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风尘女、华裔学生、卧底警察,以命接力,35年后终扳倒恶魔警长

风尘女、华裔学生、卧底警察,以命接力,35年后终扳倒恶魔警长

社会

上篇我们介绍了萨莉-安妮的生平以及明星警长罗杰森一手遮天的黑暗罪行(男友被谋杀,风尘女上节目揭露警长是黑帮老大,语惊四座),这一篇将讲述萨莉-安妮、卧底警察德鲁里等人,是如何经过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付出巨大的代价,终于让罗杰森受到法律的惩罚。‍‍‍

(字数:10,112)

《60分钟》

一周之后,萨莉-安妮来到了《60分钟》的演播室,把自己所知的一切,全都讲述了出来——这就是我们开篇提到的那场惊天采访。


一个因为吸毒和卖淫而名声扫地的妓女,在全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上,控告一个公共形象完美无缺的英雄警长谋杀、贩毒、组织抢劫——这简直就像一则好笑的天方夜谭,或者荒谬的妄想。然而,萨莉-安妮看似令人难以置信的话语里,却有着某种让人不得不相信的东西。


雷·马丁回忆说,萨莉-安妮虽然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但态度非常直率,她在电视上公开承认自己吸毒、以卖淫为生(这在1980年代初是不可想象的),还能说出很多明确的细节。更重要的是,萨莉-安妮这么做,除了致命危险,不会给她本人带来任何好处。


诚然,她会得到公众瞩目,也许因此出名。“人为名亡”的案例确实存在,但极少有人,会仅仅为了博人眼球,一开始就会拿自己的生命做筹码。


萨莉-安妮的女儿莎莎,在日后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母亲是个非常勇敢、也许还有一点天真的人,她也许认为,公众的瞩目会保护她的安全。”


(成年后的莎莎接受采访)

但媒体的瞩目永远转瞬即逝,当她离开了公众的视线,保护也会随之消失。而且这种暂时的“安全”,还可能更加激怒对方。所以乖乖闭嘴隐姓埋名,大概才是最安全的选择,就像萨莉-安妮在接受采访时自嘲的那样,“我应该赶紧逃到国外去。”


但她并没有——上节目之前,她曾告诉沃伦的父亲:“他们是饶不了我的。”她还给前夫布莱恩写了一封信(此时莎莎已被送到奶奶家抚养),信上写道:“如果我出了什么事,请答应我,一定要好好把莎莎抚养成人……”


也许可以这样说,萨莉-安妮明确地知道,上《60分钟》接受采访,是最最危险的一个选项,但她仍然这样做了。


沃伦·兰弗朗西绝不是一个正人君子(萨莉-安妮在采访时,也坦率地称他为“罪犯”),但他或许是萨莉-安妮有生以来,唯一对她温柔以待(甚至某种程度上说,给予了她救赎)的男人。


这个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谋杀,无疑会让萨莉-安妮的心中,充满了难以消解的愤怒和痛苦,但她的所作所为,却绝不仅仅是“为真爱复仇”而不惜一切、不顾死活的癫狂,而是有着更深层、更复杂的原因。


(案发现场)

萨莉-安妮来自一个所谓的“机能不全家庭”(dysfunctional family),是个典型的“问题儿童”,然而,虽然“堕落”进了地下社会,但出身相对富裕、接受过良好教育的萨莉-安妮,依旧带着中产阶层对秩序的信仰,依旧遵守着某种法则(即使这个法则是地下社会的“盗亦有道”)。


她在采访时说:“我贿赂警方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了,我原本愿意继续下去,因为这是通行的法则,是你生存下来的方式。”


在萨莉-安妮看来,自己和沃伦完全“按照规矩办事”,罗杰·罗杰森却撕毁了“契约”——这是压垮萨莉-安妮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很多方面看,萨莉-安妮毫无疑问是一个受害者。从少女时代起就遭受情感忽视和虐待、以及司法不公和黑幕,让她积攒了太多无法宣泄的不平和怒火,虽然她可能告诉自己,“这是我存活下来的方式”,以此来合理化她遭受的不公,但这种隐忍最终到了极限。


于是,她用一种决绝的、声嘶力竭的方式,宣泄着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当警察同时成了法官、陪审团和行刑人,那么必须有人站出来,必须有人说点什么,必须有人试着阻止这种事的发生。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是谁,就算他们是毒贩、是杀手、是小偷,每一个人,都有资格被公正地对待。”


萨莉-安妮的目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复仇,还是为了“那些同样的受害者,以及未来那些可能的受害者们”,讨回一种“公道”(justice)——不惜任何代价。


而她也的确为此付出一个吹哨人的终极代价。


尾声的序幕

主持人雷·马丁将采访录像交给自己的上司,看完之后上司问他:“你相信她说的话吗?”


“我相信。”


上司点点头:“我也相信。”


因为这场采访过于“富有争议”,最终只播出了一小部分,全部录像的拷贝交给了新南威尔士州警察内务部(调查警察内部违法违纪行为的部门),但播出的片段仍然令举国哗然。


犯罪作家约翰·戴尔回忆说,他当时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个姑娘活不长了。”


(约翰·戴尔后来为萨莉-安妮写了一本著名的传记)

不过,这场采访不是萨莉-安妮这时期唯一做的事,1981年7月15日,她在父亲杰克和一名援助律师的陪同下,前往新南威尔士州警察总部的内务部,说出了以下的证词:


“我会告诉你们一切......


我有以下犯罪记录:31次卖淫罪,在切姆斯福德医院对我‘精心治疗’之后,我又有2次因非法持有大麻和1次吸食海洛因被捕,我向警方支付了大量金钱,以“影响”判决结果……


从事卖淫活动期间,我在10 年多的时间里,定期向刑警队成员们付款……


我相信新南威尔士缉毒小组和武装劫持小组,都是彻头彻尾的腐败分子,他们从事的,正是他们本应制止的活动(缉毒小组贩卖毒品,武装劫持小组组织武装抢劫)……”


在这之后,萨莉-安妮接受了大量采访,而罗杰·罗杰森则坚称自己的清白,将萨莉-安妮对自己的指控,轻描淡写地归结为一个瘾君子的妄想。


然而出乎罗杰森意料的是,两个新证人的出现,让这起“自卫杀人事件”出现了逆转。


(萨莉-安妮的采访播出后,报纸对此案的报道也出现了不同的口径)

这两个证人名叫玛丽·麦克艾霍恩(Mary McElhone)和简·希利(Jane Healy),这两人是室友,都是悉尼大学的学生,沃伦·兰弗朗西被杀那天,她们都在家,并且清楚地听到了前后两声枪响。


两人一致表示,两声枪响之间,至少间隔11分钟。


1981年11月,迫于舆论压力,死因裁判法庭(Coroner's Court)对沃伦·兰弗朗西枪杀案重新调查时,两个姑娘也勇敢地出庭作证。


简·希利回忆说:“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意识到:警察也可能撒谎。”


(玛丽和简,左边是玛丽)

这两个姑娘的证词,对罗杰·罗杰森的说辞显然是致命一击:如果他是出于自卫、在千钧一发之际连开两枪,那么两枪之间为何会相隔时间那么长?


虽然陪审团不再相信罗杰森开枪是出于自卫反击,但最终法院还是裁定,他的确是在执行公务,应当无罪释放。


然而,这件事让罗杰·罗杰森完美无瑕的职业形象,第一次染上了“污点”,以萨莉-安妮的采访为起点,新南威尔士警方内部各种深藏的腐败,被不断揭发出来。


最终独立反腐败委员会(ICAC)和伍德皇家委员会(Wood Royal Commission)成立,对新南威尔士州的警察腐败问题进行调查。


若干年后,罗杰·罗杰森依然心怀恨意地表示:“就是(沃伦·兰弗朗西)那个小臭虫,让我的职业生涯滑向了深渊。”


但让他职业生涯完结的,不是任何一个“臭虫”,而是一位好警察。


好警察,坏警察

迈克尔·德鲁里(Michael Drury)是新南威尔士警方的一名卧底警察,他的工作,是伪装成帮派分子,调查新南威尔士州的地下毒品网络。1981年,年仅28岁的他,就得到了警界最高荣誉的彼得·米切尔奖。


(年轻的迈克尔·德鲁里)

1984年,迈克尔·德鲁里潜入墨尔本的地下社会,对一个名叫艾伦•威廉姆斯(Alan Williams)的毒枭进行调查,就在他获得了充分的证据,准备对他立案的时候,有人向他传话:


罗杰·罗杰森要见他,和他谈谈“墨尔本的案子”。


罗杰森和迈克尔从未有过交集,和艾伦•威廉姆斯的调查案也压根没有关系(罗杰森属于武装劫持小组),迈克尔·德鲁里的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艾伦•威廉姆斯)

像迈克尔·德鲁里这样的年轻警察,是无法拒绝罗杰·罗杰森这样一个“明星警长”的,于是他随机选了一个时间,来到罗杰·罗杰森的办公室。


罗杰森坐在办公桌前,一边誊写卷宗,一边轻描淡写地对迈克尔表示,自己从墨尔本那边“接到了消息”,如果迈克尔愿意“修改一下证据”,他会收到15000-25000澳元的“辛苦费”。


迈克尔·德鲁里回忆说,“一个人得非常非常强大和坚定,才能拒绝罗杰·罗杰森”,因为罗杰森在警界高层有许多“好朋友”,这让他在警界拥有远远超越职衔的权利和影响力。


更可怕的是,罗杰森有着双重面孔,他一方面非常有魅力、非常聪明、机智健谈,很容易让人沉浸在他的个人魅力之中;另一张脸则阴狠无情,给人强大的压迫力,会让穷凶极恶的罪犯都为之瑟瑟发抖——无论哪张面孔,都很容易让人为之陷落或屈服。


但德鲁里不假思索地拒绝了罗杰森的“提议”,转身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在这之后,他又拒绝了很多次。但他无法举报罗杰森“试图贿赂自己”,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他的话。


不久之后,德鲁里在艾伦•威廉姆斯调查案中的线人,被发现死于吸毒过量(然而他从不吸毒),接下来另一个卧底同事,也莫名其妙地死于非命(背部中了两枪,明显不是自杀),此时撤案的“阻碍者”,只剩下迈克尔·德鲁里一个人。


1984 年6月6日晚上6点,德鲁里和家人一起在悉尼家中吃晚饭。此时他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大的三岁,正坐在餐桌边的宝宝椅上,乖乖地让父亲喂饭,迈克尔的妻子则在不远的客厅给八个月的小女儿喂奶。


(迈克尔和大女儿)

晚上6点10分左右,迈克尔站起身,来到厨房的窗户前,从锅里盛了一碗鸡汤,就在这时,伴随着玻璃碎裂的声音,一枚子弹打中了迈克尔的腹部,紧接着,另一枚子弹从他心脏边缘穿过。


迈克尔·德鲁里记得,自己匍匐在地板上,耳中尽是两个女儿的哭嚎声,他就这样失去了意识,脑海里最后的念头,就是想要亲吻两个女儿,好让她们停止哭泣。


(案发现场)

德鲁里失血过多,性命危在旦夕,悉尼市民们在医院外排成了长队,自发为稀有血型的德鲁里献血。德鲁里昏迷了整整十天,当最终清醒过来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必须说出罗杰·罗杰森的名字了。


然而德鲁里的话,却被认为是无端的恶意指控,他的一个上司(也是罗杰森的私人好友),甚至将他从病床上拖下来,破口大骂他是“叛徒”,并威胁要将他开除。


犯罪作家和记者邓肯·麦克纳布(Duncan McNab),当时是新南威尔士州警方内务部的警探,他回忆说,自己的上司对德鲁里的陈述的态度也是:“哦,伙计,不可能是罗杰,他是个很好的家伙啊!”


很多时候,警察组织是一个相当“排外”的团体,一方面,它会在与其他组织的打交道时,极力维护自己的“领地”;另一方面,如果有人质疑自己队伍中的“榜样”,就很容易被其他人员基于所谓的“团队精神”群起而攻之,被划为叛徒。


很大程度上,罗杰森能够长期以来为所欲为,正是因为警察队伍的“团队精神”以及“好警察光环”的保护。后来参与调查此案的邓肯谈到,即使面对难以辩驳的证据,警察内部仍然将罗杰森视为一个“误入歧途的好警察”,拒绝承认警察队伍中会有这样一个“佩戴警徽的连环杀手”。


(邓肯日后写了一本关于罗杰森的传记,并受到了后者的死亡威胁)

身在缉毒小组或是武装劫持小组,警探们面对的诱惑是巨大的,就像邓肯所说,从一个案子中获得的物证,其价值可能超过一名警探一辈子的工资。


所以这样的部门,腐败和违纪事件时有发生,但罗杰森并非是一个坠入泥淖的好警察,他从本质上就是邪恶的,警察工作只不过是最能让他杀人越货而轻易逃脱的职位。


如果研究罗杰森早期的采访(那时他的公共形象还完美无瑕),在他极富魅力的谈吐里,依旧掩饰不了某种非常冰冷的东西。


他会以自己击毙犯罪分子为傲,并称这些被击毙的犯罪分子为“人渣”和“害虫”,这种贬损性的称谓,仿佛是他“嫉恶如仇”的证明,但其实透露出的,是他高高在上的自大和冷漠——或者可以这样说,在罗杰森看来,所有人(除了他自己)的生命,都是不值一提的“消耗品”,警察这个职业,正可以让他可以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号,名正言顺地草菅人命


所幸在警察队伍中间,也有不少人相信迈克尔·德鲁里,这些人大多是和他共事过的同事,他们自发地轮流守候在医院,以防杀手再次行凶。正如他们所料,那位未知的杀手,的确又一次潜进了医院,在发现守候在那里的警探后逃之夭夭。


一个功勋卧底警探,在自己的家中,当着自己妻儿的面被射杀(未遂),这件事让公众的承受力达到了极限。1984年11月30日,罗杰森被停职,1986年4月11日,他被新南威尔士州警察部队解雇。


罗杰森依旧对这起指控矢口否认,面对媒体的诘问,他一律避而不答,也因此获得了“躲闪者”(The Dodger)的称号。


(被媒体围攻的罗杰森)

1988年,迈克尔·德鲁里调查的那位墨尔本毒枭艾伦•威廉姆斯终于被捕,他主动认罪,并供认说,1984年的时候,自己和罗杰森,分别支付了50000澳元,给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弗·戴尔·弗兰纳里的职业杀手,让他“做掉”迈克尔·德鲁里。


弗兰纳里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职业杀手,是不少案件的嫌疑人,可是,他早在1985 年5 月就已经“人间蒸发”,最后一次被人看见时,他正和一位“认识的警官”,一起坐进一辆警车。


(克里斯托弗·戴尔·弗兰纳里)

1989 年 11 月 20 日,由于缺乏关键证据和证人威廉姆斯“可信度不足”,迈克尔·德鲁里谋杀未遂案中,罗杰森被宣告无罪,此案至今仍为“悬案”。


萨莉-安妮之死

迈克尔·德鲁里被杀未遂案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萨莉-安妮当年采访时的说辞。她成了一名自由记者,为几家月刊撰写文章,虽然仍然挣扎于海洛因成瘾,但她的生活似乎正在好转。


然而,1986 年2月6日这天晚上,萨莉-安妮接到了一个电话,便匆匆出了门。第二天早上,一名遛狗的男子,在悉尼百年纪念公园(Centennial Park)的池塘里发现了她的尸体。


(萨莉-安妮的尸体被抬出池塘)

最初的尸检结果,认为萨莉-安妮死于吸毒过量,但之后详细的尸检表明,萨莉-安妮的颈骨有断裂——她死于扼杀。


内迪·史密斯被视为首要嫌疑人,他接受了多次询问,但他声称,萨莉-安妮被杀那晚,自己和妻子呆在家中。


三年之后,随着独立反腐败委员会(1989年)和伍德皇家委员会(1995年)的成立,内迪·史密斯也成了一个污点证人。


他指证罗杰·罗杰森和其他涉嫌腐败的警察,以此获得除谋杀外所有罪行的豁免权。他在供述中称,他和小弟们在20世纪80年代犯下了的罪行,其收益高达2500万澳元(约等于现在的6375万澳元)。


(成为污点证人的内迪·史密斯)

1989年,内迪·史密斯被判终身监禁,服刑期间,他曾向一名狱友供认(这份供认被秘密录了音):


杀死萨莉-安妮的就是他本人,自己按照罗杰森的吩咐,把萨莉-安妮叫到了百年公园,从背后袭击了她,先是打了她一拳泄愤,接着掐住她萨莉-安妮的喉咙,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六分钟,之后史密斯将尚未断气的萨莉-安妮拖进了池塘,将她的头按入水中……


内迪·史密斯还告诉那位狱友:“掐死一个人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然而)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令人满意的事情。”


不过,史密斯后来否认了这份证词,声称自己明知道被录音,这么说只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新书《捕杀自己人》。


(《捕杀自己人》)

罗杰·罗杰森在萨莉-安妮死后接受了采访,并发表了如下的评论:


“当我得知萨莉-安妮被谋杀后,我感到十分震惊,我认为,就因为她是一个很好看、有魅力的小妞,所以她赢得了很多人的同情,包括公众和媒体的同情,但她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婊子罢了……”


1996年9月,内迪·史密斯被指控谋杀萨莉-安妮,但在1999 年被宣告无罪。2021年9月8日76岁的内迪·史密斯在长湾监狱医院去世。


时至今日,无人为萨莉-安妮的死负责。


(萨莉-安妮)

1989年,罗杰·罗杰森在用假名存钱时,被银行的摄像头拍摄下来,他以妨碍司法公正的罪名被捕,并最终服刑四年。但除此之外,这位绰号“躲闪者”的前警长,成功地躲闪掉了对自己的所有重罪指控。


被从新南威尔士州警察部队解雇后,罗杰·罗杰森成了脱口秀演员,在一个名为《好、坏、丑》(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的节目中,讲述自己的“警察传奇”,因为他臭名昭著的“贪污警察”的身份,这档节目人气十分火爆。


(罗杰·罗杰森成了脱口秀演员)

2005年2月17日,罗杰森和第二任妻子安妮·梅洛科(Anne Melocco)因伪证罪被捕,但他一年后就被释放,出狱之后,他又恢复了自己的演出事业。


2008年,罗杰森开始为报纸写评论,还在第二年出版了一本关于自己警察生涯的自传,名为《黑暗面》(The Dark Side),在签名售书的时候,他在给一位“书迷”的题词中吹嘘道:


“我枪法很好,只需三枪,我就能杀死三个人。”(在他做警察期间,至少“击毙”过三个抢劫犯)


(罗杰森的题词)

然而,就在所有的故事,似乎都将以这种遗憾的方式结束的时候,罗杰·罗杰森又杀了一个人,而这一次,“躲闪者”的好运到了头。


(罗杰森和第二任妻子安妮·梅洛科)

想当黑帮的大学生

时间来到2014年,20岁的杰米·高(Jamie Gao),是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他来自一个富庶的华裔家庭,喜欢唱歌,时不时和女朋友在社交媒体上秀个恩爱,似乎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年轻人。


(杰米·高)

然而,杰米·高却有着谜一样的另一面。他曾被指控因为情场纠葛,绑架和袭击了另一个同学,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新晋毒贩,“主打商品”是冰毒。


据说,他的家庭和香港某帮派(案发之后,澳大利亚警方和大部分媒体报道,都将其称为“三合会”,真实情况未知)有些瓜葛,杰米·高似乎是从那里获得了进货渠道。


不过,杰米·高的志向更为远大:他想打入悉尼地下社会,成为一名黑帮。这样的年轻人,似乎也是当今澳大利亚有志于“地下事业”的群体的代表:年轻、聪明、受过教育,想要赚大钱。


然而,就像卧底警察迈克尔·德鲁里说的那样:一个20岁的年轻人,可能会做出不少在普通人看来“罪大恶极”的事情,但在真正的帮派分子和罪犯的眼中,这样的年轻人(而且每个时代都不断涌现),永远都只是砧板上待宰的羔羊。


(梦想成为黑帮的杰米·高)

2014年春天,杰米·高向朋友们吹嘘,自己获得了一个“新人脉”——进入悉尼地下社会的敲门砖。


这个“新人脉”是一个名叫葛伦·麦克纳马拉(Glen McNamara)的前警察,葛伦·麦克纳马拉是个自我标榜的“吹哨人”、“反毒品/反腐败”的清廉警察,他还写了两本书来宣传自己的高风亮节(这两本书都卖得不咋地)。


2014年初,麦克纳马拉正经历一场不太友好的离婚诉讼,急需用钱,他受雇给一位律师做私家侦探搜集证据,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给自己朋友做翻译的杰米·高。


(葛伦·麦克纳马拉)

2014年5月19日晚上8点,麦克纳马拉和杰米·高在悉尼郊区的美瑞迪酒店(Meridian Hotel)见了一面(之前还有几次会面),两人进出酒店时都刻意分别行动,但闭路电视还是捕捉到了他们在一起商谈的画面。


第二天(5月20日)上午11点37分,麦克纳马拉在购物中心用公用电话联系了杰米·高。不久之后,杰米·高给麦克纳马拉发了一条短信,问他是否愿意共进午餐?麦克纳马拉回答:“我食物中毒了,无法离开浴室。”杰米·高则回复:“没关系,那我就和女朋友在一起好好学习吧。”


这段看似匪夷所思的对话,实则是毒贩之间的“暗号”,意思是:交易正常进行。


下午1点35分,杰米·高开着一辆白色日产汽车(Nissan),车里还有另外两名男子。他们来到悉尼西南郊区的帕兹托(Padstow),杰米·高只身下了车,坐进了麦克纳马拉的白色福特汽车,另外两个人留在车里。


下午1点45分,麦克纳马拉和杰米·高开车来到一家大件寄存公司“Rent A Space”,一同走进了803号仓库。


(两人一起走进803号仓库)

几分钟后,闭路电视的画面上,又出现了另一个人。这个人独自走来,轻车熟路地进入了803号仓库,他行走的时候,有明显的跛足,新南威尔士州警局的很多老警员们,一眼就认出了他——罗杰·罗杰森。


(罗杰·罗杰森)

下午1点58分,罗杰森独自离开仓库,开了一辆白色汽车,正是杰米·高在1点35分坐上的那辆车——麦克纳马拉的白色福特。


随后,罗杰森把这辆白色福特停在仓库外面。20分钟后,麦克纳马拉在罗杰森的协助下,将一只冲浪板(装在银色的外罩里),放进这辆车的后备箱,那只冲浪板似乎很沉很沉。


2014年5月25日,警方在麦克纳马拉的游轮上缴获了2.78公斤冰毒,他以涉嫌谋杀和贩毒的罪名被捕。


第二天,新南威尔士州克罗纳拉海滩(Cronulla Beach)附近的渔民,发现了杰米·高的尸体,尸体被白色的绳子捆在冲浪板上,外面还裹着蓝色的防水布。


(杰米·高的尸体被发现)

2014年5月27日,罗杰·罗杰森在自己的家中、在各大媒体无数闪光灯的见证下,被带上了警车。


为什么两个前警察,敢于在无数电子监控的注视下作案?其实对罗杰·罗杰森来说,这些“新潮”的设施,一直是他的盲点(在此之前,他唯一一次被抓住把柄入狱,也是因为在银行用假名存钱时,被闭路电视拍到了而浑然不觉),可以说,这位“(前)老派警察”在这方面的反侦察意识的确很淡薄。


(罗杰森在各大媒体无数闪光灯的见证下,被带上了警车)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警方此次的反应速度很迅速,在杰米·高失踪的第二天(他的女朋友立即报了警),警方就调出了关键性的监控画面。警方后来也承认,杰米·高一直处于警方的“监控”之下,所以才对他的失踪应对得如此迅速。


不过重要的一点,是麦克纳马拉在用自己那艘游轮抛尸时出现了失误:杰米·高的尸体,本来按计划应当沉入海底,如果那样的话,这个20岁的年轻人,也会像之前的职业杀手弗兰纳里那样,神秘地“人间蒸发”,这起案子也会因为缺少关键性证据,成为又一个无头公案。


(与罗杰森有关的谋杀和谋杀未遂案)

罗杰·罗杰森和麦克纳马拉都不承认自己杀人,彼此指责对方是真凶,对杀害杰米·高的动机也闭口不言。媒体对此比较主流的一种猜测是:


杰米·高有可能是警方的线人。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警方会对一个“小角色”毒贩进行“监控”。三合会(或是其他为杰米·高提供毒品的帮派)发现后,雇佣罗杰·罗杰森和麦克纳马拉,铲除杰米·高这个“内鬼”。


杰米·高的2.78公斤冰毒(市价大概为300万澳元),则是两人的酬劳。杰米·高车上的两个人,则是三合会派来的“监察员”,确保铲除工作顺利进行(这两个人在案发后飞速地离开了澳大利亚,目的地是中国香港)。


不过,也许真相更加简单:


天真的杰米·高,以为麦克纳马拉给自己介绍了一个“大客户”,于是拿着“货物”来到803号仓库进行交易。


但“棋高一着”的罗杰·罗杰森和麦克纳马拉,从一开始就决定空手套白狼。他们之所以在后来声称自己是“被雇佣杀人”,也许只是为了减刑。那两个开始陪同杰米的只是贩毒同伙,事发后怕因贩毒罪名被抓而逃回香港。


2015 年1 月21日,罗杰·罗杰森和麦克纳马拉因涉嫌谋杀案接受审判,两人仍然拒不认罪,一口咬定是对方所为。


虽然两人各执一词,但陪审团似乎对“究竟谁向杰米·高开了两枪”这个问题并不那么在意,因为无数的证据表明,罗杰森和麦克纳马拉从一开始就是同伙,无论开枪的人是谁,杰米·高的死都是两人合谋的结果


2016 年6 月15日,罗杰森和麦克纳马拉被判谋杀罪成立,两人都被判处终身监禁。两人分别提出上诉,2021年,两人的上诉均被驳回。


尾声

现年82岁的罗杰·罗杰森,目前在长湾监狱服刑,被关在 “老弱病残”单元。


罗杰森的身体其实很硬朗,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监狱方唯恐他用高超的洗脑术,荼毒年轻的罪犯,所以只敢让罗杰森和那些半死不活、没有能力兴风作浪的囚犯接触。


经历了那场恐怖的枪击案后,迈克尔·德鲁里仍然兢兢业业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直到退休。


虽然死里逃生,他的婚姻也因此解体,那场枪击给他留下的创伤是永久的,时至今日,只要听到婴儿的哭嚎声,他都会僵直得无法动弹,他说:“我必须找到那些哭闹的孩子,直到确认他们没事,我才能离开。”


退休之后,迈克尔·德鲁里埋头研究自己热爱的邮票,还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民间专家。


2009年的8月,在被枪击25年之后,迈克尔·德鲁里再一次走进了婚姻殿堂,新娘是一名优秀的刑事案件公诉人,他的两个女儿,也都已长大成人,一起参加了父亲的婚礼。


迈克尔感叹道:“在很多方面,我都是一个幸运的人。”


(退休后的迈克尔·德鲁里)

长大成人后的莎莎,成了一名演员和出色的经纪人,但对母亲的死,她依旧无法释怀。


随着罗杰森上诉失败,公众和媒体也开始重新审视40年前萨莉-安妮的那场采访。人们最终发现,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千真万确。


《识影寻踪》
没药花园全新案件实录书
九宗饱受争议、轰动世界的悬案
收录从未公开过的「韩国青蛙少年案」
点击购买,惊喜价⬇

(👆其实是七岁小AI画的)

看看你读过这些吗?⬇️

🔗香港奶昔杀夫案:金融精英精心策划离婚,挥霍太太一招致命
🔗残忍杀害房东夫妇,他或成为全美首例判死刑的中国留学生
🔗美国毒继母案:澳洲男子网恋奔现,携患癌女儿移居美国,可爱女孩人生如坠地狱……
🔗日本巢鸭遗弃事件:遇见新情人后,她遗弃了四个生父不同的孩子

参考资料:
Huckstepp: A Dangerous Life, John Dale, 2014,Xoum Publishing
Voice From The Grave, Under Investigation, 60 Minutes Australia, 2021
Bad Cop, Good Cop, 60 Minutes Australia, 2016
Jamie Gao, Australian Crime Stories, S4E01
https://www.dailytelegraph.com.au/news/nsw/roger-rogerson-i-was-on-top-of-the-world-after-winning-nsw-polices-highest-honour/news-story/52d5df757c8ab90c4065b3539792337e
https://www.scmp.com/culture/books/article/2024897/how-roger-rogerson-charmed-his-way-become-most-notorious-cop-australia
https://john-dale.net/wp-content/uploads/2019/05/John-Dale-Sallie-Anne-Huckstepp.pdf
https://www.smh.com.au/national/nsw/sallieanne-huckstepp-knew-her-time-was-limited-after-speaking-out-about-roger-rogerson-20160616-gpkkh7.html
https://www.findagrave.com/memorial/87464043/warren-charles-lanfranchi
https://www.perthnow.com.au/news/nsw/top-shot-cop-mick-drury-will-tie-the-knot-ng-f8b00e0070e661bf3361ebdd89eed418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6/oct/02/too-good-a-bloke-how-roger-rogerson-used-mesmerising-charm-to-become-australias-most-notorious-cop
https://www.dailytelegraph.com.au/news/opinion/haunting-legacy-of-a-night-of-terror/news-story/52e57d304747edd61485b36993891c3a
https://www.dailytelegraph.com.au/news/nsw/how-former-detective-roger-rogerson-got-away-with-murder/news-story/99bf9a59d8597dd8785dee60e59167fd
https://www.dailytelegraph.com.au/news/nsw/roger-rogerson-guilty-timeline-of-how-jamie-gao-was-murdered/news-story/f698e55fe3a29c3c7baa6ca3b6563bce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安非锐,编辑:考利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版权归没药花园和创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我们
精选案件专辑 
关注后回复专辑名称 
连续阅读专辑文章
国内大案 | 国外迷案 | 亲密关系中的谋杀 | 连环杀人案 | 国内外冤案合集 | 漂流瓶人格 | 寄居蟹人格 | 和儿童有关的案件 | 那些我悟出的道理 | 真实讲述 | 法律科普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重访西班牙(3)-穆斯林的嘉年华她家仅17.6㎡,却装下了玄关、厨卫、卧室、客餐厅、书房,甚至还塞了个大浴缸【居住榜样】曹禺:再也写不出伟大的作品“我们去开房吧!”华埠淫魔警车中将手伸入受害者妈裤子里 各种上下其手!国殇2022,文学城网友的集体哀悼男友被谋杀,风尘女上节目揭露警长是黑帮老大,语惊四座利用系统漏洞取现398万!银行女员工立即整容,25年后终落网…洛杉矶警察局信息泄露,卧底警员也被曝光休斯夫人号事件:乾隆为啥非要洋人以命抵命?父亲残杀10岁堂弟,妄想用活人献祭"以命换命"救自己的儿子??最好的教育是:老师给力,家长接力,学生努力“恶女、渣女、狐狸精”,她就是越渣越红啊!利用系统漏洞疯狂取现398万!银行女员工立即整容,还在他乡成功创业,25年后终落网纽约华社工地塌方致人死亡案5年后终于宣判 华人建筑商被判“过失杀人”!无独有偶,加拿大华人在建公寓坍塌! 8天塌2次惨了!洛杉矶警察局信息泄露,卧底警员也被曝光Amart Furniture季中促销:最高50%折扣!有沙发、客厅&餐厅家具、卧室家具、户外家具、床垫、办公家具等两名奈及利女学生被绑架强迫结婚生子 囚禁9年后终获救看客招聘视频策划实习生、实习记者、内容运营实习生、线上作者27㎡ 客餐厅、厨房、卧室、卫生间全都有,还有超多收纳空间秋色下的国王湖国家公园原来这4位男明星出道前都是真警察,难怪演警察这么逼真17岁被强暴、进局子、当老鸨,37岁逆袭成制片人,嫁名导,好一出“新式救风尘”!向卧底警察出售毒品及枪支 法拉盛华男认罪后又非法持枪生意难做!华女开店,接客,没想到对方是卧底警察...美国女教师性侵学生长达两个月,9年后终东窗事发。曾被媒体讨伐、轰动全国的「铁笼孤儿」,5年后终于有人说出真相!Amart Furniture季中促销:最高50%折扣!有沙发、客厅&餐厅用具、卧室用品、床垫、家居装饰、窗帘、户外家具等鲍里斯今日‘生死战’!临危受命、急速脱欧、死里逃生、喜提儿女、众叛亲离…4年各种演绎‘不科学’!洛杉矶警察局数据泄露,300名卧底警察起诉市政府“先奸后杀!”华男谋划杀妻,细节曝光!“杀手”竟是卧底警员!布碌仑亚裔女护士被男友殴打致死...老海归的收入、纳税、理财洛杉矶警局惨了…9300名警员个人资料泄露 卧底警员疑被曝光麻州女死了几个月后才被发现陈尸树林!45年后终于知道她是谁…大无语了!卧底警员的照片和姓名全泄露了!他们面临极度危险...餐厅、客厅、卧室、办公家具等最高50%折扣!@ Amart Furniture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