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暴亏42亿!北京最牛超市的“亲儿子”,只能靠啃老度日?
文/ 金错刀频道
近两年,各大商家为了推广自己的小程序或APP,无所不用其极。
尤其是快餐行业, 一进入麦当劳的店里,无论是前台,还是整面墙上,“手机点餐”四个大字直接怼到了消费者的脸上。
甚至不惜花费重金,打造高科技机器人,让消费者自助点餐。
肯德基直接在店里最明显的地方,摆上了一张“自助点餐”桌。
不光是餐饮业,连商超界也在这么干。
走进物美超市,顾客能到处找到其“多点APP”的影子,没有“多点”甚至寸步难行:
推购物车要“多点”;结账要“多点”;有的商品只有用“多点”结账,才能享用会员价……
铺天盖地的宣传,物美超市一趟逛下来,多点APP已经深入人心。
从2019年至2021年,多点在研发费用上,就花去了2.27亿元、4.44亿元、6.14亿元,占比总收入85.9%、91.2%、58.8%。
如今,“亲爹”物美不惜保驾护航,烧钱把多点送上市。
然而就是这么用力宣传、推广,多点还是深陷亏损漩涡。仅3年多,多点就累计亏损了超42.2亿元。
为什么物美花这么大金额研发,投了这么大精力,结果多点还是亏了?
多点,妥妥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
说起其“老子”物美集团,在北京甚至华北地区,堪称“零售界的传奇”。
1995年,刚成立一年的物美,销售额便实现了王健林所谓的“1个小目标”。
2004年,物美集团旗下商超数量更是高达将近600家,成为北方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
不仅在国内展露锋芒,连美国人都注意到了这个中国企业。
2006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称:“如果你想看一下零售业的未来,建议阁下省去造访沃尔玛的时间,买一张前往北京的机票,去看看物美。”
本可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物美,却因其创始人张文中含冤入狱7年,突然走向滑坡。门店数量也从原来的567家,骤减到2015年的168家。
寒气缠身的物美,在张文中回归后迅速扩张,迫切寻找增长点。
因此,物美大手笔买买买,先后收购了英国百安居、韩国乐天玛特、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在中国所有门店,业务遍地生花。
上海麦德龙总部,图源:视觉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物美在收购方面已经花费超150亿元。
然而,接连不断的并购下,并没有让物美大赚一票。2018-2020年,物美总收入虽有增长,但整体业务的营收增幅并不大。
幸亏张文中早就意识到互联网迟早给传统零售模式一记重击,便提早就做好了打算。
2014年开始,他在发展传统零售同时,还转战线上,一手培养起了自己的亲儿子——多点。
与其说多点是个超市品牌,更准确的来说,多点是个线上生鲜电商平台+线下支付方式的一种结合体。
在彼时,线上生鲜电商平台的基本盘望过去,国内还没有非常抗打的领头羊。
同年,与昔日巨头每日优鲜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多点,简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前有迫切“望子成龙”的物美进行开路,与多点共享自己广大的消费群体,甚至不遗余力地在物美超市推广多点。
在所有物美线下门店招牌上,都能发现“多点+”的 logo;同时,在物美超市,导购员会在结账时,引导消费者下载多点APP。
后有多点自己的研发团队,非常舍得花钱。
按理说,一手被亲爹喂资源,一手自己抓研发的多点应该非常争气才对。
事实却相反,多点3年多亏损42亿不说,营收大部分还都是依仗着物美“吃老本”。
“富二代”的出身,却活成了“负二代”,多点究竟是哪儿出错了?
3年亏42亿背后,
追的是“伪风口”
从2017年5月到2022年11月,多点共经历了6轮融资,获得将近7亿美元的投资。甚至连腾讯大佬,都给多点投了4亿。
尴尬的是,从诞生到现在整整9年时间,虽然多点连年增收,但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早期的多点,更像是物美超市线上版的成功试验,帮助物美实现了“线下购物、线上支付”模式。
赶上2014年O2O风口,不少大型集团商超大佬,像沃尔玛、永辉超市、华润万家等,都布局了相关业务。
探索新路的多点也不例外,提出了“Dmall+”模式,抓住风口,打造O2O平台,让零售商入驻,由平台提供配送,打通线上线下。
张文中对此给予厚望,一直把多点和物美当成两个独立企业的他,希望多点借此出圈。
不只亲爹认为这是个风口,就连投资大佬们,也认为这是个有潜质的发展风口。
2015年,多点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便拿下了IDG领头的7亿元天使轮融资。
用互联网惯用的烧钱模式打市场,多点的确做成了。
2015年底,多点与华润、物美超过500家的超市门店达成合作,业务覆盖13个城市。
结果,烧钱扩张的方式,并没有给多点带来盈利,反而只烧钱不赚钱的模式,让不少融资方认为这是个伪风口。
为了找到利润增长点,多点也很拼,几次进行业务转型。
多点Dmall合伙人,刘桂海
2016年,多点收缩O2O模式。
2017年,多点先后牵手新百、中百等地方巨头零售商合作,搞起新零售。
2019年,多点不光与微信进行合作,还自主研发数字零售操作系统Dmall OS,大搞零售数字化。客户数量从2019年底的69家,增长至2022年9月底的458家。
但折腾这么些年,尽管迎合了风口,多点仍没摆脱亏损命运。
在近3年亏损42亿后,多点甚至没有摆脱“啃老”本质。
在多点招股书中就有体现,至少提了237次物美。
严重依赖物美供应链和用户的多点,烧着投资者的钱,有着物美帮衬,仍步履阑珊。
靠输血上市的多点,
到底差哪儿了?
自多点诞生以来,经历了6轮融资输血,使其看上去始终不差钱。
但为什么有财力、有研发技术、有营销的多点,一直在亏钱?
在刀哥看来,多点最致命的问题是,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平台造血能力。
张文中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多点从诞生起,它就不是只服务物美大卖场的一个专属app。”
但从多点逐年增长的营收数据来看,多点始终在依靠物美,其中70%的业务都是来自物美集团(包括物美、麦德龙等)。
在过去五年里,互联网大厂们都在加紧跑马圈地,不断加码线下零售体系布局。
京东通过收购零售平台达达,深入即时零售领域,与更多实体店达成合作,盘活线上流量同时,自己也在布局线下门店。
反观多点,尽管与120个商超进行合作,全国覆盖门店,但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还是物美。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同时,多点的口碑也不咋地。
尽管多点大手笔搞研发,持续烧钱式搞运营,但根据近几年的相关报道来看,多点负面评价不断,平台监管状况堪忧。
根据不少消费者在网上爆料,多点涉嫌暴露用户隐私、涉嫌虚假宣传等管理疏忽问题。
截至1月7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多点”词条,共计9645条投诉。
其中近期投诉最多的,便是多点平台领不了优惠券,为了参与活动重新下单,也没有当初APP宣传的平台满减优惠。
此外,消费者对多点的投诉,还集中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不按时发货、无法联系人工客服等。
消费者没讨好,连多点入驻的商家也对其失去信心。
2022年2月28日,有消费者向“电诉宝”反映,多点平台由于业务调整无故清退商家,要拖延半年才退还保证金。
在消费者对多点失去信任之余,亏损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结语:
其实,像是肯德基、麦当劳商家推出APP的初心是好的,为消费者节省了时间,获得了便利。
但正是铺天盖地的过度宣传,给了消费者极差的体验。
例如物美超市,就给了人一种强制使用其多点APP的感受,令人不适。
在超市里,用户如果不下载多点APP,就无法解锁并使用手推车;
甚至有的物美超市,刻意只留下2-3个人工柜台结账。消费者想不排队,就只能下载多点APP,进行自助结账。
这也成了不少消费者诟病多点和物美的原因。
消费者失去好感,再加上平台监管堪忧的情况下,即便是再多的资本为其站台、输血,消费者也不会再轻易买单。
企业要想发展的快,不光要靠追风口砸钱而已,也要自身有足够的实力和口碑。
否则即便后台再硬,不抗打的产品,迟早会被消费者放弃。
本篇作者 | 勒妮 | 内容运营 | 佳男
主理人 | 祥燎 | 主编 | 张一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