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人(1217期)首创!我国量子通信有新突破;全球首枚全3D打印火箭发射推迟至本周末;国际空间站实施轨道机动以躲避商业成像卫星
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热心。
——爱因斯坦
据航天新闻网站2023 年 3 月 8 日报道——国际空间站于 3 月 6 日调整了轨道,以避免 Satellogic 运营的一颗成像卫星近距离靠近,这是近地轨道日益拥堵的最新证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 3 月 6 日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停靠在该站的 Progress MS-22 航天器发实施了推进机动,持续了 6 分钟多一点,使该站的轨道上升,以避开该机构所谓的地球观测卫星。根据 Roscosmos 的说法,这次机动持续了 375.8 秒,使空间站的速度每秒改变了 0.7 米。
原定于北京时间3月9日凌晨发射的全球首枚全3D打印火箭——Relativity Space Terran 1,由于火箭第二级燃料温度“超过发射承诺标准限制”而被自动取消发射。
下一个发射尝试窗口已确认为美国东部时间3月11日星期六,北京时间3月12日周日凌晨。
记者3月8日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袁之良团队利用光频梳技术首次实现开放式架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完成615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上。
据了解,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和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可实现无条件安全通信。2018年英国东芝欧洲研究所提出新型双场协议,使得安全成码率以信道衰减的平方根线性下降,在无中继的情况下可突破码率界限,是实现500公里以上光纤量子通信的可行方案。
此次我国科学家首创的新架构新在何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光量子通信与器件团队成员周来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想要在北京、青岛两地之间进行‘量子通话’,过去需在遥远的通信两端之间连通‘两条路’。新架构出现后‘一条路’就已足够。”
相较之前的实验成果,量子信号光的相位漂移速率降低千余倍,大大降低相位参考光的噪声影响。
“作为世界上首个开放式架构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成功实现615公里的光纤量子通信,在量子通信的实现方案方面有了创新突破。”《自然·通讯》审稿人之一、量子通信科学家王双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新架构有助于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向千公里级别突破,为未来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量子网络奠定基础。
>End
>>>
太空与网络综合转载。来源:星星博士,国际火箭发射,科技日报。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卫星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