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大势大国”,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
来源:楼市黄大大(ID:HouseLeader)
作者:瓜片
一夜之间,人口只有130万的西南小城,突然挤满了外地人。
万万没想到,楼市最先火起来的,居然是一帮三四线城市。成交暴涨、封盘涨价、排队看房……在这里,熟悉的操作又回来了。今年春节期间,西双版纳接待游客271.75万人次,同比暴涨555%。不光各大景点人满为患,平日里门可罗雀的售楼处,居然也开始排队抢房了!大年初一,多个楼盘宣布“封盘涨价”,一涨就是1000-2000元/平。没想到,“涨价去库存”的楼市铁律,在这片土地又一次上演了。价格越是上调,购房者越是狂热。有几个卖得好的项目,甚至戴起了有色眼镜,开始挑客。一位来自头部房企的营销总透露:某个比较火的单盘,1月份签约金额达到3个亿。行情来得太快了。销量从三四套变成三四十套,房价从6000一平涨到8000一平,前后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也难怪本地中介开始畅想:房价要恢复到2018年那会每平均价1万多的时候了。东北一家八口人到三亚过年,嫌房租太贵,直接买下一套。考虑到海南几乎是东北“第四省”,或许也算是一种“返乡置业”吧。多座旅游城市迎来楼市开门红。今年1月份,三亚、北海、桂林、昆明的新房价格纷纷“止跌”。“生不买桂林,死不买三亚,生死不买西双版纳。”这句吐槽言犹在耳。很明显,文旅房这一波行情,是后疫情时代初期“报复性消费”的一种表现。戴了三年口罩,时不时被困在一座城市、一个小区、甚至一套房子里,天天对着水泥白墙,把大家都憋坏了。曾经说走就走的阳光海滩、原始森林,在一段时间内成了“触不可及”。放开后的第一个长假,春节,报复性旅游得到了集中爆发。机票、酒店、餐饮价格水涨船高。就拿上面那户在三亚买房的东北人来说,原本一个月的预算是8万,才住了几天就花出去5万。西双版纳也不遑多让,汉庭一晚要2000多,有可能还抢不到。以西双版纳为例。别看现在涨了不少,但比起巅峰期的价格,依旧属于“腰斩”。2017年下半年,西双版纳房价开始疯涨。短短一年时间,全市已经找不到单价不过万的楼盘。澜沧江边的江景房,价格高达1.7万/平;听说有些高端项目甚至卖到了2.5万/平。央视曾经曝光过,当地有楼盘还没拿到预售证,就敢明目张胆对外销售。随着全国性楼市政策收紧,一套组合拳下来,西双版纳很快熄火了。紧接着疫情来袭,旅游业遭受致命连击。借此获客的楼市一蹶不振,房价跌到了冰点。2021年初,当地甚至出台了“限跌令”,规定新房备案价不得低于6500元/平进行申报。明面上不给跌,但开发商有的是办法。各种折扣补贴优惠下来,能卖到4000多一平米。经历过野蛮生长后的文旅房,挤出了大部分泡沫,价格基本调整到位了。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是,中国人的买房观念,这些年已经悄悄变了。从60后到90后,至少经历过一个完整的涨跌周期,见证了普涨时代的落幕。2018年、2021年买错房那批人,估计现在还是亏钱状态。2020-2022年,一线城市的远郊区也跌了30%左右。大家逐渐醒悟过来,真正有价值、未来还能涨的房子,越来越少了。昨天看到一个洛阳姑娘分享自己“惨痛”的买房经历,相信不少人有共鸣。2018年,三四线楼市正在经历最后一波狂欢。她在距离郑州只有22公里的县城买了套房,单价8800元/平,总价110万。看起来有上千户规模的小区,10家店开倒了5家,门口只有一家沙县和一家黄焖鸡。比起一辈子都未必去住,只是蹭了点大城市名头的卫星城和远郊区,追逐着虚无缥缈的涨幅,思乡者归故乡,住上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也有人贪恋自然风光,渴望拥有“诗与远方”。在《狂飙》爆火之前,年初还有一部爆款剧《去有风的地方》,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刘亦菲饰演的女主角,在感情工作陷入低谷后,选择离开都市来到乡村,在返璞归真的生活中找到了幸福。今年西双版纳的售楼处里,东北人非常活跃。有公司统计发现,超过60%的房子都被东北三省游客买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投进去,太奢侈了,但有人愿意为此买单。日常使用频次低,需要额外花钱保养维护,总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是不是很相似?一套西双版纳的房子,就好比包柜里的一个名牌包包。平常很少用到,偶尔想起来的时候可以拎出门(去住几天)。就像一个人喜欢劳力士手表,喜欢保时捷跑车,去店里试戴(驾)一下过过瘾就算了。▼本文转载自楼市黄大大(ID:HouseLeader),地段砖家。大大看中的房子,一直在涨! 扫码关注他们,读懂中国楼市,建立一套靠谱的认知体系,穿越楼市的风风雨雨,套取这个时代的红利!写在最后:各位朋友,因本号推送的文章过于犀利,经常面临一些不可控因素,为了防止失联,主编启用了一个有特色的备用号,点击下方公众号即可关注,深度、精彩内容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