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速览|鹤舞长春:长春新航站楼 / MAD建筑事务所
概况
MAD建筑事务所与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赢得了“长春龙嘉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方案及航站区规划国际征集”项目。
© MAD
航站楼设计像漂浮的羽毛,轻盈、流动。设计结合独特的扇形布局及“大平层”理念,营造了一座艺术、人性、便捷的花园机场。屋顶悠长的曲线真实反映着机场内部的动线和空间,简洁又富动态,也被称为“鹤舞长春”。
马岩松称:“未来的大型交通枢纽,首先也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艺术、综合、多元、人性都很重要。”
© MAD
长春机场现有T1、T2两座航站楼,年吞吐量1600万人次。此次公布设计并即将建设的T3A航站楼,将含近机位54个,预计可容纳年吞吐量2200万人次。
T3A方案同时也为未来扩建的T3B航站楼预留了充足规划及设计空间。
因地制宜 尊重场地
T3航站区基地位于以高铁龙嘉站为界线的南侧区域,整体地势低洼。设计顺应地势,将原始地坪设置为航站楼首层(到达层),再采用立体布局、多层进港模式,衔接高铁、地铁、道路等交通方式。这样的设计规划不仅节约用地,减少土方工程量,同时巧妙的利用高差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交叉互联。
民航总院总规划师牧彤提及:“作为机场地空服务转换的纽带,航站楼始终存在一条简明朴实的设计主线,那就是构建多种交通方式高度融合的一体化换乘体系,打造便捷、人性化的旅客楼内流程,提供安全、高效的飞机运行场地。”
© MAD
空铁一体 极简换乘
© MAD
停车楼位于航站楼和高铁站房之间,由一条全玻璃室内连廊串联在一起。旅客从这里进入航站楼的步行距离不足50米。
© MAD
地铁布置在T3A航站楼楼前高架桥下方,地铁站厅与航站楼中心空间完全融为一体,地铁与机场之间实现零换乘。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李少琨表示:“我们的设计将流程办理、商业设施、地域文化、人文体验、绿色景观融为一体,营造“轨道交通与航空出行一体融合,功能流程与空间体验相映成趣”的航空枢纽空间,以人为本,切实提升旅客换乘与航空出行感受。”
高效的“大平层”
新航站楼采用了弧形围合的三指廊构型,与T1、T2航站区形成和谐的整体布局。航站楼围合中心指向了高铁龙嘉站方向;而放射状的指廊舒展有序,科学的角度设置充分提升了近机位数量的同时,也确保了港湾运行效率。
© MAD
航站楼内部采用国内混流、国际分流的多种流线布局模式。方案创新设置了以连接高铁龙嘉站人流为主,同时可便捷衔接地铁、道路、停车楼等多种流线的“大平层”理念。
无论乘坐何种交通方式到达机场的无行李托运旅客,都可通过自助值机、智能安检等智慧机场设施,在“大平层”内直达登机口。到达乘客也可以抵埗后通过大平层连接到各类交通工具。前往高铁和停车楼的旅客,则无需上下,可直接到达高铁站入口和停车楼落客区。
© MAD
园林城市,绿色机场
新航站楼设计高度关注自然与创新科技张弛有力的配合,营造舒适、自然的“花园机场”。
设计通过状如羽毛的采光屋面,使自然光线引入出发大厅,室内空间明亮、温暖。结构体系延续建筑表皮韵律,清晰地表达传力逻辑,与天窗一并向中心汇聚,自然引导旅客的行进方向。独特的木质吊顶与天窗、结构、光线合一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室内空间。
© MAD
© MAD
© MAD
设计同时关注如何通过景观规划来呈现长春作为“园林城市”的魅力。室外景观区域风貌以森林、湖泽、草甸、起伏地形为主;而室内以树木、地被、水景相结合的室内花园系统,营造了符合城市气质的“寒带花园”。
© MAD
© MAD
新航站楼也通过公共区域增加地板辐射采暖、金属屋面多层保温构造、高热工性能玻璃幕墙、电动调光玻璃天窗、遮阳系统、自然采光通风等绿色科技手段保障绿色机场的实现。
© MA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