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选民对俄乌战争支持度下降成拜登心病
俄乌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战争发动易,但体面结束难。这场战争已经与一些政客们的政治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拜登、普京、泽连斯基以及欧洲大国领导人都面临着打不赢、输不起、甩不开的战争困局。
战争目标设定的宏大性与实现手段局限性之间的反差,大大增加了俄乌战争走向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准确预测这场战争何时结束,但决定这场战争的几大变量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美国的支持度能维持多久,欧洲的团结能持续多久,俄罗斯的战斗力能维持多久,以及乌克兰的抵抗力还能持续多久?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俄乌双方之间的对垒,但实际上是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之间的一场代理人战争,所以战争走向的最大变量当属美国。在过去一年里,美国也是出钱最多、卷入程度最深的国家,从武器供应、战士培训到战场通信保障以及军事情报的支持等不一而足,美国的投入已超千亿美元,如此巨大的战争消耗不引发美国内激烈的争论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总统拜登非常清楚,时间并不站在自己一边。随着美国大选周期的到来,有关乌克兰战争的话题将很快被炒热,美国两党的分歧也会越来越大。
共和党内已明显分成了几派:一派以共和党参议院领袖麦康奈尔为代表,坚定站在乌克兰一边。他最近在慕安会上表示,“这场战争事关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的安全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众议院外委会主席麦考尔要求拜登政府立即向乌克兰提供战斗机。2月15日宣布参加2024年总统竞选的前美驻联合国大使黑莉也持相似立场,认为这场战争绝对不能让普京取胜,否则将出现全球“多米诺效应”,中国会在统一台湾问题上效仿俄罗斯,伊朗将拥有原子弹。另一派则以特朗普和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为代表,主张与普京和解,尽快结束这场不该发生的战争。德桑蒂斯更是明确表示,乌克兰战争是俄罗斯替中国人打的代理人战争,美国不能因为俄乌战争而忽略了真正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而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等人则表示,将在继续支持乌克兰的同时,今后要逐项审查援乌开支,不能让对乌克兰的援助变成一张“空白支票”。
近期拜登政府内部也在反思。一部分人认为,俄乌战争之所以陷入胶着,是因为美国的援助策略出现了问题。在过去一年间,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武器援助总是慢半拍。拜登政府一方面想借乌克兰之手,削弱俄罗斯,另一方面也害怕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所以一直采取渐进式的试探方式,即“温水煮青蛙”策略,力图把这场战争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总体做法相对谨慎,从出售榴弹炮到出售M1坦克,再到放行“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等,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不过,这派人士认为,既然美国向乌出售武器的红线一再被突破,且没有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就表明美国对俄罗斯底线的测试已完成,即俄罗斯发动核战争只停留在威慑层面,俄没有勇气打一场核战争。所以,今后美国对乌售武胆子可更大一点、步子迈得可更快一些,与其将来迫不得已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不如早下决心,一步到位,助乌实现战略反攻。美国这部分人的想法得到了英国前首相约翰逊的支持。据报道,这位“政治狂人”正有意竞选北约秘书长一职,让欧盟多国领导人为之捏一把汗。不过,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出售F-16战机不是当下战争胜负的关键,应从长计议” ,算是给乌克兰泼了一瓢冷水。
俄乌战争再次激活了北约,把欧洲牢牢绑在美国的战车之上。拜登在俄乌战争一周年之际访问欧洲,旨在向外界发出强有力的“团结”信号。匈牙利和土耳其在北约国家中显得有点“另类”,不时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此外,德国的态度也一直游离不定。但去年9月26日,“北溪”管道被炸无疑成为重要的转折点。前些日子美国调查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赫什发表万字长文,详细披露了美国策划炸毁“北溪”管道的内幕,美官方出面否认,欧洲国家普遍保持沉默。尽管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层面提出对爆炸案进行调查,但是遭到了西方国家的拒绝。特别是当事国--德国,为建造“北溪”2号管道,花费了数十亿美元,最后均付之东流。可以肯定的是,“北溪”管道被炸让俄罗斯失去重要的能源筹码,也彻底断了德国对俄能源依赖的念想,最后迫使德国不得不与美国同坐一条船,任凭美国和另一个欧洲能源生产大国--挪威的摆布。去年底,德国一改在军援问题上的摇摆做法,终于作出向乌克兰提供“豹2”坦克的决定,德国与俄罗斯几百年的历史恩怨在俄乌战争的催生下随之浮出水面,欧洲大国新一轮地缘政治争夺战的“潘多拉魔盒”被重新打开。
美国搞定了德国,这让拜登放心不少。未来让其烦心的还是美国国内民意的变化。拜登夫人在肯尼亚接受采访时表示,丈夫宣布竞选连任只是时间问题。由此可见,俄乌战争将贯穿美国2024年大选全过程。《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ABC)联合进行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现在对乌克兰做的太多了”,其中多达51%的共和党人持这个立场。可以预料,2023年乌克兰要想取得战场上的优势,必须消耗更多的弹药,付出更多的生命代价,美国对乌的援助只会比2022年更多,特朗普及其追随者们不会坐视,这一切将极大考验美国选民的承受力。CNN知名评论员扎卡里亚发表评论称,“我们必须扪心自问,为了拯救乌克兰,我们必须首先把它摧毁吗?”《华盛顿邮报》2月26日的评论文章称,“俄乌冲突拉得越长,拜登要维持对乌克兰的支持度所做的努力就会越大”。(作者为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