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 | 第一章 姬友的搬家
【写在前面】
上周,放了《三国演义》导读的试读,这周,索性把封控期间写的春秋的故事也放一章吧。
春秋这段历史,我也想过从哪一刀切下去开始讲,最终,觉得就从“搬家”开始吧。
1
公元前773年,姬友做了一个后来改变他家族命运的决定。
这一年,是周幽王九年。
此时的周王朝,已经在风雨沧桑中走过了273年时光。王位传到周幽王手中时,乱象已显露无疑:西北的犬戎虎视眈眈,朝中的奸臣贪财枉法,而当朝天子沉迷女色,早已无心朝政。
而就在之前的一年,21岁的周幽王又一次显示了年轻人的冲动与激情,做了一件让大家瞠目结舌的事:他废黜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立自己的宠妃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
废王后本来就已经是一件大事了,还废嫡立庶,这更是犯了大忌。尽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后来被证实只是一个基于想象的传说,但他对王后和太子的轻易废立,是有案可查的“凭实力败家”,这也让当时很多人看到了周王朝大厦将倾的征兆。
姬友就是在这一年做出的决定:搬家。
2
做这个决定,姬友是有匹配的身份和实力的。
姬友是周幽王的父亲周宣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换句话说,也就是当朝天子的叔叔。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给了自己这个弟弟一块封地,大致在今天陕西省华县的东面,名为“郑”。
作为郑的最高长官,姬友把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颇得百姓爱戴。
在受封于郑地32年之后,姬友的侄子周幽王又拜他为司徒,掌管全国的土地和户籍。以姬友的能力,在任上做得兢兢业业,上下的关系都打理得很顺。
居高位,有封地,又贵为天子的叔叔,按理姬友应该已经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但他却无法平息自己心头的焦虑:
王朝败象已显,战乱不久将至。在一艘正在下沉的大船里,无论是蜗居舱底还是散步甲板,最终还是要陪着一起葬身海底的。
所以姬友想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族人和国民,迁移得离周王朝的首都镐京远一些。
但是,往哪迁呢?
思来想去,姬友决定求教于当朝负责起草策令,编撰史书,精通天文历法的史官伯阳父。
有时候,脚踏实地的人固然能验证方向,但仰望星空的人能提前指出方向。
3
伯阳父历经宣王和幽王两朝,周朝的盛衰起伏,都看在眼里。
周幽王登基的第二年,全国多处地震,在讲究“天人感应”的古代,这自然是不祥之兆。不过面对来报,周幽王倒是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科学素养:
“地震是正常的现象,干嘛要报告给我呢?”
而伯阳父却认为天地失序,是因为人祸而引起的,所以他断言:
“周朝很快就要灭亡了。”
面对一个即将灭亡的王朝,伯阳父很愿意为姬友提供自己的建议。事实上,他给姬友提供的何止是几句话的建议,那是堪称后世诸葛亮给刘备的“隆中对”。
按照姬友原先的想法,他是想让家族往南迁移,到长江流域一带居住。但伯阳父却并不同意:
“那里是楚国的地盘,周朝如果衰落了,楚国必定会强盛起来,你们去那里没有意义。”
姬友觉得有道理,又想往西方迁移。但这个提议同样被伯阳父否决,理由是那里的人“贪婪好利,难以久居”。
那么去哪里呢?太史伯给出的建议是东边,确切地说,是洛河以东,黄河、济水以南——那里是东虢国和郐国的地盘。
那是两个拥有荣耀历史的国家。
东虢国的开国国君虢叔是周文王的弟弟,周武王的叔叔。
郐国的开国国君,是楚国先祖火神吴回的后代。
伯阳父的建议是:姬友带领家族迁往这两个国家中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另起炉灶。
但姬友是有疑惑的:他们两家凭什么让我迁移过去?
伯阳父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这两个国家现在的国君都没什么能力,对上唯唯诺诺,对下敷敷衍衍,老百姓并不爱戴他们,而这两位又非常地贪财,目光短浅。
而这正是姬友现在有的两大优势:
有权,又有钱。
姬友一听,确实心动了。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里了,他又多问了伯阳父一句:
“那么周朝一旦衰落,请问您觉得哪些国家会强盛起来?”
伯阳父点了四个国家的名:
齐国、楚国、晋国,还有一个是秦国。
伯阳父并没有提“郑”的名字,但姬友也没有在意,他现在急需要做的,是如何将族人尽快转移到一个安全之地。
姬友很快向周幽王提出了迁移自己族人和封地的申请,鉴于他是叔叔的身份以及作为司徒的地位,幽王答应了。
随后,姬友又拿出了大笔的金银财宝献给了东虢国和郐国的两位国君,鉴于礼物的丰厚程度和他作为司徒的权威,这两位国君捐给他了10座城邑。
这是一次效率极高的行动:从谋划到实施,姬友只花了一年的时间。
公元前772年,姬友的家族完成了整体搬迁,来到了洛水以东的那块丰厚之地,国号依旧为“郑”。
在春秋初期的历史上,一个注定要留下一笔的国家,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没错,这位姬友,就是后人口中的郑桓公。
4
但这个故事的结尾,并不是以搬家成功作为结束的。
姬友确实很快证明了自己的眼光:
公元前771年,就在姬友决定迁走族人的第二年,周幽王为自己轻率地“废嫡立庶”行为付出了代价:他的老丈人——被废王后的父亲——申国国君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兴师问罪。
很快,犬戎攻克了周朝的首都镐京。
所幸,此时姬友的族人和国民早已迁徙到了安全之地。
但姬友没有和他们一起走。
因为他是当今天子的叔叔,当朝的司徒。
在骊山脚下,面对呼啸而来的大批犬戎士兵,姬友陪着自己那个年轻的侄子天子,死在了对方的刀枪之下。
姬友应该是早就想好自己的归宿的。
不然他不会费那么大心思迁徙了族人,自己却依旧选择跟随天子。
他把兴旺郑国的重任,托付给了自己的儿子。
春秋乱世的大幕, 徐徐开启。
姬友的期待,会成为现实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