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冲上热搜了,我破防了。
最近,网上又吵起来了。
以为是什么惊天大瓜,翻了几个小时原来是一段对话视频,标题有着显然的几个身份:“北大女”“75岁奶奶”。
视频一发,立马引起了网友的极度不适。
甚至有人质疑,口口声声女性主义,究竟哪里看出女性主义了?
说起女性主义,这个话题的中心始终离不开一个名字——上野千鹤子。
一个温柔而犀利的女性学者。
当你把“婚姻”二字输入各类社交媒体的搜索框时,一定会跳出这类的字眼:
“如何看待三十岁还不结婚的人?”
“大龄未婚正常吗?”
“怎样有效反催婚?”
……
想要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首先得搞清楚——
所谓的婚姻,是你自己选择的,还是别人觉得你应该的。
截至2002年9月平均初婚年龄是二十七岁,三十岁女性的单身率大约在25%。
三十岁出头的女性,有三分之二结了婚,三分之一未婚,男性则几乎一半未婚。
以上提到的数据,都出自上野千鹤子的新书《身为女性的选择》。
在她看来,三十岁是一个分水岭。
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往往处在走投无路的状态,工作没有前途,人生缺乏前景,经济又一蹶不振,加之结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人觉得婚姻才是自己的存在证明,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承认自己不被任何人选中的事实。
因此,到了一定程度,人就不得不咬牙做决定了。
就像热搜上的对谈视频里,其中一位在讲述自己结婚的经历时,说自己不能在30岁的时候回老家,当被别人问起结婚的事情时,如果她说不打算结婚,那这个压力是很大的,是她没有办法承受的。
客观来讲,这算是因妥协踏入了婚姻。
听起来荒诞,却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上野千鹤子在她的新书里也说,那些已经步入婚姻的人群,他们大都没有多想,只觉得大家都这样就糊里糊涂地结了婚。
于是有人不自觉地成了已婚人士,有人不自觉地成了单身。
就她自己而言,遇到一个合适的人,心甘情愿与之构筑稳定的关系,愿意让对方参与自己的人生,也愿意卷入对方的人生。人活一辈子,这样的机会屈指可数。
她之所以选择不结婚,还有部分原因是不想用契约束缚人际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不想为她自己的人生上任何形式的“保险“。
这里的不婚不是为了逃避,而是明白了其中包含的责任重大。
总之,结婚不代表幸福,不结婚也不代表不幸。
那么,婚姻到底意味着什么?
《身为女性的选择》中心理学家信田小夜子在和上野谈论到婚姻的时候,她认为婚姻是一种制度。
两个人不知道婚姻是制度而进入了制度,便是结婚。人们因为年轻气盛走进去,结果面对的却是一种制度。知道那是一种制度后,究竟应该将其打破,还是默默遵守成了一大难题。
上野觉得制度是可以随时取消的。
那么问题来了,人生真的会有不加入婚姻制度的选项吗?
上野千鹤子的回答是:其实没有。
不论人们是否加入婚姻制度,单身的女性始终会被社会的大潮流支配。
尤其对女性而言,自古以来都在寻求“她”自己的身份认同,也就是“存在的证明”,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面对这些问题,上野相对应地在《身为女性的选择》中也提出的一系列疑问:
我活着为什么需要别人的认可?
我为什么必须要对别人有用处?
难道我不这么做,就失去了活着的价值了吗?
如果不被爱,我活着就没有价值了吗?
她给出的答案一向很酷:
我才不在乎呢。
我的存在不需要别人的许可和承认。
当然,我从这本新书中也摘出了十条由上野千鹤子提出一些观点,比如:
1. 承认“我的能力有极限”,或者说有自知之明,就意味着在明白“我能做到什么”的同时,也清楚地明白“我做不到什么”。明白要将“做不到”变为“能做到”需要什么东西。如此一来,就算自己没有那个东西,只要有能力从别处得到就好了。
2.对婚姻不抱有过度的期待,反而使结婚难度下降了。
3.说出“请帮帮我”的“弱势信息公开”很重要,重在承认自己的现实。
4. “孤独”并不等同于“独自一人”。在旁人看来,相对无言的 孤独、夫妻关系的地狱、不得不与缺乏沟通能力的人共同生活的“孤 独”,都比一个人的“孤独”更难以忍受啊。
5.看见不可见的未来,这是一种能力。而踏足那个领域,也是一种能力。踏足未知的领域时,不仅要有信息,还要有自信和自尊。
6.女性也可以认为婚姻不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即使结了婚也可以走自己的女孩之路。
7. “没能树立起婚姻之外的榜样人物,是上一代人的责任”。可是,就算树立起榜样人物,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8.请先让自己具备经济实力。赚钱最要紧,千万不要放弃经济独立。
9.集体经验与个人经验是高度重合的。
10.你要是想做,就去做啊。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品方: 磨铁·文治图书
原作名:結婚帝国
译者:吕灵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