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幅计算机学术生态的拼图,少不了这些“斜杠女性”
(本文阅读时间:13分钟)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部,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学术背景和人生阅历的女性,正在以各自所擅长的方式,为跨领域研究搭建沟通协作的桥梁。这些“斜杠女性”有着不拘一格的职场哲学与处世之道,她们也更加乐于在开放、多元、包容的氛围中,为研究院连接众多合作伙伴,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为广阔的计算机学术生态拼图填补着不可或缺的板块。
Miran Lee,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
国籍:韩国
关系管理能手/ 自主创业和经理人双 buff 加成/ 徒步旅行爱好者
Q:你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其中哪些部分最具挑战?
Miran Lee:我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在韩国和亚太地区的学术合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制定学术合作的战略和方向,发现业务机会,设计各类合作项目,以及管理维护合作伙伴的关系。在学术合作部,我们与合作伙伴通过研究合作、课程开发、学术交流等方式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推动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并助力计算机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的工作十分具有多样性,所以我认为最有挑战性的部分是,如何有效协调多个项目的优先级;如何通过良好沟通和管理维系牢固的伙伴关系;以及如何及时地把握学术界趋势从而为学术合作部设计具有足够吸引力的项目或计划。
Q:如果将计算机学术生态看作一幅拼图,那么你是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这幅拼图的?在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或建议?
Miran Lee:作为计算机学术生态系统的一员,与他人共同完成“拼图”的最佳方式就是合作和沟通。与学生、科研人员和教职员工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必须要采取通力合作的方式,所有各方都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而有效的沟通则是在合作伙伴之间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键,它有助于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让每个人都感到被重视和倾听。
我认为,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首先要为每一次合作设定明确的目标,并确保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定位。其次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氛围,鼓励大家沟通、反馈,让每个人都可以自在地表达想法和意见。倾听伙伴们的想法,认可他们的专业知识,对于伙伴间建立信任和尊重也十分重要。而对新想法保持开放的态度,并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可以确保合作始终保持相关性和有效性。
Q:你曾经在多个不同科技领域的公司工作过,还创过业,为什么后来选择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并在这里工作十余年?
Miran Lee: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我在技术和业务方面优势,并与业内优秀人才合作的机会。而且研究院致力于推动计算机科学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并造福整个人类社会的这一理念,非常令我向往。这里还拥有独特的多元与包容文化,让我享受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共同工作,共同改变世界的成就感。
Q:你以往那些丰富的跨行业经验,对现在的工作有怎样的帮助?
Miran Lee:我曾经在一些优秀的科技公司担任过管理者职位,这让我在推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关键领域创新时,能够制定并采取更合理的策略。在韩国安阳大学担任兼职教授的经历,使我对师生和科研人员的需求有更深的理解,有助于我设计出更好的合作计划。另外,我在软件开发和技术方面的经验也让我能与研究院的各个研究组进行有效的协作。总的来说,跨行业的经验给我带来了独特的视角,为我在目前的岗位上所取得的成绩做出了贡献。
Q: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员工有着不同国籍及文化背景。你对跨文化的沟通和合作有何感受?
Miran Lee:跨文化交流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进行创新和创造的重要动力之一。身处多样性文化交汇之中,我们可以获得新的视角和见解,并学会理解及欣赏那些不同的思维与工作方式。
跨文化的沟通合作也让我们锻炼出了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善于倾听、拥有同理心。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拥有开放包容的思想,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愿意对沟通或工作方式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同文化的特性。
Q:你有哪些业余爱好,这些爱好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
Miran Lee:我的爱好是阅读和徒步旅行。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智力发展和生活乐趣都大有裨益。置身于大自然中的徒步旅行不仅可以改善健康、增强力量和耐力,还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情绪,让思维清晰。这些爱好既能让我放松心情、享受生活,还经常让我获得一些意外惊喜的新技能、新兴趣,或是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
Mawo Kamakura,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学术合作经理
国籍:日本
传统文化遗产保护者/ 美食爱好者/ 茶文化拥趸
Q: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选择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Mawo Kamakura:这一切开始于我研究生导师的一封电子邮件。我实验室的许多学长和同事都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过,所以我对研究院“闻名已久”,但因为自己的研究范畴是人文社科专业,因此我从未预料到会和研究院产生交集。
但当我从导师的推荐邮件中了解到研究院学术合作部的工作性质后,就开始认真考虑这个机会。一方面此前来往于埃及、柬埔寨、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工作经历让我非常适应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合作;另一方面我一直与文化遗产组织(包括联合国机构、政府组织)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人共事。我感到这些独特的经历能让我在研究院发挥不同的作用。
事实证明这是个正确的选择。微软亚洲研究院给了我发挥自己专长的空间,也让我获得了“活出自我”的满足感!
Q:你一直致力于通过 3D 数字技术保护传统文化,如何看待 AI 等创新技术在此领域的作用?
Mawo Kamakura:大概从2005年开始,我陆续参与了一些关于文化遗产的 3D 数字化保护项目,包括在柬埔寨、意大利、埃及和日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比如,将第二艘胡夫太阳船中发掘的物件进行 3D 数据储存等。
由于 AI 和存储技术的发展,以及显示设备的小型化和多样化,文化遗产的大规模数据存储变得越来越容易。同时,新技术也让我们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得更多未知的知识,比如破译文物上的古代语言,识别模糊的文字和图画。总之,AI 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更丰富、更灵活的选择,让人类文化瑰宝得以长存于世。
Q:你目前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如果把你涉猎的不同领域比作一幅拼图,你希望这个拼图最终会形成怎样的画面?
Mawo Kamakura:我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日本地区学术合作的相关事宜,同时我还是东京大学空间信息科学中心 (Center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kyo) 的访问学者。我的工作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学术合作、产业合作和连接沟通。
我希望让更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感受到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尽我所能为双方建立连接,推动合作创新,用自己擅长的“连接A与B”的能力为不同领域牵线搭桥。
Q:你是如何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当前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Mawo Kamakura:当遇到问题我会考虑两件事:寻找能将过往经验用于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以及期待从新的经历中获得新知识来获得自我提升。我也会尝试把一个任务分解成多个相对简单的小环节,并发现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Q: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同事合作,给你带来了怎样的跨文化交流感受?
Mawo Kamakura: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很多同事都来自亚洲,我们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除了英文之外,一些同事能够和我使用汉字交流。即便我们对汉字有着截然不同的读法,但这依然是非常有趣的经历。这些交流能让我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并且获益良多。
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是一个优秀组织的特征之一。因此,微软亚洲研究院才能聚集众多拥有不同背景、个性和专长的杰出人才。在这里每个人都能自由追求自我,也能结交良师益友,这正是研究院最具吸引力的一点。
Q:你有哪些业余爱好可以分享?它们带你给哪些收获?
Mawo Kamakura:在行走于各国的旅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不同国家的饮食非常有兴趣。比如品茶就是我最喜爱的饮食文化之一。同事送给我的五味子茶,和我在研究院的一次活动中发现的小青柑茶,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
品尝不同文化的饮食,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另外我也热衷于自己烹饪,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整思绪、保持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好方法。
石贝贝,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学术合作经理
国籍:中国
环境科学/ 计算机入门到精通/ 带着家人去旅行
Q:你现在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你认为其中哪个部分最具挑战?
石贝贝:我主要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开放科研合作计划,重点负责“可持续发展”与“信任”研究主题,另外也包括铸星计划,以及多个区域的高校合作等工作。
总结起来,我的工作就像为两个原本孤立的地方架设桥梁,为两种独立物质创造反应催化剂,为合作关系奠定稳固地基。而其中的挑战就是在不同时境下,找到需要架桥、催化、稳固的目标,并用最恰当的方式来实现。
Q:拥有环境科学专业背景的你,如何看待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石贝贝:我从小就很喜欢去到自然景观非常丰富的地方,当初选择环境科学这个专业就是希望可以保护环境,保卫地球家园。上学期间,我发现环境科学的很多课程与计算机科学存在交叉融合。后来一次生态与计算机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成了我加入计算机行业的契机。此后我承担过许多环境科学和计算机领域的跨界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好的技术与我最初投入环境科学的初心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
不可否认,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而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更加需要技术创新的力量,比如用与环境友好的技术来替代破坏环境的发展方式。但这样的科技创新是非常不易的,它需要各学科的学者们通力合作、长期钻研、融汇创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有一批研究员通过我们的负碳计算科研合作计划与亚洲许多高校的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和气候学等领域的专家一起投身其中,为这个艰巨但极具意义的研究方向而努力。我也非常有幸可以与他们一起并肩向前。
Q:跨学科的背景,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石贝贝: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在不停地从舒适圈跨越到新的领域。从环境科学到计算机科学,从研究员到研究项目经理,我需要不断学习那些以往可能非常陌生的知识。幸运的是,一路走来身边优秀的同事给予了我很大地帮助和信任,帮助我快速成长。
好在我独有的专业背景以及跨领域的视角和思考,也常常给团队带来有价值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变化,应对新事务和新领域的挑战,并且以更宽广的视野发现广阔的精彩世界。
Q:你如何看待 AI 对社会的影响?
石贝贝:AI 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最近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也许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先进 AI 技术推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回顾历史,虽然每次技术变革都会出现喜忧交织的情况,但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积极掌握技术并用于正途一定会为社会发展创造巨大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从事 AI 研究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看重技术能推动社会向着可持续且互信的方向发展。正因为此,微软亚洲研究院从2020年就开始推出负碳计算科研合作计划,希望充分发挥 AI 技术在数据和计算领域的优势,助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我们又开启了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跨学科探索计划,与法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专家们一起,在打造可靠可信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促进相关人文学科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Q:如果把 AI 所带来的美好未来看成一幅拼图,那么你认为负责任的 AI 和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拼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石贝贝:我想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会是 AI 这幅图画中的基本“构图”之所在,确保 AI 呈现的画面是安全、可靠且稳定的。而可持续发展应是图中的 “色彩”,让 AI 系统的发展在不会对人类、环境和未来造成不可逆转伤害的基础上,丰富、真实地呈现人们心中最美的画面。总之,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和可持续发展在 AI 美好的未来发展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负责任的 AI 和可持续发展共同实现,AI 给全球社会所带来的美好未来才能真正到来。
Q:你有什么业余爱好,从中又收获了什么?
石贝贝:我最大的爱好是旅行。小时候,我就梦想环游世界,想去亲眼看看不同的山河湖海,体验各异的风土人情。从小到大,我身边的旅伴从父母,到朋友、伴侣、再到现在带着家人和女儿,每次旅行无论是前期准备还是旅程结束后的回味,都是一段幸福的经历。
旅行让我收获了很多新知识和新本领,这些收获滋养了我多元的思维模式,让我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与工作。
你也许还想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