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家庭兴旺的开始
我们喜欢抽象的人胜过具体的人。
国学讲师曾仕强讲过一个故事。
有两户人家,一家整天吵闹,鸡犬不宁,另一家却安安静静,非常和睦。
吵架的那户很纳闷,为什么邻居这家人可以如此和谐,便登门拜访,一探究竟。
没想到,那家主人却笑着说:“我们之所以吵不起来,是因为我们都是坏人。”
客人一脸茫然。
“如果脚踏车被偷了,马上有人说这是我的错,因为我骑出去,没有上锁。另一个人说哪里是你的错,那个锁是我弄坏的。 每个人都觉得是自己错的时候,就不会吵了。而你们会吵,是因为你们都是好人,犯错的都是别人。”
如果都坚持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结果就是,情越吵越淡,家越闹越败。
相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是一个家庭兴旺的开始。
一个家庭最大的内耗,是互相指责。
演说家莉丝·默里,有个极其不幸的童年。
父母是无业游民,常年争吵不休。
母亲抱怨父亲不务正业;父亲斥责母亲好吃懒做。
见父母互相指责,莉丝和妹妹也有样学样,吵架拌嘴。
门窗坏了,她们诬陷是对方搞破坏;考试砸了,都说是对方影响了自己。
家里脏乱不堪,一家人只知道埋怨别人,谁也不动手清理。
日子越过越穷,就把霉运怪罪到家人身上,互相咒骂。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人人都精神压抑,筋疲力尽。
莉丝12岁那年,父亲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母亲也在自暴自弃中沾上了毒品。而她和妹妹,则被政府强行送去了福利院。
原本整整齐齐的一家子,就这样散了架。
都说家是生活的避难所,可一旦吵闹不止,家就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前几天重温刘震云的《一日三秋》,对此更是深有体会。
陈长杰与樱桃本是人人艳羡的佳偶,可在结婚后,却把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
大到生孩子带娃,小到买菜做饭,他们总是看对方不顺眼,不停地挑刺找茬。
琐碎的争吵中,内心的温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身的戾气与愤怒。
后来,樱桃买了把不新鲜的韭菜被丈夫指责,竟一气之下上吊死了。
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幸,不是贫穷,而是陷入相互指责的内耗。
家庭内耗,一旦成了常态,就像白蚁啃噬堤坝一样,会一点点摧毁生活。
微博有个超话#哪一刻觉得自己最委屈#中,有个网友的回答令人心酸:
他说:“不是小时候被外人欺负,也不是长大后被上司训斥;而是我犯了一个错,自己自责难过,亲密的人不仅没有宽慰,还不停地指责。”
很多时候,我们担得住外界的打击,却扛不住家人的挑剔。
生活是条大河,家是载着我们乘风破浪的船。
少一点责备,多一分包容,我们才能同舟共济,平稳地穿越生活的风浪。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是从家人身上找原因。
有人问罗翔老师:我们为什么觉得陌生人很好,而自己的家人浑身是错?
罗翔回答说:因为我们喜欢抽象的人胜过具体的人。
陌生人在我们的想象中显得“完美”,而家人却因为“具体”总被审视。
一旦发生摩擦,我们很容易化身法官,想尽办法从家人身上找出问题。
心理学家威尔·鲍温,在工作时,接触过一个女性“治疗小组”。
这是一个由主妇组成的互助小组,目的是分享生活,排解孤独。
威尔有幸被邀参加,可接触过没几次,就发现了不对劲。
主妇们聚在一起,并非分享生活乐趣,而是开展对家人的“批斗会”。
这个抱怨丈夫太懒惰,那个吐槽孩子太顽劣;这个说家务永远没人帮,那个说婆婆连三明治都不会做……
每次开会,主妇们都是气呼呼地来,气呼呼地走,回家之后,不免与家人大吵一架。
甚至有人还萌生了离婚的念头,陷入痛苦与焦虑之中。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凡事从家人身上找原因。
放大家人的缺点,忽视家人的付出,忘记曾经的美好,只会令我们相看生厌,再看更厌。
有位女士,在网上吐槽自己的丈夫。
家里乱了,孩子闹了,父母病了,但凡生活里发生点什么,丈夫总能从她身上找到原因。
“是你协调不好时间”,“你和爸妈说话的语气不对”,“你太不自律了,做事乱七八糟” ……
在她看来,丈夫不像家人,而像谈合同的甲方,不停地挑刺找问题,不断地要求她改进。
久而久之,夫妻感情被消耗殆尽,家庭氛围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稍有不慎,就会射出利箭把人刺伤。
作家王海鸰说,世上最难经营的公司,是家庭。
家,是讲情的避风港,不是讲理的辩论场。
想要家庭和谐,我们都需多说一句“没关系”,少说一句“都怪你”。
反思自己,才是一个家庭兴旺的开始。
媒体人@古典的一个朋友曾向他咨询家庭问题。
朋友因孩子练琴不认真十分恼火,总忍不住大声斥责。
孩子妈妈和奶奶看不下去,就挡在前面护着,这下“亲子矛盾”顿时升级为“家庭大战”。
他郁闷至极,向古典诉苦,没想到古典却说是他不对,而到底哪里不对,得他自己反思。
朋友听从建议,开始思索。
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想起,明白了自己的“望子成龙”,全因出身寒微想用孩子争口气;
他又想到最近的工作瓶颈,是内心的焦虑让自己没耐心好好说话。
想通之后,他真诚地向家人道歉,巧妙化解了家庭纠纷。
古典说:“聪明人都有个系统观念,看重的是系统中各元素的关系。”
家庭是生活里最大的系统,家人是密不可分的元素。
只盯着别人找问题,会阻断家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而学会反思,才能形成有效互动。
作家@明前茶曾在旅行时,路过一家生意火爆的鱼丸店。
每天买鱼丸的人,都排起十几米的长队。
她好奇地进店观察,发现这户人家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坏人”。
碗筷打碎了,老板急着说是自己不小心,老板娘说是自己放的地方不对,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连忙过来,说是自己没帮上忙。
从这个细节中,明前茶明白了,这家人之所以能兴旺发达,离不开每个人的担当。
“用一只眼睛看别人,留一只来审视自己。”
这句话,同样适于家庭的经营。
当我们不再固执于自我的立场,在反思中换位体谅,就不会再苛责家人。
争吵与指责不见了,理解与关怀自然能在家中生根,撑起一个家的未来。
▽
《朱子家训》有云: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家庭和睦,好运绵长;亲人不睦,家运衰败。
我们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经营好感情,自然能守护好家庭,让日子细水长流,蒸蒸日上。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