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COVID-19;免疫力;XBB.1.16在过去的一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缓解;但在印度爆发的XBB.1.16疫情还是引发了大家最新的关注。尤其是世卫组织(WHO)在3月29日的通报会中,特意提到:我们正在监测的一种变体 - XBB.1.16。它与 XBB.1.5 非常相似,但它在刺突蛋白中有一个额外的突变突变;目前实验室研究中表明这种突变增加了传染性,并可能增加致病性【1】。鉴于XBB.1.16在印度引发新冠病例/病死的快速增长,2023年3月22日,WHO将XBB.1.16列入检测突变株(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之列,其他五个依次是:BQ.1, BA.2.75, CH.1.1, XBB, XBF。如前,本次周报我们继续:
2)和朋友们分享新冠毒株XBB.1.16的最新信息。根据数据世界的更新,最近一周新冠病例数和病死数均持续降低;目前全球平均每天新增病例数为7.6万例,病死人数为606人。(全球新增病例) |
🔺全球新增病死人数
|
(COVID-19新增病例数变化。图源:数据世界)
从最近1周新增病例绝对数看,美国单日确诊病例最多,单日新增病例数为2.1万人;其次是俄罗斯、韩国、日本和法国等。(3月29,从新增病例绝对数看,美国单日确诊病例最多。图源:数据世界)从最近1周新增病例绝对数看,美国单日新增病死病例数最多,为298人;其次是英国、俄罗斯、西班牙和日本等。(3月29日,从新增病死绝对数看,美国单日确诊病例最多。图源:数据世界)
2022年12月9日以来,中国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3月30日降至2,967人【1】。
2023年4月1日,中国CDC更新的突变株数据显示,BA.5.2.48和BA.7.14仍是最常见的两个毒株,占到70%以上。但也需要看到,中国内地也检出了XBB.1.5和XBB.1.9.1两个新毒株。
同样于4月1日,美国CDC更新的突变株数据显示,XBB.1.5突变株在美国新检出病例中占到87.9%;仍遥遥领先,但较之前的90%稍有降低。
同时也检出XBB.1.9.1突变株(4.6%)。
也需要指出的是,过去一周中,美国新增COVID-19确诊病例和病死病例都较之前一周有所增加。
(图源:美国CDC)
尽管中美两国的主流毒株仍然是Omicron子亚型,且已经出现的XBB.1.9.1以及隐约出现的XBB.1.16毒株,都促使我们需要提高警惕。针对XBB.1.16,世卫组织提到:在印度,XBB.1.16 已经取代了正在流通的其他突变株而成为主流毒株【1】。
而对于XBB.1.16的检测网站显示,该毒株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4】,包括印度、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以色列、加拿大、马来西亚、丹麦、新西兰、德国、韩国、西班牙、荷兰、泰国、瑞典、南非、意大利等。COVID-19 技术负责人Maria Van Kerkhove特意提到,鉴于实验室研究提示XBB.1.16的新突变可能会导致更强的传染性,所以 “one to watch” (需要注意)。为什么 XBB.1.16 如此令人担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特别令人担忧的是突变 K478R,这可能会使该突变株更好地逃逸先前感染和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从而使人们发病并更易传播。位于阿肯色州美国琼斯伯勒的纽约理工学院研究助理院长兼副教授 Raj Rajnarayanan 是一位顶尖的 COVID 突变株追踪者;他认为,与XBB.1.5相比,XBB.1.16 特别有两个新突变,“使其比迄今为止的任何其他突变株都更具有适应性” 。新德里 Primus 超级专科医院Anurag Saxena博士也认为,“由于其高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这种新突变株被视为一种危险。XBB.1.16能够更巧妙地逃避免疫系统。”印度的Arora 博士说,新亚变体的体征和症状与 Omicron 变体几乎相同。Saxena博士补充说“XBB.1.16 突变株目前似乎不会对人造成严重伤害。典型的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头痛、喉咙痛、发烧和肌痛,或持续三到四天的肌肉不适,”实际上,从Omicron突变株出现后,大部分人都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也由此建立起对新冠病毒、特别是Omicron突变株及其子代的免疫应答。尽管后面出现了Omicron BA.2, BA.5, XQ, XBB等多种新的突变子亚型,且在更早放开的国家和地区掀起新的疫情,但都是小的疫情波峰,如同石子落入池塘中泛起的涟漪,一圈圈越来越小。
(新冠病毒突变株的进化与疫情的关系。可视化作图:数据世界;原始数据来源:WHO)
在某些地区、某些人群尤为重要,尤其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
比如,英国宣布,下周开始在脆弱人群中展开2023年春季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主要包括7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5岁以上但有免疫功能障碍的人群【5】。编者按:
面对离不开人类社区的新冠病毒,以及不断出现的突变株,准确区别开易感人群和脆弱人群非常关键。
易感人群主要包括未感染者或未接种疫苗者。
脆弱人群则主要包括老年人或合并免疫功能障碍的人群。
从目前的数据看,接种疫苗带来的风险极低,而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一系列潜在风险则很高;所以权衡利弊,对于易感人群和脆弱人群,仍有接种加强针新冠疫苗的必要性。
最后,祝您和家人都远离新冠威胁,安心生活工作。
【1】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virtual-press-conference-on-covid-19-and-other-global-health-issues-transcript-29-march-2023【2】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3141/202304/t20230401_264798.html【3】 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variant-proportions【4】 https://public.tableau.com/app/profile/raj.rajnarayanan/viz/TrackingXBB_1_16LineageOverTime/XBB_1_16【5】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3/apr/01/covid-booster-vaccine-offered-millions-england-spring-care-home-residents-infections本公众号仅作已发表研究论文的数据分享和解读,仅供学术讨论,而不具临床指导意义。
Hanson临床科研团队,在美国的七位生物医学科学家主持并担任独立理事。主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分享医学研究前沿、数据库建设、医学统计分析方面的进展;交流规范的课题设计与SCI论文撰写经验。更多阅读:
(点击👆图片,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辑。或获得点击“资源”,浏览本公众号所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