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挺进前十!这个省,又出圈了
文|凯风
拼经济的时候到了。
中国经济十强省,再次生变。
2022年,安徽以4.5万亿的GDP总量首超上海,第一次挺进十强省之列,堪称历史性高光时刻。
曾几何时,安徽因夹在江浙沪“包邮区”与华中地区之间,工业基础薄弱,大型企业匮乏,加上深居内陆,远离主要交通要道,长期遭遇 “小透明”省份的调侃。
放眼过去10年,安徽可谓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2012年到2022年,中国十强省格局最大的变化,当属福建、安徽先后取代河北、上海实现晋级。
从省域经济位次来看,安徽、福建双双上升3位,安徽从第13名跃居到第10名,福建从第11名提升到第8名。
安徽为何发展这么猛?
从地位尴尬的“小透明”省份到后来居上的经济大省,安徽用了不到20年时间。
这其中,最大的助力当属国家战略的转移,带动区位优势的重塑。
近年来,安徽先是被纳入中部崛起战略,随后又集体加入长三角城市群,从长三角一体化的边缘角色,正式成为“包邮区”的新势力。
与此同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传统普铁时代的交通枢纽格局。
安徽得以从传统铁路末梢,一跃成为高铁新枢纽,高铁里程超过2400公里,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
一左一右,兼顾两大国家战略,可谓左右逢源;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高铁枢纽的重塑,彻底改变了不利的内陆区位劣势。
在政策转移的同时,安徽用了十多年时间,初步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
安徽先后培育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光伏及新能源、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且在各自领域都有了一席之地。
过去,说起安徽,人们只知道海螺水泥、铜陵有色、马鞍山钢铁等以“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重工业。
如今,说起安徽,联想合肥产业基地(联宝科技)、京东方、蔚来、长鑫存储、科大讯飞等本土或在当地发展壮大的龙头企业,在国内外都有了响当当的名号。
可见,政策只是一方面,只有政策用到了对的地方,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强劲增长效应。
2023年,拼经济正在成为主旋律。
开年至今,各省陆续召开新春第一会或高质量发展大会,制造强省、数字经济成了稳经济的共同抓手。
从广东的制造业当家,到浙江的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再到江苏的“数实融合第一省“,莫不如此。
作为新晋十强省份,安徽同样是制造强省、数字经济双重战略的重要受益者之一,而未来要想在省域竞争中寻求更大的突破可能,同样需要在这两大领域持续发力。
官方数据显示,近10年来,安徽工业、制造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先后突破1万亿元,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20年前,安徽还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钢铁、水泥、有色金属为主要工业品;
如今,智能计算设备、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等正在脱颖而出。
这背后,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是制造业晋级的最大推动者。
根据官方统计年鉴,2011年到2021年,安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从不到600亿元增加到近5000亿元,汽车制造业从不到2000亿元提高到3000亿元以上。
作为主要工业品,安徽个人电脑(PC)产量从300多万台增加到近3700万台,占全国8%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50万台,位居全国第六,占比7.7%。
不仅如此,安徽还是“数实融合”的先行者之一,数字经济与高新制造业可谓同步成长,共同发展壮大。
过去10年来,安徽先后设立了10亿元资金、200亿元基金,重点培育工业云平台130家,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57%、位居全国第5。
在智能工厂方面,安徽也走在前列。截至2022年,安徽累计推广工业机器人近3.8万台,建成省级智能工厂175个、数字化车间869个。
可见,安徽不仅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转向,而且走上从“制造强省”到“智造强省”的新征程。
先进智造,哪些地方走在前列?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是大国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一轮省域经济竞争的焦点所在。
最能衡量一个地方“智造”能力的,非“灯塔工厂”莫属。
2023年初,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最新一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联想旗下的联宝科技、日月光半导体、LG电子、西部数据等18家工厂入围。
至此,全球“灯塔工厂”数量达到132家,其中中国拥有50家,居全球首位。
灯塔,茫茫大海之上的引航者,照亮未来之路。以此为喻,世界经济论坛于2018年推出全球“灯塔工厂”,寻找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路者。
灯塔工厂,以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为基础特征,不仅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集大成者,也是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数实融合的探索者,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智能制造业的“奥斯卡”。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据吴晓波频道统计,中国共有600多万家工厂,但只有20多万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万家单项冠军企业,而“灯塔工厂”更是凤毛麟角。
目前,中国50家灯塔工厂,集中于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医疗器械、智能装备等领域,普遍都是行业龙头的标杆工厂,无论是先进制造能力,还是智能化、数字化实力,都位居行业前列。
从省域分布来看,江苏、广东遥遥领先,分别坐拥9家、7家“灯塔工厂”,体现了工业大省一流的智能制造实力。
值得一提的,安徽以4家灯塔工厂的总量,与山东、台湾并列第三,超过了浙江等经济大省。
从城市分布来看,苏州以6家工厂位居榜首,合肥紧随其后,以4家“灯塔工厂”,超过了深圳、广州、青岛等一众经济大市,位居第二。
安徽的4家灯塔工厂”,全部位于合肥,分别为联想合肥产业基地、海尔合肥工厂、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美的合肥工厂等。
作为行业龙头,这4家企业各自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众多大型工厂,而合肥工厂之所以能够成功晋级,除了企业自身的强大实力之外,与城市的发展重心和产业导向也不无关系。
合肥,为什么能在“灯塔工厂”上后来居上?
在去年举办的“安徽这十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会,官方给出的几组关键词,透露出许多端倪:
龙头+配套、集群+集聚、培育+引进、科创+产业、数字+制造。
这些关键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两 条腿走路”: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也要培育本土企业,要打造千亿级万亿级产业也要探索前沿产业,要实体制造也要数字经济。
与沿海经济强市相比,合肥在一开始面临高新产业匮乏、龙头企业付之阙如的不利局面,但借助超前“风投”布局,不仅引进一大批龙头企业,而且借此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现代产业集群。
联想、京东方的落户,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
蔚来、比亚迪的到来,让合肥成了与上海、广州、深圳分庭抗礼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海尔、美的等家电企业的聚集,让合肥成了与佛山、青岛旗鼓相当的智能家电产业基地……
这些龙头企业在自身创造巨大产值的同时,还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聚集。
公开报道显示,仅联想旗下的联宝科技,就吸引了70多家供应商跟随落户,联想一家企业为安徽贡献了千亿产值和百亿美元外贸总额,而产业链合作伙伴贡献了140多亿产值,提供各类就业机会1.6万个。
这正是产业集聚效应的体现,也是后发城市借助龙头企业构建本土产业链的可行之路。
与龙头企业的溢出效应相比,“数字+制造”两条腿走路,更让合肥迈向了智能制造的最前沿。
此前,合肥出台文件提出,2025年建成“数字中国”领先城市,全面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领域的发展。
不过,不能否认的是,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互联网大城相比,合肥信息产业基础不算雄厚,数字经济的跨越比实体制造面临的压力更大。
幸运的是,合肥拥有一批横跨数字经济、实体制造的“双实企业”,政府与企业合力,带动数字经济的跃升。
联想旗下的联宝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联想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当属全球第一大PC制造商,一个合肥产业基地,就生产了全球1/8左右的笔记本电脑,无论是先进制造水平,还是超大规模复杂制造能力,都首屈一指。
然而,联想还有另一重同等重要的身份:数字经济的引领者。
近年来,联想构建以“端—边—云—网—智”为技术架构的“新IT”体系,助力实体制造的数字化转型。
正是在“数字+制造”的助力之下,联宝科技,在一众工厂中率先完成了从自动化到数字化的转向,目前正处在向智能化过渡的阶段。
在联宝科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哪吒线”、“水星线”,已成为行业智能标杆线。
而自动化原材料和成品仓储系统,智造端到端的数字化运营管理,落地联合排产、供应云、质量云平台等数字化解决方案,更是在企业及产业链上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有了智能制造的支撑,即使面对每天8000多笔客户订单(80%以上订单是小于5台的个性化订单)、数以万计乃是十多万计的产能需求,联宝科技都能充分调配数万名工人的排产、每小时2000万颗以上物料的调度,不仅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且生产效率还在持续提升中。
这正是“灯塔工厂”的魅力所在。
越是超大规模的需求,越是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越是横跨多地的供应链,越能展现智能制造的神奇之处。
在合肥,还有不少类似联宝科技这样的企业,共同助力合肥率先跻身“数字中国”领先城市之列。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灯塔工厂,一如其名,不仅本身就是光环所在,而且要照亮前路并引领后来者前行,凸显的不只是智能制造技术之先进,更是广泛的、规模化的可复制性。
如果说“灯塔工厂”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遥不可及,那么智能工厂当是可触及的目标。
根据工信部数据,目前我国已建成600多个具备先进水平的智能工厂,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3.5%和52.4% 。
虽然进步明显,但相比数以600万计的工厂,智能工厂可谓微乎其微;即使针对1万家左右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而言,智能工厂远未达到广泛普及的程度。
面对这一局面,以联想为代表的“双实企业”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在将自身推上“灯塔工厂”的同时,如何照亮更多企业的灯塔之路,无疑成了关键。
联想被称为“双实企业”,一方面指向的是其作为实体制造企业的身份,另一方面则通过“新IT”赋能传统制造业,成为“数实融合”的标杆。
简而言之,双实企业,集实体制造、数字经济为一体。
双重身份带来双重优势。联想不仅自身就是“数实融合”的探索者,在全球拥有35家生产基地,在国内形成了武汉、重庆、深圳、天津、合肥等“东西南北中”全方位智能制造布局。
这些工厂,多数都集智能工厂、绿色工厂乃至零碳工厂、灯塔工厂为一体,处于智能制造的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作为Gartner全球供应链10强企业,联想业务遍及180多个市场,全球供应商超过5000家。
如此巨大的产业链优势,为联想对外输出“双实”经验,进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全面奠定更大可能。
如今,在联想的合作伙伴中,已经涌现了诸如春秋电子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在联想的生产制造供应商中,“专精特新”企业达35家,单项冠军企业15家,单项产品冠军达7家。
这些企业,在不远的将来,或许都有望成为智能工厂乃至灯塔工厂的有力竞争者。
所以,无论是企业升级,还是城市竞争,抑或大国博弈,“数实融合”都是绕不开的必选项。
谁能在制造业当家、数字强省(市)中同时迈出关键一步,谁就能在未来抢得先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