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攒了300万选择退休的80后上海丁克夫妻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对80后夫妻,男的40了,女的30出头,一个房产领域一个游戏领域,钱基本上是老公存的。
现在夫妻双双失业,准备带着这300万现金把家还,从此不找工作了,以投资为生,每个月也不要求多,有一万块够用就行了。
老婆琢磨着,这笔钱可以用到70岁没问题。
很多读者让我评论下这对夫妻,但是我发现,似乎话题都集中在这笔钱够不够用上面了。
有人说不够用,未来几十年你怎么知道要经历什么通货膨胀云云。
有人说够用,因为这对夫妻没有孩子也不打算要孩子,各自双亲也都支持他们的选择,而且他们在上海郊区还有一套没有贷款的小房子可以居住。
我观察到的细节,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
我注意到的是两个点,不工作和没孩子。
人是会变的,你不信你回头看,现在的你和十年前的你,有时候判若两人,基础三观都不一致。
假如你可以穿越,很可能你会和当时的自己吵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自己都不能和自己相容呢?
很简单,因为在人的一生当中,欲望是一条曲线,能力是另一条曲线,这两条曲线并非永远平行的。事实上,大多数人的这条曲线都会在中年的时候交叉,然后从此转向。
这个意思就是说,多数人的前半生,是欲望大于能力的,而后半生,则是能力大于欲望的。
人的能力是缓慢上升的,欲望是缓慢下降的,中间有个交叉点,往往在你的中年到来。
孔子说,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一个年轻人的能力是上升的,他这会不行不等于将来也不行。反过来一个人过了中年还是不行,那他这辈子多半就这样了,毕竟肯德基老爷爷或者姜子牙是极罕见的特殊案例。
同样的道理,你十八岁时很想穿的那条摆在橱窗里的裙子,到你八十岁,就算买得起,你也未必想穿了。
人的欲望是下降的。
通常来讲,能力大于欲望,幸福感就强,能力小于欲望,幸福感就弱,所谓求之不得。
那么按照这个理论,行将就木的人幸福感应该是最强的,可为什么不是呢?
很简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年老了之后,欲望是降低了,可是生命的价值感,参与度以及预期也跟着降低了。
所以少年得志从来都是幸福感最强烈的时候,无论十七人中最少年,还是一日看尽长安花,那都是最幸福的时刻。
你的欲望,价值感,参与度,预期都在最鼎盛的时候,可是你的能力依然覆盖了这一切。
当然这注定只属于极少数人,仙道和流川枫也才两个,加上樱木花道也才三个,大多数人还是站在看台上的。
回到这对夫妻退休的话题,我非常清楚人们为什么喜欢退休。
热衷这个话题的人群大部分都是中青年。
他们刚刚脱离象牙塔不久,步入社会,经历着第一次鞭打。发现自己很年轻,欲望很充沛,可是钱很难赚。
加了一天班拖着疲劳的身体,经过拥挤的地铁,回到出租房内发现淋浴器坏了。
此时此刻,忽又接到房东的催款电话,忐忑不安地解释了很久,带着一身疲惫没洗澡就蜷缩着睡下。
一夜噩梦迷迷糊糊中就被闹钟吵醒,赶忙穿衣系领带挤地铁来到公司楼下,在煎饼摊处想随便对付一口。
老板在给你加蛋的时候和你攀谈了两句,原来他也是码农,还是个前辈。自从35岁失业后就在公司楼下摆摊卖早点。
你买他个煎饼,他还可以指点你一个BUG,作为赠品。
看着他高耸的发际线,你忽然想起来,自己似乎也只比他小了五岁,于是煎饼也不香了。
在这种语境下,你向往的不是退休本身,而是逃离。用奥巴马的话讲,change。
你想要的其实是改变现状,而退休被你当作了一味良药。
而真实的退休生活不是你想的那样,那可能就是张大妈早上去菜市场买菜,和小贩讲价,中午烧完饭,约李大妈晚上去跳广场舞。
对于一个有工作压力的年轻人来说,第一天你可能很新鲜。
一个月之后你就会抓狂,因为生活当中每天就是醒来吃饭,吃完饭找张大妈,无非你可以按天轮流换大妈,从张大妈,王大妈,牛大妈,李大妈,一路把你的广场舞舞伴换下去。
当然,前提得是你受大妈们欢迎。也不是每个大妈都愿意和你跳广场舞的。
明白我这意思么?不要总是把自己代入C位,不是每个人都有主角光环,你在享受你的退休生活的同时,大妈也在享受人家的退休生活,这是双向选择。
还有一种可能是根本没有大妈理你,你只是每天晚上坐在广场的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大妈们跳舞的同时,独自抽着闷烟。
心里想这是图啥,还不如手机上的抖音小姐姐好看。
如果你真觉得退休很快乐,你应该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快乐不快乐,他们是真实的体会着,而不是你这样的想象。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多数父母都会催生?
很简单,因为在自己的生命当中,已经找不到意义感了。
人的意义感通常是伴随自我实现或者看着自己亲生后代的自我实现。
多数人都是这样。
多数人需要通过自我参与才能体会到快乐,比如公司给你的期权解禁了,一个小目标,你觉得,哇,这十年好像没有白加班。
又比如你终于升了,做了局长,回顾自己刚毕业的时候,觉得,这十年很充实。
少数人可以不需要自我参与,虽然自己在高速公路口做了一辈子收费员,一直都是重复劳动,但是每每看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越来越繁华,油然的感觉自己作为市民的一员也跟着有成就感了。
这种有,少数。
所以大部分人,是难以摆脱自我实现的诉求的,这就是你幸福的很重要的一个来源。
《见龙卸甲》里面真正让罗平安不快乐的是自己的事业受阻。
罗平安曾经是赵子龙的上级,但等赵子龙成为五虎上将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大头兵。
他真正不满的是自己。只是通过嫉妒发泄了出来。
你让罗平安不当兵,去做村民,提前退休他就会幸福么?
不会的。
所以大多数人想要后代,而且望子成龙,是必然的。
你想要体验感,当你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就希望自己的基因做给自己看。俗称有的鸟飞不起来,下个蛋一个劲催它飞。
那如果这只鸟自己能飞,难道就不需要后代么?
不是的,你依然需要代入感。
李双江为什么会把孩子李天一宠溺成那样,以至于他锒铛入狱,这么多年过去,刚刚刑满释放呢?
因为他老了呀。
他是有能力,可是他没有欲望了。他的宠溺其实只是在借助孩子帮自己获得消费的满足感。
明白这意思么?
桌上有只龙虾,他想吃,可是他老了,吃不动,于是他希望你吃,你是亲生的,你吃的时候,他似乎被分享了愉悦感。
这么做是很危险的,因为一只会飞的鸟把一只不会飞的鸟载在翅膀上带入高空,后者很可能误以为自己会飞,于是出界,酿成灾祸。
回到这对上海夫妻的话题。
生活是一盘开放式的游戏,你想怎么选择都是你的自由。
我们上面的分析只是告诉读者,这类选择要面临的几个问题。
1、你站在30~40岁这个年龄觉得没孩子是没有了负担。
可是等你50岁以后,等你的欲望快速下降之后,你可能会发现没有孩子很失落。
因为年轻的时候,你自己欲望爆棚的时候,你觉得那个孩子是和你抢食吃的,抢仅有的一份资源的。
可是等你不再年轻了,满槽的食无人吃,你会反过来很希望有个孩子可以帮你吃。
2、在忙碌的工作中你很羡慕自由。
可这个忙碌一旦去掉,所有时间都交给你自由支配的时候,你很可能会再度寻找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没有了工作,钱拿在手里很难拿住。
因为那笔钱,那300万就是你的工作呀。你第一天可能觉得它只要每个月帮我赚1万块维持花销就够了。
第100天的时候,你会变,你对它的要求会越来越多。
有时候不一定是你贪心想要赚更多钱,而只是你想要某种感觉,某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感,于是你就打破此前的规则,去做了高风险的投资。
比如开了一家餐饮店。
很正常,你可能就是想当个老板过把瘾,于是ALL IN。结果三年后,又不得不重新投简历,希望再能被职场收容下。
职场说你43了,超龄不要。于是你就变成了前文当中故事里那个卖煎饼的前辈。
只不过他卖煎饼送的是C语言一百零八式,你送的是最新的楼盘分析报告。
有些话,我昨晚借青牛精的嘴说过,不知道还在不在。
水太深了,猴子都未必能跳出三界外,何况你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