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资格选择外企职场2023-03-06 05:03看了Ray写的《离开IBM多年,我依然怀念它》,思绪万千,突然把我拉回了四年前的秋招时刻。研究生期间,为了日后更好的择业,我尝试去不同类型的公司实习,提前体验不同的职场生活。其中,很有幸,IBM就是我当时的实习公司之一。此时的蓝色巨人虽然已经不如国内互联网新贵耀眼,但里面还是有很多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在,而我是上海张江IBM总部中的一名Intern。在其中实习的日子,我感到非常温暖:我的Mentor每天中饭都会邀请我一起,不但指导我的专业技能,更关注我的职业规划;HR小姐姐会定期组织Intern的活动,并十分关心我们在团队的融入情况;更让我感动的是,部门老大还专门请所有Intern吃了一次饭,期间分享了他的职业经历,以及在IBM的很多趣事。张江的楼虽然有些老,但周边环境很好。吃完午饭后,团队同学习惯出去到周边转一转,期间一边散步还会一边讨论一些团队建设、技术规划的话题,虽然我只是一个Intern,但大家也会征求我的建议,鼓励我多思考,多输出。现在回想起来,在IBM的那段实习期,真的是我在企业工作最开心的日子,给人的感觉很温暖、很舒适。除了外企,我也申请了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实习,而选择的企业正是某夕夕。从实习工资来看,它无疑是最高的,而且还包所有餐食,从早到晚,你不用为你吃什么发愁——因为也没有给你选择的权力。到了吃饭时间大家才允许去排队领饭,限时1小时,大部分人会快速的吃完,争取一点休息的时间。在这里,正式员工每个月需要工作超过300小时,所以大家会利用一切机会恢复精力。这里的办公环境也是我见过最差的,拥挤的座椅甚至还没有网吧宽敞,大家人挨着人,毫无生气,死气沉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死"气。在这里,没人关注员工,HR更像是奴隶时代的打手,监督员工不能偷懒。这点从厕所坑位的"稀缺"就能看的出来——连员工最基础的生理需要都可以无视,还能指望公司"视人为人"么?公司对员工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本分,要力出一孔,简单来说,就是做好你的螺丝钉,让这座巨大的工业机器能够运转的快些、快些、再快些。在秋招开始后,我拿了很多offer,其中既包括IBM,也包括互联网公司的offer,其中某夕夕给得最高,而IBM的薪酬只有它的1/3。这让人根本没法纠结,作为普通家庭出身的我,身负着未来买房的压力,生存的压力,我明明清楚外企更适合我的价值观,更能够平衡工作和生活,但在金钱面前我还是低了头,选择价高者得。在知乎上经常会看到有些70后,80后痛批我们这一届年轻人不顾长期职业发展,势利,只看重钱,沦为打工“狗”,甘愿被压榨。那真的是我们这一届年轻人钻进钱眼里吗?我们这么短视吗?我们就这么贱吗?我来自西部某三线城市的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母亲在一家服装店里做销售员,工作时有时无,没有保障;父亲在所在城市的炼钢厂工作,厂里效益一般,收入微薄,为了补贴家用,下班之后他还要去帮别人开车送货赚钱。父母已经为我付出许多了。我实在不想让他们在我毕业后继续为我操劳。我希望父亲可以不再打两份工,希望母亲在菜市场买菜时不再为了几毛钱的优惠磨破嘴皮。他们为了我已经操劳了一生,我希望自己工作后,他们可以享享清福。如果说生活的重担总要有一个人背,那现在也该轮到我了。我还没大学毕业,就已经开始在看上海的周边房价,同时也算得出,每年要存多少,在工作第几年时才能买房,这一切都在我的计划里。如果我选择IBM,光是房租就会花去我到手工资的近1/4,算上交通、餐饮和日常的开销,可能需要工作到第九年才能勉强上车一套小房子。而如果选择某夕夕,工资加上授予的股票,也许3-4年后我就可以考虑在上海买房安家了。人们总说,梦想是无价的。但却没有人告诉我,选择梦想是有代价的,而且很昂贵。而我,付不起。所以,我选择了向金钱妥协。如果我早十几年毕业,我一定选择外企,选择IBM。因为那时候外企薪资是具有竞争力的,是名列前沿的。像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根本不需要纠结,直接往最好的公司投递简历。而现在我觉得只有家庭条件优越,可以支持买房的同学,才有资格选择外企。他们看的是长期的职业发展,是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是起步阶段得到专业化训练,是未来职业经理人的接班人。而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是一毕业后开始工作12小时以上,是被压榨的人肉电池,是小心翼翼把工资一点点存下来买房的“现实人”,我们越奉献自己就越平庸,得不到专业化的训练,将会在压榨最后一份价值的时候被淘汰。这样一对比,其实进外企的这批同学职业发展会更加长远,而我们这些为了“钱”而进互联网的IT民工,其实职场寿命会很短。当然,我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因为我需要赚快钱。这两年我会看着进了外企的同学参加培训的朋友圈,看了他们举办的晚会,看着我同学西装革履和身边穿着礼服的同事们一起合影的照片,我很羡慕,如果我当初做另一个选择,我也能这样。低头看着现在的自己,一条快洗白的蓝色牛仔裤,搭配上运动鞋,这就是我作为互联网IT民工的标配。当然我不觉得自己惨,每年能存下的钱,已经算是令人羡慕的数字了。但我也知道,这个钱我也拿不了几年。在这里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在不同楼层找坑位,学会了如何在拥挤的过道挤出一个午睡空间,也学会了如何在夜晚值班时摸鱼休息,在越来越本分的同时,我的身体日渐衰弱,内心一点都不开心,每天如行尸走肉般在这家互联网公司里尽着"本分"。直到Ray这篇文章又重新唤醒了我的内心,让我感受到那种久违的心痛感觉——很痛,但却很真实,这很好。我只是希望能够在这里再工作2年,再多攒点在上海购房的首付,然后哪怕降薪我也要离开这里。我希望下份工作,能够像那些关注自己长期发展的同学一样,找一家重视员工长期发展企业,更关注自己职业的长期发展。我也希望下份工作,能和我那些进入外企的同事一样,脱下这身泛白的牛仔服,穿上干净整洁的衬衫,过上体面、有尊严、可以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日子。ENDRay写在后面:这是一篇读者的投稿,看完以后我沉默了许久。我也是从中部省份的3线城市走出来的小镇做题家,诚实来说,我那个时候的市场机会很多,扎根上海的难度也没有现在这么大。就拿房价举例,21世纪初的价格远没有现在这样让人望而生畏。与我相比,90后同学错过了很多好机会。无论是房价的黄金20年,还是互联网的黄金十年,他们都没有机会全程参与,最多也只能赶上红利的尾巴。所以与我这代人相比,90后的年轻人面对买房、成家、结婚生子的压力会更大,甚至很多家庭掏空6个钱包都凑不齐一套魔都老破小的上车费,想要实现阶层跃迁,扎根一线城市变的越来越难。当今社会,知识依旧能够改变命运,只是需要个人付出更大的代价。而更让人感到绝望的是,原生家庭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很多人毕业后的起点就已经是另一些人奋斗终身的终点了。从这篇文章里,我能体会到作者那种无力感,而且我相信这绝非个例,是很多小镇做题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只是我除了帮助同学发出这篇文章外,无力再帮他些什么,唯一能做的,只能希望这个世界变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公平吧。(启动一个新栏目,如果大家对职业发展、团队管理、职场政治方面有什么问题,欢迎来信,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陆续解答。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来信前请谨慎考虑,因为意味着只可能在微信平台公开回复,并授权我用于图书汇编。)我是Ray,工作十余年,在IBM、德勤等外企做过技术管理以及咨询顾问,也在TOP互联网带过技术团队和数据团队。用严谨、风趣的文字,刮起一阵旋风,吹开职场中的迷雾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