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发文呼吁,应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中汽协认为,此轮降价的炒作应尽快降温,使行业回归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全年行业健康平稳发展。众所周知,汽车是国内重要的消费市场,同时其上下游产业链关乎庞大的产业集群。汽车行业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乎整体经济回暖进程,同时还承担着汽车强国的重任。因此,中汽协会也注意到了事态的演变过程。22日,中汽协在其官微上发表对当前情况的看法。中汽协称,结合去年以来汽车市场表现,采取稳增长措施很有必要。2022年上半年,疫情对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巨大影响,国家及时出台了稳增长政策,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因地制宜促进汽车消费,使汽车行业逐步回归正常运行。但进入2023年,1-2月份汽车行业整体销售下降明显,企业终端库存急剧上升,经营压力加大,企业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库存。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地方政府与企业联合推出了较大力度的促消费政策,旨在拉动本地汽车消费,为企业纾困解难。
中汽协认为,此轮短期的促销原因是多方面的,各企业推出的优惠车型多为长库龄、老款或滞销库存车型。在终端市场,这些车型此轮促销前已经有了可观的优惠价格,终端宣传为了吸引眼球,夸大降价力度,增加获客,对消费者容易产生误导。中汽协呼吁,营销宣传要得当,媒体报道应该客观准确。事实上,中国基金报在21日的报道中也引述多位车企与经销商人士表示,这轮降价潮并没有外界想象中大,仅仅是湖北省政府补贴相关车型清库存,其他省份或者其他车企都是有节制的降价。用经销商人士的话说,“本轮降价主要是湖北方面用补贴给销量极差的库存车用来引流,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夸张。”中汽协同时呼吁,社会和媒体应对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消费心理和市场氛围。中汽协方面表示,当前国家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希望汽车行业尽快回归正常市场秩序,为国民经济稳增长做出应有贡献。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方人士认为,这一轮“价格踩踏”目前已经接近尾声,但业内普遍担忧“价格踩踏”会为市场带来诸多“后遗症”。中汽协发文也表示,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汽车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降价处理库存,适当回收成本是正常经营措施,但不能因此沦为价格战。价格战不会长久,物有所值是永恒的商业法则。汽车企业应该着眼长远,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促消费的过程中,方式方法要得当。政府、企业、媒体应对此理性看待,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有券商甚至直言,政企联合促销类似“囚徒困境”,短期内虽然对销量增长形成有效拉动,但中长期看价格体系混乱会造成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同时降幅较大的车企品牌力受损或不可逆转。事实上,市场竞争原本就是一场淘汰赛。当前,国内汽车企业产业集中度并不高,有生产资质的乘用车生产企业超过130家,汽车市场品牌数量则更多。但尴尬的是,不少车企和品牌月销量不过万辆,很难生存并盈利。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企业合理利用价格竞争手段,不仅可以提升产品销量,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加速对弱者的淘汰,实现产业重组升级。在业内看来,正是基于这一因素,出于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政府出台的补贴行为不应有选择性或针对性。早在3月1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曾发文呼吁,在汽车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当下,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出促进汽车消费、稳定经济增长的各项举措。但该机构同时提到,补贴行为不应有任何选择性或针对性,应从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出台普惠性汽车消费补贴政策,让利消费者。近期,多地为刺激汽车这一大宗商品销量出台相关补贴政策。记者初略统计,在最近一周,包括北京、西安、重庆和哈尔滨四城相继发布刺激政策。其中,北京市商务局等7部门发布北京市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方案,乘用车置换新能源小客车最高补贴1万元。补贴适用时间为2023年3月1日0时至2023年8月31日24时期间。而西安市政府也印发《西安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生产促进消费若干措施》指出,对本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2023年较2022年产量增长部分,每辆给予2000元奖励,每户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对2023年3月21日至4月30日在西安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并上牌的消费者给予补贴。重庆则决定对当前正在实施的新能源乘用车置换补贴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从3月20日起,不再实行旧车置换,直接对消费者购买新乘用车(含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给予补贴。时间在2023年3月20日0时至2023年6月30日24时期间,最高给予3000元市级财政资金补贴。而哈尔滨则将从3月21日到3月31日开展2023年哈尔滨春天驰骋行购车优惠补贴活动。其中,购买20万元(含)以下车辆,每台车给予3000元补贴;购买20万元以上至40万元(含)车辆,每台车给予4000元补贴;购买40万元以上车辆,每台车给予5000元补贴。《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