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我拉黑了姑姑,被骂情商低”:好好说话的亲情,有多难?
原因很简单,他们需要和平日里交往并不密切的亲戚打交道,需要应对他们略显“尖锐”的问题。
而两代人思想上的代沟,也注定了这似乎会是一场尴尬又充满“误会”的社交局。
这让我想起前几日登上热搜榜的一个短视频:“我拉黑了我姑姑”。
视频中,女孩表示,姑姑看着她长大,两人的关系也特别亲,但越亲近就越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姑姑的“调侃”——被说脸胖、脸长都是小事。
因为她做过整容手术,姑姑便时不时地在她的脸上挑毛病:双眼皮掉下来啦,鼻尖掉下来啦,或者说她长得丑长得难看。
最严重的是,姑姑给她起了个外号“屁崩眼”,从小叫到大。
长大后,她多次提醒姑姑,不要总是贬损自己的外貌,也不要乱叫绰号。
但姑姑依旧没当回事,终于,在又一次的调侃中,小姑娘爆发了。
可是,亲戚们立刻炸了,认为她情商太低,开不起玩笑。
“一句玩笑话,怎么还生气了呢?”
“这样的情商得罪多少人?”
视频发到网上后,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回应,不少人说自己也曾有过相似的经历。
逢年过节往往是这类情景发生的“重灾期”,很多人都为此感到焦虑。
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在于两代人的思想不同,你眼中的冒犯在他眼里却是关心,另一方面则在于亲戚间交往的界限感没有把握好。
周国平在《人和永恒》中说道: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源于无意中突破了这个界限。
亲人之间,若不想彼此关系出现什么问题,就要懂得把握界限。
在自己主观认为不合理、不公平、不应该的事上,避免习惯性地做评价、提意见;不要完全忘记自己只是个观众,不是主角。
合照中,哈利穿着男装出镜,右手戴着戒指,搂着林奕岚肩膀,两人站在路边,风景宜人,看起来很是亲密。
而在此之前,哈利经常发出自己身穿女装的照片,穿着长裙、高跟鞋,浓妆艳抹。
还有人声称,让伊能静别在综艺节目中忙活了,赶快回家看看孩子去吧。
而对于儿子这一系列的举动,伊能静并没有强制要求他改变什么,在一次采访中,她曾这样回应:
我非常非常尊重他。 性别是中性的,性别是流动的。 既然他做出了选择,那他就要ready好,他所带来的声音。 他的每一面我都是深爱的。
在哈利成年生日宴会的那天,伊能静意识到儿子更渴望与同龄人社交,需要自己的空间。
她便提前到场,帮孩子切完生日蛋糕后,就把整个party现场留给他,果断离开。
那天晚上,她只给哈利写了一句话:
“得体的退出,在你的生命里,是妈妈给你最大的爱。”
不捆绑、压制,尊重独立性、保有界限和分寸的教育,也让哈利早早认清了自我,勇敢追寻真正热爱的东西,不惧怕外界的眼光。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刚满20岁的哈利有着优秀的人生经历。
他在16岁的年纪就被列为台湾省重点扶持的青年艺术家,雅思8.0分,高中时几乎每门功课都能拿A。
考大学时,哈利将目光锁定在了三所知名的艺术院校:纽约帕森斯、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纽约大学Tisch。
哈利也将母亲给予的这份勇敢追求人生的勇气,回馈到了母亲的身上。
在全家人都反对伊能静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时候,哈利是唯一支持她实现梦想的人。
他鼓励妈妈不要为了别人改变自己:
为了支持妈妈完成梦想,哈利在练舞室陪着她一起练舞,为她创作了一首自己作曲作词的歌曲《你说要我爱你》。
日常生活中,两人的相处模式也更像朋友,以交流、理解、鼓励为主线,不以爱之名绑架对方。
由血缘纽带上升为精神共鸣才是最理想的亲情关系,可这也是最难做到的。
前段时间,一位婆婆送媳妇4斤金条的新闻上了热搜。
原来,吉林长春的一个婆婆没空伺候儿媳坐月子,既然出不了力就出钱,所以她给儿媳送来了4斤金条。
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羡慕,大呼“这是什么神仙婆婆”“这要是我婆婆,我起来伺候她都行”。
婆婆的这一做法的确非常聪明。
从儿媳妇的角度来说,若是坐月子这段时间由婆婆照看,难免会有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摩擦,而婆婆也辛辛苦苦出了力,却得不到儿媳妇的感恩,自己还受气,所以不如用钱买个自在,谁都欢喜。
婆媳关系一直是家庭关系中亘古不变的难题,如何把握相处的边界,在婆媳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两人之间的距离,太远显得生分,太近又易出矛盾,最好保持适当的距离。
亲人之间虽有血缘相连,却要靠着分寸感和边界感维持,若是缺少彼此的尊重,那血缘也就成了负担。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中国式亲情关系?”
下面一个热门回答这样说道:
“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包括对亲戚、对朋友,但是我们总是去特意‘遮掩’它。”
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那些尖锐问题的背后满是恶意,可那些你随口搪塞的事,他们却默默上了心。
介绍对象、把他乡熟人的联系方式给你好有个照应、有新的就业政策第一时间分享给你……
他们戳破了你想要营造的光鲜,再用自己的真诚实实在在地帮助你。
而那些远离家乡、独自在外打拼的我们,渐渐习惯了孤独,哪怕只是相隔一堵墙合租的室友,一年到头说的话都超不过10句。
很多时候,边界感并不是把自己活成一个孤岛,并不是冷漠,而是长长久久的温情。
因此,在处理与亲戚的关系时,年轻人要做的就是做好一个晚辈的本分,不必过分亲热;模糊彼此的界限,也不必过分疏远,冷淡血缘的温热。
双方生活经历不同,没必要非得争辩出对与错。
与亲戚保持适当距离的同时,也要降低对亲戚的期待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学会用另一种方式与他们相处。
社交平台上有人分享了一段自己的过节感悟:
我在20岁大学刚毕业的时候,非常不喜欢过年,觉得家庭聚会聚餐很烦很吵,总会问一些“冒犯人”的问题,喜欢管一些“和自己无关”的闲事。
……
这两年过年,我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了。
有些亲戚一两年才见一次,行动缓慢,面容老去,头发白了,眼神也不再清澈。而不变的是,见到我依然和小时候一样叫着我的小名,彼此见面还是聊着过去的事,那点旧旧的念想,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过年。
其实很多亲戚根本无坏心,只是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确实观念不一样,而他们一年一次的“冒犯”,其实对你的人生毫无影响。
年纪大了,30(岁)了,岁月渐渐把我磨得温柔了。过年真好,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和家人在一起,而这样的年,过一年少一年。
小时候喜欢亲戚聚会,后来工作后讨厌亲戚聚会时问东问西互相攀比,现在人到中年觉得亲戚聚会很不容易。 有时一年才能聚齐一次,甚至聚不齐,还是应该珍惜亲情。
每年能有这么一个时间,凑在一起,互相说些祝福的话,热热闹闹地过个节,这本来就是一件挺有爱的事。
而树立边界感和包容待人并不冲突,因为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只有你做到了尊重别人,别人才会真的尊重你,而不是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正如李雪在《有限责任家庭》中写道:
“一个真正自信、活出自我的人,与他人的关系模式是‘你好,我也好’,双方彼此陪伴,同时又各自精彩。
“或许从外在成就上看有高低之分,但依然彼此尊重、欣赏,都能绽放自己的活力。”
欢迎【转发】,愿你我照看好彼此的心情,新的一年,不被所谓的“人情”束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