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平安派驻方正证券董事李岩:方正证券有"三好",未来定是另一番气象
2月28日,方正证券召开2022年业绩说明会,这是中国平安入主方正证券后的首场业绩会,也是中国证券行业2023年首场券商业绩会。
中国平安提名进入董事会的董事李岩亮相业绩会。履历显示,李岩曾在中国平安、平安人寿、平安证券以及平安理财等诸多岗位任职,而今担任方正证券董事、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以及董事会秘书等要职。
近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为此特意专访了李岩,关于他本人对方正证券的印象、从平安集团到方正证券后他的职责使命、平安集团对方正证券未来的赋能、平安证券与方正证券同业竞争问题的化解,李岩也都一一进行了回应。
李岩表示,2014年至2021年这7年由于股东的原因,方正证券经营环境历经波折,但这不改方正证券是一家好公司的事实,而且现在的状态和前景更是一路向上,亦是去年上市券商中少数利润正增长的公司。
李岩表示,中国平安派他到方正证券,主要就是分管财务并担任董秘,因为财务管理和战略规划是平安较强的领域,可以给予方正证券更多赋能;而作为董事,则需要做好股东和方正证券之间的沟通融合,目标是帮助方正证券从过去不容易的环境中快速恢复,越来越好。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今年1月9日股东大会表决通过,您已顺利进入方正证券董事会。您对方正证券的印象是怎样的?
李岩:我觉得方正证券是一个值得被市场认知的证券公司。它的年龄和中国平安一样大,都是1988年成立的,目前35岁。
方正证券有它自己的特点,但是2014年至2021年7年间,因为股东等原因,把它折腾得有点惨,但现在触底反转,前景光明。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具体展开讲,您对方正证券过往、现在的认知怎样?
李岩:从我的角度来看,方正证券有“三好”:公司本身好、现在的状态好、未来前景好。
首先,公司本身好方面,方正证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比较好的兼容性。
回头看方正证券的历史,其实就是不断收购兼并的历史。2002年,方正集团拿下浙江证券51%股权,后续更名为方正证券;2008年5月,湖南的泰阳证券风险爆发后,方正证券吸收合并泰阳证券;2014年,方正证券又收购了民族证券。
可以说,方正证券一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把浙江证券、泰阳证券、民族证券的所有人都汇合在一起,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方正证券核心管理层,以及一些业务的培育和发展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持续发展壮大。说明方正证券适应能力很强,有很强的兼容性。
其次,公司本身好方面,方正证券的学习变革能力比较强。
在过去的7年,因为只能靠自身努力,方正证券内部有非常强的学习变革能力。
此前证券行业管理费、手续费较高,日子相对好过,但方正证券却要“走起来”,让员工到外面去展业,包括与银行、保险合作,以及尝试4S店模式等,进行海量获客,现在方正证券客户量达到了1400多万,在券商中排名第八。
之后,方正证券又想到“包产到户”,让能力较强的客户经理去承包和发展固定的客户,可以给客户提供基金等多种产品,员工的能力、热情和收入都上来了,自然也就“富起来”了。
后续进入到财富管理转型阶段后,方正证券开始发展投顾团队,给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方面的投资建议,投顾团队现在超过2600人,可以说目前逐渐在“强起来”。
正是方正证券这种强变革能力,才使得公司真的能够“走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
来方正证券后,我还发现它的集中运营和变革做得很到位。例如,方正证券有380多家网点,与行业其他券商不同,方正证券没有设分公司,去掉了一切中间环节,是极度扁平化的管理方式,甚至有些突破管理极限。而借力科技手段,使得总部的指令能非常及时、准确传达下去并执行。
综合来看,我观察发现,辗转南北、历经2014年的高光时刻,又经历了7年蛰伏,但是方正证券的业务部门、中台和后台等内部文化不错,比较简单、务实、市场化、执行力强,是一家基本面、能力、队伍、文化和DNA都很不错的公司。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除了方正证券本身公司质地外,您觉得它目前的状态和未来前景如何?
李岩:方正证券目前状态不错。众所周知,这些年困扰方正证券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股东问题。但从2021-2022年底,股东的问题逐步解决,由此连带产生的风险、融资和声誉等方面的包袱,现在也已经卸载得比较干净了。
可以说,方正证券现在的股东是“豪华阵容”,前三大股东分别是中国平安、社保基金和中国信达,股权结构落定了,也很清晰。
过去几年因为股东问题,方正证券的资产负债表被“封印”了,很难获得国有大行授信,主要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融资。在完成工商变更后,方正证券资产负债表逐渐打开,例如在融资上,此前方正证券融资规模小,融资成本都在4%以上;去年发了一支私募债和一支小公募债合计募资60多亿元,新发债成本已经降至3.3%,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再看业绩方面,去年一、二级市场都不太景气的情况下,方正证券的业绩还是不错的,归属于股东净利润21.48亿元,同比增长17.88%;属于上市券商中少数利润保持正增长的券商,净利润已经连续5年保持增长,达到6年新高。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方正证券成为少数利润保持正增长的券商,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李岩:我认为核心在四个方面。
一是方正证券的存量风险已经出清,历史包袱卸下;而且风险管理夯实,去年有效规避了信用风险,没有新增风险。
二是过去经历的股东纷争、资产负债表受限等,对方正证券反而是件好事,这使得方正证券在资金使用、配置和效率方面变得更精细和稳健。去年高配债券,收益率亮眼;低配股票,下半年基本空仓,有效规避了市场波动对利润的冲击。
三是过往持续培育的业务,比如私募股权基金、投行等纷纷结出成果,开始有明显的利润贡献。
第四则是持续的成本控制和运营提效,也开始释放管理红利。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进入方正证券后,对方正证券的预期前后有什么变化吗?
李岩:我之前在中国平安的集团、保险、证券和银行都工作过,来方正证券之前是平安理财的财务总监。
从我进入北大方正集团重整项目工作组算起,到正式进入董事会也有一年多了。随着对方正证券的了解逐步加深,发现这家公司无论在组织队伍、经营管理、业务模式,都有不错的根基和特色。这是一家历经波折、苦尽甘来、触底反转的公司。是一家值得被市场发现、发掘的公司。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作为中国平安的代表,您到方正证券带着怎样的期望和使命?
李岩:我在方正证券有两个角色:高管和董事。
高管角色是财务负责人和董秘,这是平安比较强的领域,在经营管理和战略规划方面希望可以赋能到方正证券。
就董事的角色而言,除了正常的董事的责权之外,还要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中国平安与方正证券在沟通和协同上更为顺畅。其实,不仅仅平安,其他股东包括社保基金、中国信达的董事也基本都扮演这样的角色。最终目的都一样,就是要帮助方正证券从过去不容易的处境中一步步恢复,发展得越来越好。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您对方正证券目前领导班子的印象如何?
李岩: 我认为方正证券的领导班子是很市场化的,也是伴随其收购兼并过程不断发展、补充和壮大的,在困境中也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公司业绩能实现逆市增长也是公司上下一起齐心协力的结果。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紧跟国家战略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方正证券有哪些作为?
李岩:这方面我们私募股权管理子公司方正和生投资做得比较突出。
方正和生按照“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持前沿关键技术攻关;坚持价值投资和产业链投资,坚持投创新,投绿色,投早投小投长期。
到去年年底,方正和生的累计认缴规模已经有160亿元,去年4家公司IPO成功上市,6家公司报会,6单退出,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已投项目还会逐步进入收获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会充分显现出来。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券商研究所被一些券商视作成本部门,您如何看待券商研究所的定位?
李岩:我认为研究所对于一家券商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券商的机构服务业务要么是销售驱动,要么是交易驱动,要么是研究驱动,如果研究不够强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现在行业内都重视研究业务发展,有些券商研究所不仅做卖方,还要兼顾内部服务,我认为这个大方向是对的,方正证券打造大型综合类研究所的定位也不会变。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未来方正证券的战略方向是怎样的?有怎样的预期?
李岩:方正证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财富管理特色鲜明、高质量发展的大型综合类券商”,这需要有效落实“快速发展、高效经营、扬长补短”的经营方针,积极把握机遇、拥抱变革。
在“快速发展”方面,财富管理、投资交易、投行、资管等业务要轮番发力,实现快速发展,提升市场份额,持续打造新引擎。
在“高效经营”方面,股权结构清晰后,资产负债表要进一步打开,通过优化资产配置,盘活沉淀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产收益率,依托科技赋能,提高利润率。
在“扬长补短”方面,主要是要借助各个股东的赋能,依托各家股东在生态场景、金融科技、管理机制、机构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去发展。我想方正证券的未来肯定是另一番气象。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进入方正证券后,如何看待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证券,两家是否可以互相协同和赋能?
李岩:我觉得两家公司都是好公司。平安证券也很有特色,在行业里是一匹黑马。
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帮助方正证券越做越好,因此在很多方面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果某方面都做得好,那就强强联合;如果一方更强,那就做好协同,扬长补短。现在基本是这样一个逻辑,后续还需要因地制宜,持续探索。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中国平安最终仍然要面对“一参一控”的问题,平安证券与方正证券同业竞争的问题,这个怎么办?
李岩:对于同业竞争问题,方正证券会与各方一起,在维护广大股东尤其中小股东利益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和指引,合法合规开展相关的工作。后续有新的进展,我们会及时告诉大家。
但同时,不管在何种情况下,相信中国平安、社保基金、信达等股东方和投资人会在业务生态、金融科技、经营管理、系统平台、机构服务等多方面对方正证券进行全面赋能,快速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新股东的落定,目前已经初步展现出了效果。
校对:苏焕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