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瓣@草原上的咩咩羊丨
原文标题:真正的迷雾在“人”身上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最近的国产剧,都让人很是惊喜。
《狂飙》评分直升9.1,全民热议;
《三体》口碑不俗,收视飙升。
还有一部新出国产剧,入围73届柏林电影节电视剧单元。
也是电视剧单元创立9年以来,首部入围的华语剧。
今天,就让豆友@草原上的咩咩羊 来聊聊它——
平原上的摩西
导演: 张大磊
编剧: 张大磊 / 肖睿 / 郭涛 / 胡蓉蓉 / 张桉阳 / 庞博
主演: 董子健 / 海清 / 邱天 / 董宝石 / 张晨
首播: 2023-01-16(中国大陆)
集数: 6
单集片长: 70分钟
剧集改编自东北作家双雪涛的同名小说。
改编自同一个故事的电影版《平原上的火焰》,刁亦男监制,周冬雨、刘昊然主演。
不管是阵容还是IP本身,都引起巨大关注,却又几度经历定档风波,上映之际临时撤档,至今仍无音讯。
剧版就在这个时候,抢先上线了。
虽以“迷雾剧场”之名,却不像个正经的悬疑剧。
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以前看过一本书讲“恐怖电影”,认为恐怖分为“软恐怖”和“硬恐怖”。后者简而言之就是“趁你不备,吓你一跳”,像什么鬼从电视机里爬出来,鬼从主人公后面突然出现这种桥段都是,但是电影看完了,被吓了一跳也就一跳。前者相反,看的时候你觉得也没啥呀,但是过上几天,就越想越觉得可怕,某些细节像是卯在你心里了一样。看完《平原上的摩西》的几天里,我想到了关于“软硬”恐惧的理论,移用在这里也挺合适的。因为这部剧是在“迷雾剧场”播的,看剧过程中,弹幕讨论的最多的就是:总共六集,前两集还没开始有凶杀案,凶杀案发生后,好像也没什么人在正经破案。无非是指纹对上了,合着这“悬案”就是因为当年没有先进的刑侦技术。不过,看完几天后,就越来越“迷”了,总是感觉有些地方呼之欲出。最终,它给我的结论是——迷雾的后劲真的还是蛮大的。为什么这样,我想是因为,这部剧“迷雾”的点本来就不在案情上,它真正要表现的是,既定宿命下,人性之谜。每一个人最终走向的命运,是他们性格所决定的,就像西西弗推石上山,宿命的结局不变。但是,每一个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在反抗着,这就充满了悲壮的意味。说说傅东心。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整部剧那几个基本大家都看明白了的案子都不如这个角色让人迷惑。
用我们流行话来讲,傅东心是妥妥的文艺女青年。
按说,文艺不会是个让人反感的词汇,喜欢看书观影喝咖啡放在现在也都正常不过,但是傅东心的这种“文艺”却让观众不适。孩子长大之后,她干脆一走了之,当小树鼓足勇气问她归期时,她没有回答。我不是说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人,但是这样的人真的很少,因此她才让人觉得迷惑不解。有句话是戏谑,但是却也是现实——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生活中交织着柴米油酱醋茶,又存在着生存的压力,谁年轻的时候不曾“文艺”过啊。但是最终走进婚姻的,正如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烁时》所言:而判断一个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到底有多强烈,从他是否结婚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因为结婚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服从社会化的既定规则,接受整个社会对你的训话。它适用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也适用于普通的文艺青年。诚然,傅东心在当时的时代,没有能力反抗这种走进婚姻的命运。但是既然已经走进去了,就意味着一个人很难在这种“社会化的规则”中活出她理想的自己。小庄当然是个变量,因为这个存在,才可以让她在繁冗的家务中逃脱出来,做文艺的自己。这个人也为她承担了不少,但是这不是傅东心的力量实现的。如果一个成年人的“文艺”,是别人为他负重前行,当然对于绝大多数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文艺”是有毒的,是让人反感的。所以,影片中最让我感触的是傅东心和姐姐去市场,在人潮鼎沸的尘世烟火中,她整个五官浓缩成一个巨大的问号。既反感,又不解,好像在问人们为啥要这么生活,为什么不坐在房间里安静煮杯咖啡读《卡拉马佐夫兄弟》?为什么要买一堆自己拿都拿不动的大葱?为什么要早起冷哇哇地去打牛奶?你明明就是这尘世烟火中的一分子,又有何资格去排斥这熙熙攘攘人间的一切。我相信她是想要努力融入的,我也相信,她在大街上失声痛苦中多少有些内疚的成分。但是她知道自己已经“废了”,不可能成为大姐这样安之若素的普通人了,可能逃离也就是唯一的结局了。没有力量逃离社会给你的角色定位,又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角色定位。观剧时,不止一次地想到《灿烂人生》中的马里奥,他在新年的纵身一跃多年让我不解和震撼。后来有那么一天,我突然理解了他,也理解了他女友当年说他:“你喜欢书本是因为可随时合上它,但是生命有别,不由你做主。”某种程度,我也是理解傅东心的,她和马里奥一样,都将读书当成了避难所。坚强的人,会给自己的精神找个避难所,恰如毛姆所说。在我看来,小庄曾经打过她的父亲,是她的一根避难稻草。如果没有这根稻草的存在,她更无法让自己的行为自洽,她必须恨小庄,才能完成一种内心的平衡。但是她又何其不幸,她对小庄有感情,又必须恨他,想逃避,想做自己,又依赖于这个人。他们的婚姻其实非常拧巴,好在小庄,一点都不文艺,完完全全在精神世界是个浮游生物。然而,孩子不是没有感觉的,妈妈一直精神不在场,爸爸只能给物质,也造就了庄树什么都不在乎的性格。这种性格再遇到一个妈妈的嫡传弟子,无非是,相同的场景以不同方式再现罢了。凶杀案的悲剧,以及悲剧的连环悲剧,从观者的角度来讲,有那么点着急。第一次蒋和李相遇,蒋但凡不是那么自负地认为对方就是凶手,能提前亮明身份可能悲剧也会避免。同样的场景,赵和庄但凡能达成共识,也不可能再次发生悲剧。人一生中自然会遇到很多沟通无效、误会产生的事情,但是次次要命,那就真的要命了。很多人不了解北方老爷们那谜一般的“面子”,大概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才能理解。因为抛开这个场景,你永远不明白,为何庄树死活不承认当年去赴约了,也不明白蒋队和晓东为啥二话不说就“执行公务”。用今天的话来讲,三代师徒都是直男,可是偏偏遇到的都是“文艺范”才能理解的——人性。就像庄树说,正常人是不会带着女儿去杀人的,可是那些“铁骨铮铮”的北方爷们偏偏理解不了,因为他们觉得罪犯就是罪犯,他们头脑中没有人性的考量。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庄树一个人去偷偷帮罪犯拍儿子的照片的原因。他们但凡相信人心是柔软的,都会去考虑一下还有意外和偶然。但是没有,而且这些北方直男们,他们的想法不容置疑,一旦质疑,就给你来一个不可思议的证明。最后时刻,文艺女想要和你谈过去,谈人生,谈感情,你却和她谈案情。北方直男他对人性有那么点朦胧的认识,但是依然不肯相信对方所言,明明已经看见了事实,还要维持一本正经的办案犯,直到,他们再也没有机会真正的说些真正的话。小树不想让妈妈走,但“你不要我还不要你呢”,他绝对说不出软话来。看见小斐因为那个约定失去了腿,明明已经崩溃,说出口来的话是“你别再骗我了”——虽然他多希望对方是骗她的。还没好好说对的话,等回过神来一切都晚了,只能犟这个嘴说自己对,要不然活不下去。比如,傅东心曾经讲过《猎人笔记》中那个濒死的女人爱上救她的男人,对照老李曾经救过她的父亲,也可以猜想她隐秘的感情。文艺女的爱是莫测的,她对于庄树父子越是漠然,就显得对李斐父女越是热情。但是老李是拒绝的,在原著中,他对傅说,反正是各人过各人的生活。离开之后,连她的念想李斐也带走了。但是谁又能知道她在多年之后找过这父女俩,是不是已经知道了这变故,又是不是因为这变故而造成了更多的隔阂呢?最喜欢的改编是,小树在那个夜晚赴约了,原著并没有,在这一点上,尽管不符合他混不吝什么都不在乎的性格。但是,放在人性的变量里考量,给这悲剧的宿命,留了一些温情。最后,希望大家好好讲话,这种说啥不是啥,别人讲什么都听不进去,在这片土地上太普遍了,参考《乌海》。心诚、善良,至少也要加一个,会讲话(沟通),否则,也是到不了对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