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民谣2022》十个我最喜欢的表演
《我们民谣2022》昨日收官,对于这档音综,我的情感是复杂的。
它的参赛阵容非常强,周云蓬、张玮玮、万晓利、小河、许钧、钟立风、马条,这些都是我十分欣赏的民谣音乐人,在我近几年的年度100首最佳华语歌曲盘点中,他们的新作几乎都位居榜单前列,比如张玮玮《2020》,许钧《美梦公司》,马条《敕勒川》,周云蓬《瓦尔登湖》,所以在节目开播前就对他们的表现很是期待。在这次节目中,这几位的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呈现出了中国民谣音乐人该有的艺术表达与音乐水准。
但是在强大阵容之外,节目就有不少一言难尽的地方了。首先最大的问题我认为就是赛制,一个导致张玮玮与小河这样的歌手居然在第一轮就被淘汰的赛制,肯定是有问题的。我曾发微博说,这就好比《乐夏1》上来先把新裤子跟刺猬淘汰了,《乐夏2》上来先把重塑跟五条人淘汰了,那后面还看什么呢?随后许钧、陈粒、叶蓓这些音乐性很强的歌手也接二连三被淘汰,除了赛制安排与投票群体的问题,我想民谣音乐人本身的纯粹、低调、佛系、生活化个性以及与世无争的性格,本身就与这样的竞技淘汰赛制水土不服。
本身我是非常期待节目能贡献出几个“神级现场”,比如像乐夏中五条人《地球仪》,Carsick Cars《噢!乖》这样的表演,起初我把这种级别表演的希望寄托在张玮玮、小河、周云蓬身上。比如说能想象小河现场表演《废梁》吗,那该是多么震撼且挑战大众审美的场面,也想像张玮玮现场表演《2020》,但是由于过早离开都未能实现,也导致整季节目中呈现最出色的舞台,都是依靠歌手本身的“老经典”,而非“新创造”(这里的新创造不仅指新创作),除了周云蓬与叶蓓的《葬花吟》之外,节目并没有挖掘并激发出太多专属于这档节目的年度现场,也着实有些遗憾。
同时从综艺角度说,还有人物塑造方面的缺失,人格刻画与性格呈现上的不足,你可以回忆乐夏第一季的彭磊的吊儿郎当与说话很“欠”、刺猬两位的相爱相杀、盘尼西林的桀骜不驯与备受争议、乐夏第二季五条人的段子手特性与戏剧化场面、重塑的理性严谨一丝不苟,一个个都多么生动鲜活,甚至连乐夏第二季“路人甲”李岩这种,都做的很有记忆点。但是在《我们民谣2022》中,民谣音乐人都性格平淡、面目不突出,其实你会发现像钟立风、周云蓬、马条等都是非常有性格的,可是直到节目最后一期,节目剪辑才将某些人的性格“流露”出来。
但是尽管如此,我也依然希望市面上多出现《我们民谣2022》这种类型的节目,能给更多主流流行之外的音乐人们一些舞台与机会,就像前不久我在一条微博中所写的:
音综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推动/制造流行的,一种是消费流行的。前者在这个纯听觉娱乐层级降低,需要视听结合以及多媒介融合来制造音乐热度的时代,它是属于制造时代流行的一部分,是内地流行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后者,则是对流行的拿来为我所用,比如让大牌歌手翻唱已经爆红的热歌、邀请新晋却生命力短暂的网红增加节目热度、不断翻唱有翻红潜质的作品,有点窃取流行果实的意思。制作前者更难,它需要胆识、视野、热爱、对文化的细致调研、对失败以及对新事物与世代另类人物所产生风险与争议的承担,而后者需要的可能是综艺咖、新媒体/流媒体数据考量、行活改编、需翻红的老艺人与集体情怀。当然两者并非泾渭分明,前者所能制造出某种主流流行,是因为民间早已多年积累并潜伏着基础;而后者虽然是拿来为我所用,但也多少能增加曝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若是没有前者,时代流行的面貌可能就会很不一样,甚至会缺少一种景观;但若没有后者,对于时代流行来说则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
从这种性质上来看,《我们民谣2022》属于前者,动机上是对乐坛有益的,虽然呈现结果未达预期。但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民谣舞台,很多民谣经典歌曲得以留下了一个声音效果与视觉呈现都制作精良的“现场版”影像,而不只是留在模糊喧杂的饭拍视频中,仅从这点来说,节目就还是有意义的。
盘点下这季我最喜欢的十个表演。
(排名不分先后)
1、许钧《自己》
这些年听过这首歌太多次,太多不一样的翻唱版本,而这次许钧返璞归真的版本,依然令人非常感动。记得当年在《中国好歌曲》中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被那句突如其来的前后形成巨大反差的“Sing a song”给冲击到,许钧唱出了一片海阔天高。而这一次到了“Sing a song”那句时,你已做好了他要爆发的准备,谁知则再一次不同于预期,他不是突然拔高,而是循环反复、逐步升温、渐至佳境,一步步地推向令人感动的最高潮,不愧是入围过金曲奖最佳国语专辑与最佳男歌手的音乐人,也不愧为经验丰富的出色制作人,这样的版本展示了他对歌曲氛围的平衡拿捏与对旋律的出色掌控,“Sing a song“唱出了比当年更具变化、更丰富细腻的旋律形态,只用一把吉他也能把这首歌唱得如此饱满且具有层次。
2、万晓利《陀螺》
一首完全可以体现出中国民谣的歌词意义与文本价值的名曲,李健曾经在《我是歌手》中翻唱过这首歌。陀螺是众生苦业的象征,人如陀螺,被无形的长鞭抽打而旋转,非常具有广泛解释空间与意义延伸性,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哲学高度,这种旋转、运动、抽打与驱力的存在,包含着人与人、人与生存体系、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时代、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而它的悲哀及无奈之处在于,你明知这施力与受力的关系荒诞痛苦又虚无,但是人又无法抽身,彻底放弃这运转,因为唯有此才能保持陀螺自身的屹立不倒,我想随着年龄与境遇,人会越来越能体会这歌词的意义吧。
3、张玮玮&小河《米店》
无论听多少次都依旧能让人感动的属于华语美学的名曲,这个现场,当看到小娟小强夫妇(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坐在这现世安稳、细水长流的音乐中,相互握着对方的手,在彼此安抚中流眼泪的时候,也让人默默流泪,真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浓缩在这一刻的宁静与治愈。在这样的时代,还奢求什么呢,能与爱人肝胆相照、相依相伴,风平浪静地度过一生就已经足够美好,就像这首歌一样,不需要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只需要用彼此的真心与信念,来共同对抗这世界的变幻莫测,撑起我们葡萄枝嫩叶般的家,这一生也已足矣,因为这就是我们生活与爱的意义。
4、周云蓬《不会说话的爱情》
小河曾说,这是他心中最好的一首中文歌。这首歌的词,原本是一首诗,周云蓬也因这首诗获得2011年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授奖词说“这首《不会说话的爱情》融合着人间的烟火与沧桑,又有脱尘出俗的清新与天真,对汉语精髓有着新鲜的理解与把握。作为一个盲人,这个世界对周云蓬来说虽然模糊不清,但他却纵意驰骋、行走无疆。”
诗人夏宇(即作词人李格弟,蔡依林《Play我呸》,魏如萱《Ophelia》《勾引》的词作者),曾经因为失恋而徒步一千六百公里而无法治愈创伤,但回到台湾听了一天的《不会说话的爱情》后,才得以痊愈。
周云蓬说这首歌的意境脱胎于《诗经》中的《君子于役》,这也是我认为这首歌特别的意境所在,现代男女在一种世俗却超然环境里的缠绵与分离,连接到了古远传颂中真朴深切的诗歌意蕴,而贯通它们之间的就是人类永恒的爱情主题。尤其那句“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写得很是特别,记得在周云蓬与许戈辉的一次对谈中,讨论到这句说虽然仇深似海,但有一种原谅的意味,于是既让这份爱情的深重如恨般铭心刻骨、没齿难忘,又让人杀伐决断,从而重新走向开阔处。
这版现场经过了重新编曲,最大的一处改变是,在“期待更美的人到来,期待更好的人到来”那里开始,节奏转向了轻扬、抚慰、舒心的意境,这样的处理就更契合小河所说的,它化解了一些东西,不再是伤害,而是超越了爱恨。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爱情,但不一定能说出来,但诗人能给予这个通道,让我们从中看见自己。
5、钟立风《在路旁》
如此蓬勃、纵情又热烈的版本,在万晓利、马条、小河这些好友重聚的助阵之下,这首歌呈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律动与更欢跃的氛围,有种忧伤中的蓬勃、失落里的狂欢、离散中的相聚感,明明气氛如此纵意又热烈,可就是听得人忧伤又感动。钟立风说,如果摇滚是在路上,那么民谣就是在路旁。而我喜欢“在路旁”这种意象,是不必被瞩目、不必被审视、不必去引领,但依然不耽搁自己前进的行程,在路旁,你也许可以更快乐且自由;在路旁的清静与疏离里,也会有自己热烈的生命,有自己对于相遇与生活的美好庆祝。在路旁,一朵鲜花正在开放;在路旁,欢乐的号角已吹响。
6、许钧《29》
震撼又振奋的现场,当那句“愿你酷得像风,野得像狗”出来时,真让人虎躯一震,浑身毛孔都张开,这版新编的吉他得好听,前奏一出有新迷幻的味道,许钧的嗓音充满十足张力,有种喷涌而出的力量与豪宕,尤其喜欢那句愿你“野得像狗”,可谓是这首歌的点睛之笔,这种祝语颇有些陈丹青的口气,配上最后响彻云霄、排山倒海的后摇段落,让人感觉狗在风中盘旋翱翔,风又如兽般豕突狼奔,是那么自在,又是那么不羁,像狗一样野,它承认了我们的俗常、卑微与庸碌,但是不妨碍我们依然有飞的梦想与豪情,就用许钧这样的祝愿陪你将要走进30岁的人生吧!
7、马条《敕勒川》
这是整季我最期待的马条的表演,终于在总决赛等到了这首歌。名为《敕勒川》的歌有很多,这首是我的最爱,它实在好听,曾经选入在我2021年华语地区年度最佳歌曲100首中,就如张亚东所说,有人总说民谣很简陋、不讲究,那么就听一听马条的这首歌吧。它融合了民族音乐、世界元素、甚至金属音乐,而《敕勒川》本身也就是南北诗风间、民族文化间融合的见证。马条仅用一个小时谱写的《敕勒川》,呈现得既柔情侠骨、风云开阖,又故曲悠扬、思乡浓郁,最后掀起了一片游牧奔腾、回肠荡气,他非常会写旋律,歌曲总有美妙又意想不到的转折,每听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就想马条是如何把这流传千古的句子谱写得既通俗入耳,又醇朴厚重,《敕勒川》的诗已是流传甚广,如果后世流传它的旋律,我希望是马条这支。
8、凤凰传奇《给给》
感人翻唱,本以为凤凰传奇与马条相隔甚远,但没想到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很是动人,再一想,凤凰传奇本就有一半的民谣基因,玲花的声音本身就是具有深厚土地情怀的世俗之声,把马条的这首歌演唱得汹涌浑朴、情真有力。《给给》经过这样的编曲与演绎,给人一种主流电视晚会上唱亲情大爱题材的歌曲气质,让我想到毛阿敏、谭晶等歌唱亲情与时代关怀的作品(这个版本的《给给》若是给这两位唱想必也很动人,甚至很适合韩磊与孙楠),玲花的唱腔与高音,如烈火沸水,直抒胸臆,在她的声音与这首歌里,她是生活的给予者,生活的经受者,也是生活的拼斗者,在一层又一层的高音推动中,给人以心潮澎湃的情感冲击!
9、周云蓬《九月》
每年九月的第一天,社交网络上都会被这首《九月》刷屏,一首词、曲、唱皆入境界的中国民谣名曲,词是海子的诗,张慧生作曲,用一种盛大幽秘、孤寂玄远的神性意象,进行着对死亡、时间与空间混搅之下的关于生命抵达之境与存在意义的幽微洞悉。关于这首歌,网络上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词者卧轨逝,曲者自殪亡,歌者双目盲,闻者独断肠”,词曲作者都以自身最终命运完成了与作品交融一体的生命言说,而当它由周云蓬唱出来,如此让人动容,也许是失明者才看见了那超越现实目力所及的,带有神秘死亡气息的旷远与混沌新生交融的景观,看见了那片深沉虚无、古老悲怆,又令时间静止、空间消亡,并连接生命与死亡、过去与未来的另一种存在之地。
这首歌的首个音综现场版本,清晰地呈现出了周云蓬声音里的独特颤音,那种源于生命表达的内在颤动,悲怆又寂然,实在是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既有着对生命本身绝望的痛苦与决裂,又有着洞穿了生死虚无的悲静跟寂然,这种颤动在结尾的时刻达到了最剧烈点,当它与众器乐纷杂之声交织在一起,够感受到声音、乐器与空间在那一刻的强烈共振,无论听过这首歌多少次,周云蓬再次演唱都依然能让人屏息凝神、心神恍惚。
10、周云蓬&叶蓓《葬花吟》
这是我印象中音乐综艺里首次改编《葬花吟》,这么经典的歌此前却极少被改编翻唱,我想是因为这样的歌改编难度极其大,也难以想象该如何改编,才能既不破坏掉这首歌的大众经典印象,又能焕发出新的色彩。
王立平老师谱曲的《葬花吟》改编难度之所以大,我想因为存在着诸多难点:一是有悖于时代印象之难,这首歌的风格是介于民族、古典、现代与戏曲之间的“现代人心中的古曲”(王立平老师的动机),演唱所用的是民族唱法,这种唱法及音色与时代记忆、年代氛围、八十年代影视剧印象已经深刻绑定,用流行唱法来演唱,也许首先就会让人觉得味儿不对;二是突破形式之难,虽然这首歌传统民族色彩浓厚,但形式上又采用了女声领唱、大合唱、多声部重唱等形式,既凸显鲜明、又层次繁复,所想打破这种形式,会显得稀落单薄;三是演唱之难,女声民族唱法本就具有高音优势,歌曲定调很高,用流行唱法来唱,要么会感觉很平,要么会显得尖锐,同时依照王立平老师的说法,当初选择了“非专业”的陈力来演唱,是既想选择一个好嗓子,但又不能太专业,否则会失去一种纯真与青涩感,这种既要唱到位又不能太娴熟的要求,实在是可遇不可求;四是情绪表达之难,陈力练唱这首歌时,是王立平老师一字一句来教,每一处的强弱、虚实、停顿、拖音都是精心设计,同时在《红楼梦》音乐的学习录制期间,陈力的丈夫因病去世,使她演唱这首歌时,又融入了自身命运的悲凉与凄怆感,技巧与情感兼备,个人心境与作品表达真情融合。
尽管难度如此之大,我也依旧认为周云蓬与叶蓓的这版很不错,改编得大胆且有格调,原版《葬花吟》听起来浓馥凄美、悲凉婉转、动人心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在王立平老师心中这是属于林黛玉的“天问”,是与命运悲鸣地抗争;而周云蓬与叶蓓这版则运用了氛围感很强的新世纪风格的编曲,整体超然空净、恍如梦寐、哀而不伤,有身处幻境之感,甚至有禅意,这种音乐氛围与原曲不同,但却契合林黛玉的另一种高洁与看透的境界。而从听感上来说,叶蓓唱得很美,最后的旋律处理很见学院派功力,而周云蓬本身的存在与声音,就有与命运的风刀霜剑进行抗争之感,使得这样的版本空净又深重,既悲凉抗争又觉浮生若梦,芸芸众生情真意切地存在于梦幻泡影中。
说一说你对这季《我们民谣2022》的感受,或者喜欢的歌曲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