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历史工程,搞了一个大动作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把“国防工程”装进手机
作者:杔格
制图:捞饭 / 校稿:朝乾 / 编辑:汑洛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今年3月31日正式出炉。对照名单,如果问哪个项目最难读?那么莫过于“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孔雀河沿线分布着11座烽燧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只是其一
(横屏观看)▼
它也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新疆段)项目的重要点段,其名称对包括文博考古领域研究者在内的大部分人而言,都是极为拗口。
别说是“克亚克库都克”
就算最著名的“克孜尔尕哈”也很难读顺溜
(新疆阿克苏库车,图:图虫创意)▼
如果对新疆地名、维吾尔语、蒙古语不熟悉的人,能够在连读5遍以内,以正确的读音通顺读出并正确断句,就很不容易了。这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明确烽燧为唐代安西四镇的焉耆镇楼兰路属下的“沙堆烽”故址。
“克亚克”是一种水草,“库都克”是水井
合起来就是水井边长着茂盛的克亚克草
(图:长光卫星)▼
新疆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不稀奇。但是,这是自1990年首届“十大”评选以来,首个入选的长城资源考古项目,且非长城墙体本体,同时还在新疆境内,时代还是唐朝。多项条件综合下,就使得该项目的意义变得极为特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公众对长城的传统认知。
一般而言,公众对于长城的认识较为狭窄。大多认为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代表的明代包砖长城墙体才是长城,至于与其配套的烽燧(烽火台)、城堡等独立单体的长城资源,往往忽视。
金山岭长城也是熟悉的面孔之一
(北京密云与河北承德滦平交界,图:图虫创意)▼
地域方面而言,人们对于长城资源所处的地点认知,往往都是内蒙古及其周边传统汉地省份,至于新疆,却很少被考虑。
还有年代方面,以往人们认为唐朝并不属于修建长城的朝代之一,而30多年来首个入选“十大”的长城资源项目,却出自唐代,直接打破了人们的固有印象。
新疆境内的诸多烽燧遗址
均被列入长城资源,例如吾塔木烽燧
(新疆巴音郭楞若羌,图:杔格)▼
新疆“沙堆烽”,颠覆了人们对长城的潜意识想象,而对于长城的了解,还未终结。
新疆地区以烽燧为主
(左滑观看中国长城资源总览图)▼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长城
1987年,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长城的价值与特征评价为:
“长城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是中国古代中原帝国远大的政治战略思想、以及强大的军事、国防力量的重要物证,是中国古代高超的军事建筑建造技术和建筑艺术水平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保护国家和民族安全的无以伦比的象征意义。”
虽然世遗委认定中国长城共涉及17个省份
但被列入世界遗产点的长城资源并不多
(横屏观看)▼
可以说,这个综述性的评价,代表了外国人对中国长城的普遍看法,无不尽溢美之辞。当然,这里自然并不包括一些别扭的“外国友人”。
接待过5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八达岭明长城
可以说是长城精华中的代表
(北京延庆,图:图虫创意)▼
根据评定准则,能够成为世界遗产,必须具备“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的相关条件。
这一层面,世遗委也认定了中国长城符合的世界遗产价值标准,共包括5点(仅不包括全6点中的标准Ⅴ.):
标准Ⅰ.明长城是绝对的人类杰作,不仅因为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伟大项目,也因为建筑自身的宏伟壮丽、堪称完美。是从月球上可以看到的、人类双手在地球上建造的唯一作品。长城分布于辽阔的大陆上,构成了融入景观的、完美的建筑典范。
“九边”绵延之广,从辽东虎山到甘肃嘉峪关
三处被列入“中国长城”项目的遗产点
它们正是明长城的山海关、八达岭、嘉峪关▼
标准Ⅱ.春秋(及战国)时期,中国人运用成熟的建造理念和空间组织模式,在北部地区修筑了军事防御工程,修建长城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播。
代表性的就是秦、赵、燕三国的北部长城
例如疑似为高阙塞的达巴图古城遗址
一直从战国沿用到了汉代
(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图:杔格)▼
标准Ⅲ.现存在甘肃省、修筑于西汉时期的夯土长城和明代令人赞叹、闻名于世的砖砌长城同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非凡见证。
比如著名的敦煌汉长城
(甘肃酒泉敦煌,图:图虫创意)▼
标准Ⅳ.中国长城这一复杂且历时悠久的文化遗产是军事建筑群的突出、独特范例,它在2000年间服务于单一的战略目的,同时它的建造历史表明了军事防御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对政治背景变化的适应性。
长城也具有服务于政治的经济等衍生功能
例如明代隆庆和议之后,蒙汉之间互市
大同镇的镇宁楼(马市楼)便是见证者
(山西大同左云与内蒙古乌兰察布凉城交界,图:杔格)▼
标准Ⅵ.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无以伦比的象征意义。它防御了侵扰,并在少数民族习俗中保留了主体民族的文化。由于其建造过程艰难困苦,因此长城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诸如汉末文学家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以及明代的通俗小说等。
部分北方民族也修建了长城
或与其功能相似的军事设施,例如金界壕
(内蒙古锡林郭勒苏尼特左旗,图:杔格)▼
当然,这五点标准在今日看来,部分观念与事实在2022年的视角下已经落后了。
尤其是标准Ⅰ.中的“中国长城是从月球上可以看到的、人类双手在地球上建造的唯一作品”,存在极大谬误。
这个说法,来源于1754年英国古物学家威廉·斯图科里写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中国长城的长度在地球表面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可能从月球上也能看到。”
最先提出这一说法的反而是西方人
他们当时对长城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
(威廉·斯图科里,图:Richard Collins)▼
久而久之,经过广泛传播,或者说是以讹传讹,原文的“可能”被抹掉了,人们都相信了这个描述,最终还进入了官方文件。然而根据科学论证以及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亲历,证实了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说法。
月球上拍摄的第一张地球照片(地出)
出自阿波罗飞船8号航天员威廉·安德斯之手
无法看到地球上的任何人造物(图:NASA)▼
另一点是标准Ⅱ.中关于周代长城的表述,未考虑诸侯互防长城,造成中国长城的总体表述缺乏完备性。这是因为中国最早的长城,无论是楚长城(方城),还是齐长城,均属于诸侯国之间互防长城的范畴。
齐长城的东起点(已修复重整)
(山东青岛黄岛,图:杔格)▼
长城内外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时空跨度,成为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
长城的影响并不局限于长城本身及以内地带
对于长城以外地区同样具有影响
它塑造了以呼和浩特、包头为代表的一批塞外城市
(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图:图虫创意)▼
从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论述长城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到中国军民在山海关、古北口、喜峰口、平型关等长城沿线英勇御敌,一曲《长城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唤起了无数中华儿女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昂扬斗志,长城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现今的平型关已经重整
(山西大同灵丘与忻州繁峙交界,图:杔格)▼
基于长城的内涵因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于2019年正式提出,在推进建设中,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于去年年底公布。
其构成以秦汉长城、明长城主线,与抗日战争、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存在直接关联,以及具有文化景观典型特征的代表性段落、重要关堡、重要烽燧为主,共计83段/处,明长城喜峰口段便是其一。
喜峰口至少占了上述四个条件
明长城主线、抗日战争、重要关口
与潘家口水库结合的文化景观
(河北唐山迁西与承德宽城交界,图:图虫创意)▼
去年,在福州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中国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
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于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保护长城,加我一个”公益活动所执行的喜峰口西潘家口长城修缮项目,就作为长城研究型保护示范项目之一,在大会上进行了专门解读。
去年福州大会,泉州项目是主角之一
但其它项目的后续工作也值得被看见
(潘家口水长城,图:图虫创意)▼
长城保护的原状保护总体策略和保养维护、局部抢险、严控修复的工作方针,也就是“最小干预”原则的新理念得到了世界认可,它早已替代了“修旧如旧”的老观念。
“修旧如旧”理论,会对文物原状产生干扰
“最小干预”原则,则尽量不改变文物原状
(图: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把“国防工程”装进手机,分几步?
与现今众多的文物古迹修缮项目类似,喜峰口长城也需要在先期进行考古及数字化项目采集工作,以便为之后的具体修缮提供最佳方案。
然而,大部分项目在完工之后,采集到的数据成果往往进入了各地文管所的档案室落灰,再次启封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比如与长城修缮项目相似的点云数据
最终结局往往是静置在档案室了▼
喜峰口长城项目,则全然不同。从2014年开始,腾讯就在持续推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助力长城的保护与修缮。
对点云图进行场景编辑应用▼
去年9月,一个全新的项目在腾讯内部悄然发生了,他们对将近一公里左右的喜峰口长城,进行了超写实的数据扫描和资产重建,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1:1还原展现长城真实细节和信息。
这是用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将长城的真实现状展现出来,然而这还不是最终目标。
场景还原的相似度非常高了▼
他们的最终目标,其实是用一种更加互动和生动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体验门槛,向更多人传递和普及长城关联文化以及修缮知识。
另一种方式了解长城修缮▼
因此,腾讯还首次将云游戏技术运用到文保领域,让用户在手机上也能体验到电影级画质,在手机上就能沉浸感受长城真实场景,像玩游戏一样,在里面自由探索、互动,按照自己兴趣了解长城的相关知识。
真实场景般的体验▼
几个数据值得重视,根据长城资源认定结论,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15个省份,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2016年底,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各省份长城资源比例数据
(横屏观看,数据来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长城项目组)▼
其中位于河北的喜峰口长城,其实只是两万多公里的极小部分,那么我们如何了解其它长城呢?
在长城圈子里有一个“著名定理”,这就是“谁说自己把所有长城都走了一遍,那他绝对是骗子,没有例外”。这是因为长城体系过于庞大复杂,除了各时代有不同的平行线路修建外,每个时代修建的长城或多或少会存在各种分支。
诸多长城分支的交会点形成了各种“结”
例如明长城大同镇山岩村的“丰镇北结”
大准铁路穿越附近三段长城的结合地带
(山西大同新荣与内蒙古乌兰察布丰镇交界,图:杔格)▼
举个例子,或许你从山海关或者是虎山一直到嘉峪关(山海关到嘉峪关大约需要500多天),能够把明长城主线全部走一遍,但是要想把明长城的所有分支全部走完,就更难了,再加上其它朝代,就是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如果以明外长城主线为标准
青海的明长城就走不到了
(青海西宁大通,图:杔格)▼
一个人不能完成,但是一个团队呢?天津大学张玉坤教授的团队,便运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低空信息采集技术,经过四年多时间,首次对明长城全线进行了无盲区记录和展示工作,完成了明长城全线所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了4000多公里长城图像与三维数据的覆盖。
宏大的数据量,制作颇为不易▼
张玉坤教授对这个复杂巨系统评价道:“除了军事聚落的屯兵系统,还有烽传信息系统、驿传交通系统、军需屯田系统、互市贸易系统等诸多子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巨系统和秩序带。”
他们所建立的“明长城全域空间数据库”和“明长城全线图像与三维数据库”,则是巨系统和秩序带的集中体现。
张教授主持建立的这套明长城“巨系统”
可以说是在长城研究业内非常出名了
今日终于面向公众开放(图:云游长城Pro)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网址:https://thegreatwallpro.cn/)▼
今天,「云游长城」小程序也正式上线,整个小程序除了可以像游戏般地游览喜峰口西潘家口长城外,还将张玉坤教授耗时数年的“长城巨系统”成果中的知识体系整合了进来。
小程序功能多样
“体验”潘家口长城修缮,只是其一
“长城巨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了解」一栏▼
这可以说是目前和长城有关的最全面和权威的知识图谱,在这里就可以了解包括长城排水口的分布、礌石孔、破损敌台、射孔、箭窗、刻字砖和敌台入口等等,以往不了解的长城细节介绍。
以游戏体验的角度了解各种长城硬知识
所有细节均有一线长城研究人员把关
以往在长城圈子内比较知名的各种细节
这次竟然以游戏的方式得以呈现▼
伴随着「云游长城」小程序的正式上线,喜峰口长城作为数字资产来展示“看不尽的长城”的代表,将为公众开启一扇了解真实长城的大门,让人们知道“长城不止有八达岭”、长城也不止那一两个能吸引较多游客的景区,还有99%的长城段落也值得人们关注。
小程序传送门▼
【今日福利】
本次推送也有福利!~截止6月13号18:00,局长将挑选留言区排名第4、8、12、16、20位的粉丝,每人赠送球局精美图书一本!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 推广 -
END
扩展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