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聚焦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怎样才能落实?财经2022-05-05 09:05 文丨毛振华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日前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出新部署,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指明方向。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影响持续的大背景下,这一在重要时刻召开的重磅会议,不但呼应了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期国家布局,而且锚定堵点短板筹谋长远,释放出加快发展的信号。此次会议聚焦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无论是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还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正是求得短期突破与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三驾马车”中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基础设施投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既肩负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使命,又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助力我们这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日新月异,生活越来越便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补短板、强弱项中,最大程度地释放发展红利。随着科技的不断演进,以5G基站、特高压、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喷涌而出。它们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在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对在目前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下,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突出。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北京新机场舞动东方、白鹤滩水电站积蓄澎湃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又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先后落地,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同时,彰显着中国自信。与此同时我们也需意识到,我国基础设施与国家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某些瓶颈制约因素仍未消除。对于刚刚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更加紧迫。高楼大厦平地起,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把握“三新一高”的特殊背景,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此调动全社会力量,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多轮驱动、注重效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发挥乘数效应,稳定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源头活水。除加大财政投入外,基层可以大胆探索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此举既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又能为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到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合理引导、提振民间投资信心,避免市场投机炒作,更好地处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缺芯”之痛犹在眼前。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培养一批高水平人才是关键。我国在基建技术领域仍存短板及空白,亟待填补。基建本身产业链长,在带动周边众多产业创新突破中,可以围绕技术难题攻坚克难,着力提升我国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水平,同时还可造就规模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与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认识中的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同样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保障,是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让环境改善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延伸阅读☞ 中央财经委员会这一新部署,有何深意?总监制 | 史湘洲监 制 | 杨 越编 辑 | 唐朵朵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