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结三年抗疫:15%新冠疫苗过期,卫生部长:是必须交的“保险费”
23.03.2023
本文字数:141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导读:三年疫情防控经验得失,成为了新加坡近日的热门话题。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小岩
已走出新冠疫情阴霾的新加坡,这几天对于防疫的讨论重新成为了热门话题。
3月21日,新加坡国会通过了《新加坡应对新冠白皮书》。这份长达92页的白皮书,梳理了新加坡抗疫道路上的可取和不足之处,以及值得学习的经验,为新加坡应对下一场疫情提供宝贵的借鉴。
其中,最让新加坡政府引以为傲的是,新加坡是世界上较早获得疫苗的国家,同时通过强有力的推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减少感染严重疾病和死亡人数。
不过在21日辩论中,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也承认,因为“囤货”过于充足,已有15%过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过期的新冠疫苗数量可能将占到新加坡订购数的25%。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士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加坡的抗疫取得相对的成功,主要与良好的国际关系和国民素质密不可分,在疫情的早期既能保障疫苗的货源,也能将疫苗用到实处。
必须支付的“保险费”
王乙康在21日透露,新加坡订购的新冠疫苗已有15%过期,总值达到1.4亿新加坡元(约合7.22亿元人民币)的花费。
他在国会辩论时表示,疫情初期,各款疫苗是否有效还尚不明确,供应链也不甚稳定,因此新加坡需要采购过量的疫苗,以确保足以应对疫情,这意味着新加坡会拥有过多的疫苗库存。
在2020年初,新加坡政府就意识到疫苗是走出疫情的重要工具,在2020年4月成立了疫苗专家团队,开始了筛选和采购候选疫苗的工作,最终提前与辉瑞和莫德纳签约,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上较早获得新冠疫苗的国家。
王乙康还举例表示,在人们接种疫苗之前,新加坡在2020年4月实施封锁措施以控制疫情。在两年内花费了近600亿新加坡元来缓解对企业和员工的冲击。
王乙康说,购买的新冠疫苗没有使用就过期了,是必须交的“保险费”,是为避免灾难性后果的风险而付出应有的代价。他说,新加坡其实尝试过向外国捐赠这些过量的疫苗,但因为全球新冠疫苗目前已供过于求,因此尚没有国家表示需要。
经验教训
今年新加坡进一步放开了疫情的管控,从2月13日起,即便未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入境旅行者,也不用再提交新冠阴性报告才能获得入境资格,短期访客也无需再购买新冠旅行保险。
从4月1日起,新加坡进一步缩减对新冠病毒检测和治疗的津贴,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病患需自行支付医药费,但新冠疫苗和口服抗病毒药物仍然免费。
根据新加坡政府开展的调查,自今年初疫情防控措施缓解后,大多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素质有所改善。调查显示,每10名新加坡居民当中,就有七人觉得他们的整体生活素质与2019年疫情前一样,甚至更好。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表示,新加坡在疫情期间的开支比其他国家少,但整体而言,这些支出取得良好成效,有助减轻疫情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冲击。他透露,政府在疫情期间总共花费723亿新加坡元,相当于2020财政年GDP的约15%。
但新加坡政府也承认在应对上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在疫情暴发初期对于人们是否需要戴口罩的问题出现过急转弯。如新加坡政府在2020年初曾表示,因为遵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加上当地口罩短缺,所以只要求身体不适者戴口罩,但在发现新冠病毒可无症状传播后,又突然强制民众戴口罩。这样的政策的突变,削弱了民众对政策的信任。
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流行病,新加坡在21日宣布将设立传染病管理局,将把目前分属新加坡卫生部、国家传染病中心和保健促进局的公共卫生职能整合在一起,对于政策进行更好的协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