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驶上快车道,有助于促进平台经济加速发展,进一步释放价值。“数字乡村”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平台经济在农村释放出巨大价值,弥合5.1亿农村地区人民数字鸿沟的同时,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激活了广大农村的数字经济。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99%以上的行政村已实现4G、光纤双覆盖,平均下载速率超过100Mbps,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有了数字基础设施,偏远山乡的百姓用上了高速、通达的网络,ICT企业得以把电商平台、直播平台、教学平台、诊疗平台和大数据治理平台及完善的服务延伸到农村。短视频平台中,涌现出众多展现乡村生活的“乡村网红”,为农特产品直播带货;电商平台中,乡村百姓的农特产不仅能方便地卖出去,还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信息消费;远程诊疗和远程教育平台上,农村百姓能享受到和城里人同等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大数据治理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率,让乡村百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
疫情之下, “线上经济”变得尤为活跃。加快推动数字新基建与生产生活各领域需求有机融合,通过拓展融合广度、挖掘融合深度,可以尽快打造一批数字新基建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新业态、新模式。
在线办公平台“钉钉”DAU(日活跃用户数)由疫情前3600万一举跃升到今年4月超过1亿,已成为阿里体系内用户规模最大的toB应用。在一汽集团红旗工厂,从研发、制造到营销、服务,近300个移动端应用接入钉钉,目前红旗品牌的全网经销商也都入驻钉钉,让生产、经营数据随手可查。去年“6·18年中购物节”期间,京东物流启用亚洲电商物流领域规模最大的智能物流仓群,在订单铺天盖地之际,京东物流“黑灯仓库”用数智化销量预测协同仓、配资源,实现了人与机器混合作业的大范围应用。今年“6·18”到来之际,京东物流将继续发挥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升供应链运转效率,结合智慧物流基础设施,为广大消费者带来贴心边界的的消费体验。
适度超前的数字基础设施,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全链路数字化升级是实现贯通各环节、形成供需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传统产业中不乏一些先行者,已经成功借助工业互联网、云、区块链等数字基础设施的赋能,实现向更科学、安全、高效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在比亚迪总装工厂中,5G+工业互联网技术让这座老旧工厂实现蜕变,精益化生产和柔性制造,让生产效率提升了25%;老板电器三部茅山基地工厂中所有设备接入云平台后,设备数据采集从过去“秒级”提升到“毫秒级”,稳定性提升到100%,工厂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45%,同时生产成本降低了21%;利用工业区块链,“中国锻造之乡”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的10万铸造大军,数据流通透明可视、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不到半年生产效率提升10%。
在疫情下,数字化能力强的企业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屹立不倒,能够快速及时化解企业的危机,并且很快复工复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要依靠数字化转型的韧性跨越周期的困难。近日,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提出引导中小企业深化转型理念、明确转型路径、提升转型能力、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进程;推动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深化服务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功能作用,推动各类生产要素的泛在连接、柔性供给和优化配置。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一声“号角”,也是驱动用户需求到企业生产、制造、管理全维度数字化的利器。适度超前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在疫情冲击之下稳增长稳经济的重要考量,也是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之举。
延伸阅读:
全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肖亚庆出席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仪式并致辞
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支撑——肖亚庆赴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专题调研
作者丨齐旭
编辑丨邱江勇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连晓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