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阿鲲:《流浪地球》的音乐叙事
阿鲲,作曲家、音乐制作人
代表作:电影《流浪地球1&2》、《我和我的祖国》(夺冠单元);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2》《风味人间》;影视剧《红高粱》、《觉醒年代》等。
《流浪地球》2正在热映中,阿鲲再次用音乐呈现了强大的科幻力量。尤其是一段对人工智能机器人MOSS的诠释,代表人类的稚嫩女童声与代表智能的电子音乐交织,再加上厚重恢弘的交响,让这段发生在人类命运十字路口的故事,瞬间有了史诗感和生命力。(童声演唱来自阿鲲的女儿亲亲,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小朋友和乐队一共录制了4000多轨音频。这段让阿鲲“赌上父女关系”的音乐,在片中还承载了非常重要的暗线剧情,为了防止剧透,在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强烈推荐大家到电影院仔细观赏~)
作为《爱乐》2022年第10期科幻专题的“领唱者”,以下是阿鲲向我们分享的科幻音乐心得:
科幻音乐电影的配乐跟其他类型的电影相比,有什么特点?
不光是配乐,科幻电影本身和其他电影相比,肯定是有一些难点的。科幻电影既要符合幻想,又要符合科学,文学艺术上的演绎跟理性的探索必须要结合起来,不然就是奇幻而不是科幻了。这一点我其实是比较有体会的,因为我自己本来是理工科书出身,我在进音乐学院之前读的是电子科技大学,高中也读的是理科实验班。所以比较幸运的是,我能很好地理解科幻电影里理性的这一部分。
创作中如何运用理工科背景辅助感性情绪释放?
如果说音乐是我的爱好的话,那计算应该是我的特长。我的成长经历,基本上属于一只手摸着计算机键盘,另一只手摸着钢琴键盘,两只手各摸一个键盘这样长大的。尤其在我们现在的时代,音乐和计算机早已不再是一文一理两个互不相关的专业了。数字音乐、电子音乐这些计算机与音乐旋律的结合体,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甚至融入了我们的音乐创作。
我在创作中也会用计算机技术去处理一些传统的东西,来帮助艺术的表达。比如说通过卷积混响(傅立叶变换),我们可以实现还原某些声场里面的空间感。我还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电子合成器,比如震荡器、滤波器、LFO等等,把乐器的音色做各种处理,产生更多变的声音效果,这些都是科学来帮助艺术表达的方法。
我们能不能把《流浪地球》原声带理解成一部没有画面的电影,或者一部完整的科幻音乐作品?
对,你可以说它是一个没有画面的电影。因为我相信音乐是能给人画面感的,尤其是电影音乐,本身就是与画面相辅相成的。《流浪地球》的音乐,我觉得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种就是那些听起来很科幻的片段,我们用了很多电音技术去描绘电影里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和太空场景。比如我们为里面的人工智能机器人MOSS匹配了一种专属的电子音色,还有电影里行星发动机要用的火石,也用了一种专属的音色来呈现。
另一类,就是很多情感的表达。《流浪地球》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故事,太阳系的灾难来临了,我们不是选择个人的逃亡,而是要带着我们的地球,带着我们的家园一起跑。这里其实充满了我们中国人的故土情结。第一次跟导演聊完这个故事,我为之动容,回去的出租车上,我就写下了一段旋律。电影成片制作好以后,我们一直在寻觅可以与镜头里宏伟的特效、各种大型机械装置、行星发动机等等相呼应的声音,试了很多次都觉得少点什么。最后兜兜转转,我又想到了最开始在出租车上得到的那个灵感,后来我称之为“家园主题”。我在导演面前弹了一遍,大家一致感觉,这就对了。这条音乐也就是现在大家在原声带里面可以听到的“流浪地球主题音乐”,在电影的很多重要场面都出现过。
我喜欢去用音乐去表达一些东西。这一组主题音乐里面可能大家可以听到他有点小哀伤,但是又很壮阔,其实这就是《流浪地球》想传达的意义所在。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的过程里,注定会有很多人为此牺牲,但是“飞出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举动又是非常壮阔的。这种很复合的感情可能很难直接用语言或者画面来描述,但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却能用旋律、和声、乐器去传递这一份情感。整部作品里我们没有用任何中国乐器,但因为这种情感的传递,整部电影就会给人感觉很中国,这就是中国科幻。
日常生活中您喜欢科幻电影或科幻小说吗?
我从小就看了很多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比如前两年有一部很火的科幻电影《沙丘》,这个系列的小说我其实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看过了。当时是因为喜欢玩一个叫“沙丘魔堡”的游戏,后来知道这个游戏是根据小说改变的,然后读了小说才彻底了解了沙丘的世界观,以及“沙虫”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除此以外就是当时我们学校的阅览室有《科幻世界》杂志,我每天中午都会雷打不动地去阅览室看《科幻世界》,后来才知道刘慈欣老师的《流浪地球》也曾经在《科幻世界》发表过。当时因为这类小说看的很多,我在高中作文里都尝试过写科幻小说,从小就很有科幻情结。
日常生活中您还喜欢听什么类型的音乐?
其实还是古典音乐居多。比如瓦格纳的歌剧,英雄男高音的音色一响起,就很有史诗感,有些场景跟科幻和奇幻故事里对未来世纪的设定还有着不谋而合的感觉。我还很喜欢德彪西的音乐,喜欢他不动声色地对多种音乐风格的融合,所有音符和音色都被他运用得游刃有余,有一种流动的美。这种音乐风格非常打动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我极力去探索的一个方向,甚至几乎在整个大学期间,我的网名都叫“德彪东”。
点击订阅⬇️⬇️⬇️
《爱乐》科幻特辑
《爱乐》2023年第2期
「对唱中的爱与追忆」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爱乐》数字刊全部精彩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爱乐》2023全年纸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