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史上的一次失败”
《日本经济新闻》2月10日发表社论文章,题目为《国产喷气式飞机研制失败的教训》。全文摘编如下:
三菱重工对研制国产喷气式客机一事彻底死心。这一历时15年、耗资1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5.16元人民币)的重大项目最终未能实现商用,堪称日本工业史上的一次失败。
日本为这一重大项目投入了大约500亿日元。三菱重工社长泉泽清次总结道,历代经营团队“一直以来做出了适当的判断”,但并没有提及是否应当追究经营责任。负责项目监督的经济产业省等政府部门也应当好好总结究竟为什么会失败。
当我们回顾迄今为止的研发历程时,各种各样的教训也扑面而来。
不得不说,三菱从一开始就把事情想简单了。三菱重工是在2008年立项研制喷气式客机的,但仅仅一年多后就被迫对主翼、机身等主体部分的设计进行大规模修改。
之后又暴露出主翼强度不足等缺陷,原本计划一号机在2013年交付,最终却发展成6次延迟交付的事态。不仅研发经费一路上涨到1500亿日元,不断拉长的研发周期也让重中之重的飞机性能被海外企业赶超。
▲一名男子走过三菱重工的标志(新华社)
飞机研制的门槛主要是能否取得“型号合格证”,这关系到飞机是否能够确保安全,而安全性主要是通过反复试飞得到证明的。对三菱重工而言,此次研制喷气式客机是1973年“YS-11”螺旋桨飞机停产以来的首个飞机项目,在经验方面多有欠缺。
技能断代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把海外聘请的专家作为研发工作总负责人的那一天开始,一线工作就陷入混乱,商业化进程也开始蒙上阴影。
不可否认,经营团队与一线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直接负责研制工作的三菱航空社长一职在总公司的干预下频繁更换。这背后存在着独立意志较强的航空业务高层与总公司之间围绕此项目的主导权之争。
而在2015年实现小型商务喷气式飞机商用的本田公司就与三菱重工形成鲜明对照。即便总公司的管理层不断更新换代,但30年间一直对研发一线给予鼎力支持。
三菱重工应当认真反思此次的失败,并在日后的各项研发工作中吸取教训。
其他日本企业同样需要将三菱重工的教训作为他山之石,在挑战新目标时做到立足长远。
(更多国际新闻,参见《参考消息》数字报,点击此处可订阅)
监制 | 夏子怡
审核 | 孙鹏
编辑 | 郭庆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