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对话《不止不休》导演:“这世上的事,哪个跟我无关呢?”

对话《不止不休》导演:“这世上的事,哪个跟我无关呢?”

电影


电影《不止不休》上映,引起了观众对主角人生抉择的共鸣,对纸媒黄金时代的集体怀念。围绕电影的时代背景、故事原型、社会意义等方面的讨论也不止不休。
 
看理想音频节目《去电影院的路上》主讲人李竞菲,邀请《不止不休》导演王晶,来聊一聊电影中的社会议题、创作观念以及幕后故事。

 
讲述|李竞菲 x 王晶
来源|《去电影院的路上》 

1.
2003年,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竞菲《不止不休》这部电影的置景里有BBS、QQ 、诺基亚 6600 ,也出现了一些典型事件,包括非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新闻等等,距离现在有20 年了。有可能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是有点陌生的,所以想先请你从北漂这个词来聊一聊,这部电影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时代来呈现?
 
王晶北漂这个词好像没有完全从大家的讨论语境里消失掉。它是一种没法扎根的、无依无靠的、有一点悲剧色彩的词。我是03 年到北京的,当时在一个大城市留下来,是挺理所应当的、带有正面想象的东西。

我们在电影制作过程中跟很多人聊,大家对那个年代的北京的回忆,虽然也没有买房,也没有落地生根,但是好像都还挺美好的。
 
竞菲电影中的故事从私人情感上和你的连接,是韩东这个主人公调查记者的职业背景,还是他其实代表了你某一种年轻时代的理想?
 
王晶我觉得韩东是一个普通又不太普通的人。他的普通在于他的出身,他的身份,他的生活际遇,可能跟我们很多人是相似的。但他的不普通又在于他的勇敢,他的精神世界可能跟今时今日很多普通人不太一样

我一直在说我可能也不是韩东,但我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我也希望大家看到电影之后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在一些关键的时刻,大家可能会觉得我是不是也可以勇敢一点?这可能是这部电影所具有的精神力量。
 
竞菲看电影前我做了一些时代背景调查,电影中出现的《京城时报》有原型吗?大家说有可能是《南方都市报》,因为《不止不休》是来源于记者韩福东的一篇报道,是吗?

 
王晶其实我们最早是选定了人物原型的。他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小城市里,很正常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期。高中的时候他的眼睛意外受伤了,导致他不得以终止了学业。蹉跎了一年后,他觉得自己可能没有办法再继续学业了,必须得设法生存下去。
 
当时他的朋友推荐他从东北坐火车去福州的一个化工厂里面去上班。在北京站倒车的时候,为了消磨时间,他在报刊亭买了《南方周末》。报纸上所谈论的事情、所呈现的可能性打开了他的一扇大门。他认为自己也是有参与社会议题的的可能性和积极性的。
 
所以当他在福州的小工厂上班的时候,一边在 BBS 上发表自己对于社会议题的讨论,一边也试着以读者来信的形式给各个报纸投稿。真实世界里面的韩东,就是因为 02 年给北京的《华夏时报》投稿,在众多文章里被主编一眼相中。
 
主编觉得这个年轻人好像跟他们的价值观和理念臭味相投,就把他从福州的化工厂请到了北京来,他就成为了一个记者。他大概花了几年的时间,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一家都市报的首席记者。当我们在选取这个人物原型的时候,想讲的自然是他从 0 到 1 的过程。
 
竞菲电影中有一个情节,韩东的那支笔飞起来了,很显然是一个幻想性的情节。那个飞起来的笔又和杨利伟的画面连接在了一起。一个普通的记者和这个意象的连接我觉得还蛮有趣的,是怎么想到要做这样的画面设计?
 
王晶你刚刚的理解跟我创作之初的想法是一样的。当我们决定要拍一个以 03 年为时代背景的故事的时候,必然要从我们的集体记忆里去选取那些典型符号。我隐隐地觉得杨伟先生成为中国第一个太空人这件事情,承载着一种宏大的集体梦想的叙事。它又好像跟我们电影的主角的叙事是相关的。
 
有一天,我请导演组的伙伴帮我找一些当年新闻报道的视频素材。突然发现杨利伟先生在太空里面,很轻松地玩了很多东西,在呈现那个失重的环境。他手里那支笔,非常巧合地跟我们一开始给韩东设计的是一样的。当我看到了两支一样的笔,就知道怎么建立连接了。
 
竞菲对,那个场景有一点超现实,放在这样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里,我觉得还是蛮大胆的。因为它很有可能破坏我们对这个现实故事的感受。影片的最后一场戏,实际上也是一个漂浮的意象,报纸飞起来了。
 
王晶其实是呼应前面的那一次失重。我觉得任何主义或者任何技法都是一个工具而已。作为创作者我本身的标尺应该是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实性。我觉得作为韩东也好,作为电影的情感线索也好,那一刻笔应该飞起来,这个是情感的真实,那我觉得它就是真实的。

 
2.
并非“纸媒时代的挽歌”
 
竞菲电影中韩东来到北京的时间点,恰好是一个纸质媒体很蓬勃的时代。我觉得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在回望的时候,好像觉得纸质媒体已经完全不存在了似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电影也说到了互联网不可轻视的作用。像韩东一开始被黄江慧眼识珠,其实就是因为他在BBS 上发了一个帖,然后黄江给他置顶了。最后韩东能够翻盘,他给黄江写了一封告别信,也是经由网络才能够达成他要做的事情。
 
大家会觉得这部电影是纸媒的挽歌,我倒不这么看。反而它在讲媒介更迭的时候,大家对公共议题的讨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我不知道你在处理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王晶确实很多人看完之后说是一曲挽歌,但是我们创作之初没有这么想。如果是挽歌的话,可能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动力去拍这个东西。一个行业可能会经历起起伏伏的过程,但我们还是相信那个精神力是永远存在的。
 
就像你刚刚提到的,我一直在说一个词叫可能性。我觉得那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年代,在纸媒这个行业本身,有都市报的出现,市场化办报的宽松环境,才给像韩东这样的年轻人提供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可能性。包括互联网 1. 0 时代,大家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一些社会议题的讨论,其实也是提供了可能性。所以其实不管哪个行业,它如果是具备可能性的,它可能就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竞菲其实说到这个可能性,影片有提到 2005 年的超级事件,就是《超级女生》。它其实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人人媒体的时代,给了我们机会去对一些公共议题做投票,好像真的有种一人一票的感觉。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报纸的诞生,要经过很多的流程,像做版、签版,下了印厂以后好像有一种神圣感。但是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看上去好像可以更宽松地对很多公共议题发表意见了,还存在专业主义和信仰的可能性吗?
 
王晶那个年代,在文字或者语言层面的权责是挺清晰的,传播途径是相对自上而下的。就像电影里说的,记者要对写下的每一个字负责任。因为他的权力足够大,他可能会影响的人足够多。所代表和承载的意义,跟今天的自媒体是不一样的。
 
同时那个系统其实还具有挺强的抗压能力。前段时间跟一个以前的记者朋友聊天,他现在也转做自媒体了,他说他可能只是换了一个平台来做自己曾经相信和坚持的那些东西。
 
退回到最后,我们作为一个个体,能改变的东西挺少的。这个电影在讲的好像看起来是一个个体改变了很多人的这个命运,但其实在更多的时候,个体的力量能做得不多。但是我一直说,我也不是韩东了,我没有他那么勇敢,那么舍身取义、不顾一切。

 
我也没有办法通过一个电影告诉别人,或者教唆别人说你们都应该勇敢地舍身取义。我只是觉得勇敢是人最宝贵的品质,我们在某一些时刻可以勇敢一次的话,可能会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这个电影不是说只有记者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才是勇敢的。

我觉得每一个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勇敢。我们如果愿意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愿意去关注当下,然后在某些时刻发出勇敢的声音,我觉得那个东西可能是值得被记录的。
 
电影一开始我写了一句话,也是韩东的台词,“世上的事,哪个跟我无关”。它讲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问题。当我们在做出一些关键选择的时候,我们是站在私人的角度,还是社会一份子的角度,可能还挺重要的。
 
3.
警惕类型化的非黑即白
 
竞菲 从创作的角度,做这种既要兼顾时长,又要讨论社会议题的片子最困难的是什么?
 
王晶客观地讲,创作之初我们并没有完全把它当作类型电影,或者是商业电影在做。如果在商言商地讨论一个电影的市场反馈,我们可能都不会去做这样的题材,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大家更多的是靠着傻里傻气的勇敢在做这件事情。
 
它不是要自说自话,表达对那个年代和记者群体的感怀。我们一直在谈它的社会性,传播的可能性,所以或多或少会掺杂进去一些类型方式。不光是这个电影,可能每个创作者都在试图找一个平衡。
 
竞菲是的,这个题材我们之前几乎没有看到过。以调查记者的身份展开的故事,我们脑海中首先蹦出来的可能就是一些好莱坞式的,会把它套在一个惊悚或者悬疑的故事类型里面去预判。而以乙肝歧视为主线展开的故事,其实有其他的原型来让电影看上去更像类型片更刺激,你们在写剧本的时候考虑过这个方向吗?

 
王晶这个剧本我们前后断断续续地做了有一年多的时间。坦率地讲,从创作的主观意愿上,我是想避免类型化或者惊悚性的东西的。因为我如果要做一个非常类型化的电影,可能不会用记者这个题材。
 
2018年初我们有过一个版本,里面有很多法庭戏,也有一些调查记者深入虎穴、受到人身威胁的桥段。但是我当时觉得如果这样去讲乙肝歧视的话题,可能把它做小了,因为非黑即白挺容易的,但是这种容易会让我有点警惕

这个东西不是事情的根本,因为这件事情本身挺复杂的。如果很多人看完电影说“我看了一个乙肝公益宣传片”,我觉得也挺值的。因为在今时今日,我觉得做科普这件事情好像都是一个很大的公德了。
 
我们在写剧本找不到切入点的时候,正好听到故事FM的一期节目,是一个乙肝携带者的口述。这就是我们要写的故事,它不激烈,也没有那么多的冲突和矛盾。但它好像因为没有这些东西,反而具有了一些普遍性。
 
一个普通的乙肝携带者怎么看待自我的问题?这个东西好像又跟我们电影想讲的韩东这个人物,可以产生互文关系。所以我们或多或少地从这期节目里重新构建起了张博这个人物,从他背后再带出来乙肝携带者这个群体。
 
4.
对抗“受害者的沉默”
 
竞菲也有一部分观众反馈说,这部电影是全员好人。因为我们看到每一个人其实都有他的无奈和良善之处,甚至包括帮他们做假报告,做代检的医生。我觉得这是一种感受,大家看惯了类型片之后,可能会觉得这个电影靶子在哪?
 
王晶你说了两个特别好的问题。第一个是所谓的全员好人,我不知道类型片创作方法,但在学习剧本创作的第一天,我们就被要求说去理解每一个人背后的东西。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所以我不知道这个“全员好人”是表扬还是批评了。
 
然后是靶子的问题。从韩东的角度,他需要对抗的东西是什么?这个东西叫受害者的沉默,有点虚无。首先,受害者的沉默是无可指摘的。任何一个个体,都有选择沉默的权利。

但是作为韩东而言,当他想要写出一篇报道,需要一些人去讲述的时候,他发现他遇到的是一个集体性的沉默。张先著也好,周一超也好,在当年也只是1亿乙肝战友之中仅有的一两个愿意站出来的人。
 
竞菲但实际上这个群体多达1.2亿。
 
王晶是,他们是1.2亿分之一。真的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人,其实很少很少。受害者的沉默太不常规了,甚至我都不觉得我们能讲清楚这件事情。但是当时我想做这个题材的时候,主观觉得要放在里面。

 
竞菲以它背后是有一根很明确的引线,故事真正要呈现的是这个东西。因为我看到你在其他的报道中提到了一个词,病耻感。
 
王晶对,什么东西导致了病耻感说不清道不明。直到做这个电影之前,我经历了一个过程。我先是相信乙肝的传染性并不强,因为我身边有一个跟张博很像的朋友。他当时面临一些生活和情感关系里的困境,跟我坦诚他是乙肝携带者。我一瞬间感受到了震惊,但是震惊完了,很快接受了这件事情。
 
另外一个层面是,我开始做这个电影时候,才系统地、科学地了解乙肝的传染途径到底是什么。就像电影里面姚主任说的母婴、血液、性行为。它们都不是日常的接触范围之内会涉及的东西。

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几十年的时间都说不清楚,包括今时今日乙肝歧视依然是存在的。依然会有一些人群,在不经意间遇到了一个让自己过不去的坎。依然会有很多公益组织,互助会愿意为他们发声,做一些诉讼的帮助。一个乙肝互助会的负责人说,从 2020 年开始,受理的公益诉讼突然又变多了。 
 
其实在我接触的很多乙肝占有人群里面,他们的故事、他们在生活里遇到的问题、他们的选择,我觉得在张博这个人身上有一定的典型性。首先我是一个病人,病人是一个中性词,我生病了是我身体的问题。然后因为大家对这个疾病的误解,对约定俗成的意识的接受,让这些病人成为了施害者。
 
就像电影里说的,“你们都是有病的人,不要出来祸祸我们”,他们的身份转化成了施害者。在成为施害者的过程中,他们又为了保护自己或者身边人的感受,同时成了受害者。把自己包裹起来,选择沉默,然后选择遵照他人的成见,他人错误认知的行为准则,去过自己的生活。这可能是当时最让我有感受的一件事情。
 

*本文有大量删减与重新整理,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至「看理想App-《去电影院的路上:一堂电影观赏课》番外」收听完整版。


📹
欢迎扫码下方海报
收听完整音频
开启不一样的电影之旅



音频编辑:山楂
微信内容编辑:布里
监制:猫爷
配图:《不止不休》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人生路不熟》导演易小星:趁现在还有一点幽默感,做好今天的事情​​《不止不休》《我爱你!》定档;​布鲁斯·威利斯患上痴呆症《不止不休》:不要嘲笑理想主义左小青不再隐瞒,自曝和陈道明的关系,难怪跟富豪老公分手50岁“亚洲第一美人”近照曝光,惊呆百万网友:这世上,哪有啥不老女神?鱼和熊掌,可兼得!北京户口VS澳洲永居,哪个更香?为此,网友们争论不休…(多图)95后夫妻摆摊日赚9000内幕曝光,我顿悟了这世上最隐蔽的赚钱真相50岁王菲牵手谢霆锋逛街,素颜尽显老态,网友:看起来不像情侣京东 CEO 徐雷退休,CFO 顶上;微信公众号现可带货「视频号小店」;《复仇者联盟》导演:人类应该害怕 AI | 极客早知道文革邓小平揭发出卖刘少奇彭真张颂文的戏假如再多一点,《不止不休》会怎样?“这世上根本不存在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这世上最大的谎言,就是努力必有回报李谷一:邓丽君不过就是一个小歌手,不值得我挂念如果张颂文的戏再多一点,《不止不休》会怎样?武汉市财政局公开催债!东风汽车紧急回应:与我无关我就问一句:这世上还有不拖延的人吗?脑机接口概念股大涨,多家公司表示“与我无关”导筒现场 · 北京 | 《不止不休》放映+导演现场映后突发!俄称"乌军侵入俄领土",乌方:与我无关这世上本没有什么幸福的人,只有想得开的人“杀人了 逃回国”!57岁女子在美撞死22岁男大学生 扔下宝马车买机票跑了 丈夫:与我无关专访《不止不休》主创:我们选了一个“跟人最近的故事”1.2亿人的反歧视主张:总有人在“不止不休”追寻公平正义这世上还有Rhino建不出的模?教育孩子是件复杂的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呢?专访《不止不休》导演王晶:这部讲勇气的电影献给那个年代的记者国潮清谈会 | 消费可上可下,潮流不止不休一群前媒体人的“社会性电影”主张丨对话《不止不休》主创中年以后,和岁月握手言和,与生活不止不休旅游記憶(完)魔幻!4块石头贷了8个亿,总经理欠钱跑去了香港!中青旅紧急澄清:与我无关!《不止不休》与《宇宙探索编辑部》我老婆天天欺负我妈,我让我妈别带娃了回老家:这世上不只有恶婆婆…从月薪5000到年入100万,我顿悟了这世上最隐蔽的一条潜规则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