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ChatGPT中文版”,潜藏诸多风险
“
ChatGPT暂未在中国提供服务,所谓的“ChatGPT中文版”或以API方式从官方渠道接入的ChatGPT版本,使用起来都有风险。
本文字数3109,阅读时长约10分钟
文|财经E法 张剑
编辑|鲁伟
自今年1月末以来,ChatGPT火遍全球,其热度至今未减。作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很多中国用户也试图“先用为快”。遗憾的是,根据财经E法此前的文章(OpenAI独家回应|ChatGPT为何不向所有中国用户开放注册?),实测显示,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手机号均无法注册ChatGPT账号。
OpenAI公司的一名发言人独家向财经E法回应称,虽然该公司希望自己的技术在世界各地都可获得,但部分国家的状况使该公司难以,或不可能以符合其使命的方式做到这一点。目前OpenAI正在努力增加能够提供给用户安全、并有益于获取OpenAI工具的地点数量。
该发言人提供给财经E法的一份开放区域名单显示,目前OpenAI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已向161个国家和地区开放,其中亚洲地区包含日本、韩国、孟加拉国等,但不包括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
与此同时,一些号称“ChatGPT中文版”的应用大行其道。财经E法近日测评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出现的多款“ChatGPT中文版”发现,这些应用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以付费方式提供服务,有的以观看广告方式提供服务。
受访法律专家提醒,上述“ChatGPT中文版”看起来为用户提供类似ChatGPT的服务,但在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存在法律风险。
01
现状: 不少“ChatGPT中文版”需付费使用
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进行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此前,在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内,均能找到类似ChatGPT的应用,有的名为“ChatGPT中国版”,有的直接名为“ChatPGT”。
2月10日前后,一些号称“ChatGPT”的微信公众号收到“账号资料违规处理的通知”,通知称这些公众号的帐号名称涉嫌对用户产生混淆、误导、联想等影响,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违规资料已清空处理,可重新进行设置”。这些应用纷纷“变身”,名称变为“AI对话”“智能AI聊天”等,直接以ChatGPT命名的公众号或小程序已无法找到。
尽管名称变了,但不少应用仍宣称能为用户对接ChatGPT。以微信公众号“超级AI”为例,它提供“ChatGPT中文版服务”,并自我推介称“中国端口尽情体验”。“超级AI”的Logo头像使用的是天蓝底色,这与ChatGPT原版Logo颜色有明显区别。
2月15日,财经E法尝试进入服务页面,最中央的“ChatGPT中文版”极为醒目,系统提示“免费体验次数已经被领完,请明天再来领取”,但购买会员可以享受服务。财经E法随即转到VIP会员购买页面,会员价格分为季度费399元,月费199元,1天会员费19.9元。在购买页面,仅列有会员价格;在会员权益页面,也仅列有极速回复、开启外挂、自选线路这三项。在支付19.9元获得1天会员后,财经E法进入对话页面,先后提问了“描写一下雪后景色”“土耳其多地震”等问题,系统反应时间在35秒左右,回答出的结果较为精准。
一个名为“华辰pro”的公众号也提供了“ChatGPT”入口,点击进入后提示“该网页需获取个人信息才可使用完整服务”。财经E法选择以微信号登录,进入了这个公众号的“Chatgpt AI”页面,但提醒需要会员充值才可使用。在会员充值页面,仅有两个价位可选:月度199元(原价299元),季度399元(原价897元)。价格选项下方用小字提示:会员服务为虚拟商品,支付成功后不支持退款。对于会员权益和服务条款,该公众号也没有详细介绍,仅有诸如独享接口、超低延迟、无限畅聊、专属客服这四个概括性描述。2月14日,财经E法再度查看“华辰pro”公众号发现,首页提示会员充值已暂停,“Chatgpt AI”页面也无法打开。
一款名为“GPT Chat智能问答AI”的小程序,其Logo与ChatGPT完全一致,仅将底色改为了黑色。这款小程序在首页没有提示需要收费,但在输入一个问题后,立刻弹出“获取免费对话次数”的提示,方法是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即可获得一次免费对话次数,此外,也可以通过看广告“获取免费对话次数”。
一款名为“对话Open AI”的小程序可以免费使用,在输入“描写一下雪后景色”“土耳其多地震”等问题后,其给出答案的时间也在35秒左右,内容同样较为准确。
OpenAI公司的一名发言人此前向财经E法回应称,虽然该公司希望自己的技术在世界各地都可获得,但部分国家的状况使该公司难以,或不可能以符合其使命的方式做到这一点。目前OpenAI正在努力增加能够提供给用户安全、并有益于获取OpenAI工具的地点数量。该发言人提供给财经E法的一份开放区域名单显示,目前OpenAI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已向161个国家和地区开放,其中亚洲地区包含日本、韩国、孟加拉国等,但不包括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
此前,有媒体曾报道中国企业正利用代理工具或通过与微软的现有合作关系,获得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这些中国企业产品的授权。财经E法就上述情况联系上了微软的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前未获置评。
因此,现在并不清楚,这些在微信上以ChatGPT名义提供服务的小程序,是否为通过各自的方式,给中国用户提供了真实的“ChatGPT”的服务。
上述“ChatGPT中国版”,大多需要收费才能使用,要么是Logo与ChatGPT完全一致,要么是将ChatGPT的名称微调。
02
警示:各类ChatGPT服务的多重法律风险
“ChatGPT上线短短几个月,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是令人难以预料的,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法律问题也将会是多样的。”内蒙古大学法学院讲师李东方表示。
李东方对财经E法表示,ChatGPT是人工智能的又一里程碑,其发展速度再一次超越了公众想象和反应速度,但目前尚未超越已有法律规范的规制范围。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廖怀学对财经E法表示,2023年1月10日,《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下称《深度合成规定》)开始实施,这一规定提出,利用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网络信息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六种业务模式,其中第一种就是篇章生成、文本风格转换、问答对话等生成或者编辑文本内容的技术。廖怀学认为,根据这一要求,ChatGPT属于《深度合成规定》的监管范围,其进入国内开展服务,应当按照《深度合成规定》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并进行算法备案。
廖怀学对财经E法表示,如果ChatGPT中文版确实或以API方式从官方渠道接入的版本都需绑定用户的邮箱与手机号,用户购买ChatGPT服务还需要提供银行卡号等敏感个人信息。用户的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的风险。此外,目前商家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及处理,数据的合理使用范围、使用边界等问题处理不够明确,这也可能使个人信息受到损害。
廖怀学表示,目前很多提供ChatGPT服务的应用,商家利用了与用户的信息不对称,在收费页面往往只提供最简单的定价和宣传语,没有会员权益这些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条款,未明确告知消费者使用该账号可能面临的风险。商家存在没有尽到提醒和告知义务,使消费者面临信息泄露、选择失误的风险,这涉嫌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李东方也提醒,“ChatGPT中文版”或是之后以API方式从官方渠道接入的版本,在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出境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此外,利用用户急于连接使用ChatGPT的心理,部分不法机构或个人恶意仿制应用程序(APP),其中可能包含有病毒、钓鱼软件等内置模块,以此来控制用户计算机或者手机或窃取内部数据,这对于用户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风险。
目前这个阶段在国内应该如何获取可靠的ChatGPT服务?廖怀学分析,由于OpenAI目前未在国内提供服务,现有各类的接入渠道均存在未经批准使用VPN的情况,这一行为违反了国际联网的有关规定,存在法律风险。若想在国内合法使用ChatGPT,企业和机构需要获得Open AI的合法授权,并按照《网络安全法》《深度合成规定》的相关要求,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备案,并选择有资质的接入机构。
李东方则对财经E法表示,另外一个合法使用ChatGPT类产品的途径是,利用中国现在的人才、用户和数据等优势,开发一款接近ChatGPT水平的人工智能平台。
目前,百度、阿里巴巴、华为、科大讯飞等国内IT巨头均已宣布进军ChatGPT领域。
据统计,99%的大咖都关注了这个视频号
视频号“数据保护官”
今年计划100场免费直播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联系微信:heguilvshi领取优惠券,加入会员
每天两块钱,实时获取全球数据合规风险预警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