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哈佛“死对头”,全美TOP3名校,原来超爱中国学生!
名校的学霸们似乎总是一副三好学生的乖模样,但是在对待“竞争对手”时,他们可是一点都不留情面,调皮指数爆表,想方设法捍卫母校的尊严。
国外就有很多名校保持着彼此之间互相恶作剧的“优良传统”,真可谓“相爱相杀”!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美国最早的藤校之一,哈佛大学的“死对头”——耶鲁大学!
从学校的历史、资源、校友,到录取数据,全方位揭秘耶鲁大学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哈佛大学的“死对头”
为什么说耶鲁大学是哈佛大学的“死对头”呢?其实从耶鲁大学创立之初,就是一次对哈佛大学的“反抗”。
耶鲁的创始人因不满哈佛大学对新教徒的接纳,自行离开创立了耶鲁大学,这两所学校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雄厚的实力,也注定了他们会把彼此视为“死对头”。
除了学术上的“谁是第一”之争,这两所学校在橄榄球上的较量也十分引人注目。
早在1875年,“哈佛绯红队”和“耶鲁斗牛犬队”就开始了第一场比赛。每年新赛季,大家津津乐道的往往不是赛事成绩本身,而是各种让对方“出丑”的小手段。
1933年,在橄榄球大战前夕,哈佛学生偷偷把耶鲁的吉祥物斗牛犬绑架到了哈佛。在哈佛击败耶鲁后,他们在哈佛大学第一位捐赠者约翰·哈佛铜像的脚上抹了肉沫,耶鲁的斗牛犬立马跑去舔舐铜像左脚,照片迅速在全美传播开来,这对耶鲁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而在2004年的橄榄球比赛中,耶鲁大学的学生们化装成哈佛的学生,把写有“We suck”(我们很差)字样的红白两色纸板,分发给看台上的哈佛校友,并对他们说,举起来以后是“Go Harvard”(加油哈佛)。
哈佛校友信以为真,惨剧就这样发生了…
耶鲁喜爱什么样的学生
虽然趣事不少,但耶鲁大学招生依旧非常严格。
耶鲁近年申请人数逐年增多,但录取率却是一跌再跌,2022fall只有4.47%。
耶鲁每年本科录取中国学生不超过50人,其中大陆高中不超过20个人,所以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耶鲁大学看重学术以及活动等全面的能力之外,更青睐背景是顶级高中的学生。
在教学上,耶鲁会引进很多对中国态度非常友好的老师,他们在校园里面讲座的时候也会呼吁学生毕业后,去努力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对于留学生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此外,耶鲁大学也是美国的标杆学校之一,了解它有助于同学们了解美国,乃至西方高等教育。
耶鲁那些独一无二的特色
# 融入到骨子里的古典和保守
耶鲁大学的古典、严肃和保守,是它从外到内,融入在骨子里的特质。
耶鲁大学虽然是美国第三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其校园内的建筑基本都是哥特式建筑。
这种建筑在殖民时期从牛津和剑桥沿袭而来,走进校园,真的就像走进中世纪的古堡中,但其实大部分都是“仿古”建造。
之所以耶鲁能够有风格统一的哥特式建筑,其实是学校刻意为之,想要从外观就给人传统、厚重、古朴的感受。
其治学上也是如此。耶鲁大学热衷于研究本质以及基本的东西。
以耶鲁的计算机系为例,它是很典型的保守古典风格,到现在仍把很多的老师安排在传统的计算理论相关研究项目上。
耶鲁相信“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研究最本质的规律,才是长久生存的王道。
# 耶鲁学生比哈佛学生资源更丰富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拥有全美最高的捐赠资产,高达400多亿。虽然耶鲁大学捐赠总额比不上哈佛大学多,但是耶鲁学生人均获得的各种资源和福利,比哈佛学生要多很多。
因为耶鲁学生人数比哈佛要少不少。哈佛一共有学生21,000余人,但耶鲁只有13,600余人,学校有足够的资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这也是为什么耶鲁可以一直保持低调和傲娇的原因。
耶鲁学生所得资源的丰厚,在跟公立学校对比时,会更加明显。
此外,耶鲁校园内部有免费的校车,只需要一个校园APP,学生就可以直接叫车,司机可以在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接送;学校里还有校警,学生们也可以随时呼叫校警进行护送。
耶鲁的学术氛围
耶鲁的本科沿袭了英国牛津、剑桥的学院制。其拥有14所住宿学院,学生全部的生活和社交都在里面,彼此之间很容易成为朋友。这种学院制跟各个专业的department系统,是完全分开的。
每一个住宿学院里面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认真的对待。
耶鲁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是非常刻苦的,这种压力,更多的是来自对自身的高要求、以及身边的“同辈压力”。因为耶鲁的学生都太优秀了,汇聚了各个国家的顶尖人才,大多都是半个天才以上,如果不努力,真的会很难跟上学习进度。
再来说说耶鲁的校训——光明和真知。
耶鲁大学成校300多年来,一直追求不受任何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影响的知识和思想自由。
如果同学们想要探寻纯粹的知识,想要在深刻而全面地学习和思考后,找到一生中都能依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寻求人生和世界的真理,那耶鲁真的太适合你了。
以上就是关于耶鲁大学的介绍,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院校。
想要了解转学?直接添加小助手咨询就可以,或是点击下方【转学评估】,了解自己真实实力。
近期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