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找骂,早就是一门产业了其他2023-02-04 12:02编者荐语:嗯,为了避免不告而别,做了中产先生mini,主打精悍短文。1583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都是玩剩下的。昨天就看到有个邓姓的首席经济学家被骂上了热搜第一,因为他说: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这句话惹了众怒,以至于邓首席今天新开的微博评论区,被愤怒的网友刷屏式的问候全家。我今年就关注到邓首席,发现他的言论比以往出位很多,列几条:1、毫无疑问,房地产是今年主角,或将迎来报复式增长。2、直接给老百姓发钱是“饮鸩止渴”的毒药。3、兔年楼市必将回暖 部分城市可能出现“缺房”。4、将哈尔滨设为直辖市 重整东北行政架构。结合他最近开了个人微博,感觉是发现了流量密码,其实这些都是人家玩剩下的,甚至专家找骂已经形成产业。来看看这门产业究竟是怎么运作的:首先,需要一个经济论坛作为发声平台。当然也不是啥正经论坛,国内对内的经济论坛主要就看两个,一个外滩金融峰会,一个金融街年会论坛。其他的基本都是为了生意攒的局:一般是商业媒体牵头,早年渣浪和黄易喜欢弄,后来它们有点看不上这点钱了,这两年的经济学家峰会基本都被凤凰承包了,唉,落魄的凤凰不如那啥,作为曾经捣鼓锅盖的铁粉,我心痛。其次,需要网红专家来吸引眼球。开山祖师是郎教授,后来从者云集,比如房地产领域有位董专家,他就说过和邓首席差不多的言论:年轻人买不起房主要是能力不行,中国房价并不高,是不是比邓首席更“欠揍”。这并不是专家没脑子,其实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平台用专家的言论来吸引眼球,打响论坛知名度,对于专家也一样,他也可以通过媒体平台引起关注,吸引拥趸,成为网红专家。比如这个董专家,前几年靠出位言论爆红,吸引好大一批粉丝,然后统统把他们带去燕郊买房了。最后,支这么大一个摊子,谁来买单呢?媒体搭台,专家唱戏,买单的当然是广告客户了。这是传统媒体典型的赚钱套路:大客户都有公关和品牌预算的,想把预算花完,或者想多扎点钱,搞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花架子论坛是最快也是最好的。但是光高大上不行,广告客户也需要有曝光度和话题效应。于是,媒体就找来各种网红专家发表找骂言论了。所以,这其实就是一个媒体、专家和广告客户共谋的生意,只是不地道的地方在于,有点把大家当傻子了。懂的自然都懂,对于这些现象一笑了之,也比较宽容:都要恰饭,不寒碜。只是,这几年社交媒体的下沉,年轻人被舆论引导得一点就炸,于是闹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作为一个前媒体从业人员,对于当下的媒体生态还是挺遗憾的:专业媒体持续缺位,大V到处混淆是非,以至于便利店员和打印黄毛都能把全国民众耍的团团转。现如今,连真金白银实打实的首席都开始出来蒙事儿了。普通人获取信息更加难上加难:过滤这些嘈杂的信息,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从各种情绪和话术中拨开庐山真面目,更需要理性态度和专业素养,最后披沙沥金得到的价值信息,如何确保能够留存也是个问题,因为太多事情已经变得:不好说,说不好,不说好。所以,中产先生想做一次主动尝试,对社交媒体潮流做一次微小抵抗:过去的几个月,我们把自己变成产品经理、开发人员,再变成运营和用户,不断打磨,终于推出了中产自己的内容计划:中产会员计划采取的是订阅模式,可以按周、按月和按年订阅,我们放弃了小程序、也放弃了网站,而是采用了更原始的邮件订阅,只需要填写一个邮箱,就能保持永久联络。订阅周期内,每个工作日能收到一封3000字左右的长文邮件,内容调性和中产先生一致,中产先生每天一篇原创推文,但是每篇推文背后,还有很多其他的选题,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写成文章,现在都汇集到推送邮件里,信息密度更大,思考更多,参考的价值也更强。而且我们除了吸引邮件重度食用用户之外,还依托微信生态来更好的提升使用体验,基本可以达到媲美公众号的效果。目前已经有近50篇推文,反馈的效果超出预期,也希望有更多人可以体验使用。在这个嘈杂的社交媒体潮流里,这是对价值信息获取的一次主动尝试,也是对社交媒体潮流的微小抵抗。期待和你一起。不多说了,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把吧。就这样。↓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中产会员计划。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