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舰编队展开首次西太平洋训练;青海湖迎来开湖季丨科技早新闻
6日,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考察队全部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本次考察第三次实施“双龙探极”,于2022年10月下旬出发,共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来源:科技日报)
据路透社消息,由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组成的航母编队5日穿越巴士海峡,经过台湾东南海域展开首次西太平洋训练。(来源:环球时报)
近日,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李剑武团队在开展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一株枝头挂满球状独特果实的高大乔木。经鉴定,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的龙脑香科柳安属新记录种,并根据产地将中文名命名为“盈江柳安”。(来源:科技日报)
盈江柳安的果实。龚邦强 摄
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称,该校团队用干细胞培育出与人类早期胚胎心脏相似的“微型心脏”,可帮助深入理解心脏发育过程,寻找治疗心脏疾病的新方法。相关论文分别发表于英国《自然·通讯》和《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来源:新华社)
近日,福建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科考调查员在武夷山五夫镇发现一只濒危物种白眼潜鸭。这一发现使得武夷山国家公园鸟类物种达398种。(来源:福建日报)
图源:福建日报
5日起,冰封了一个冬季被誉为高原“蓝宝石”的青海湖湖面开始解封,迎来开湖季。青海湖通常在每年12月中旬进入封冻期,到次年4月中旬完全解冻,封冻期历时四个多月。(来源:央视新闻)
图源:央视新闻
近日,德国科隆大学研究团队在新一期英国《自然·老化》杂志上发表论文说,适度的低温之所以能延长动物寿命,可能是因为低温会促使细胞加快清理“垃圾”,防止异常蛋白质积累。该成果可能为治疗老龄相关疾病提供新的靶点。(来源:新华社)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南太平洋的实地调查发现,海洋温度上升会加剧珊瑚虫群体中的病毒暴发,导致珊瑚虫的共生藻死亡、珊瑚礁遭到破坏。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通讯》杂志上。(来源:新华社)
新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细胞疗法有望治愈儿童罕见癌症——神经母细胞瘤。该研究近日已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上。专家表示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在实体瘤领域取得如此令人鼓舞的结果,该疗法还有望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癌症。(来源:新华社)
据《卫报》5日报道,一项对挪威冰原的研究表明,南极冰盖可以以高达每天600米的速度消融后退,这一速度比此前记录的最快冰盖后退速度快了20倍。这预示着一些南极洲冰川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经历快速崩塌,进一步加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上述研究发表于《自然》杂志上。(来源:澎湃新闻)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我国第一口位于南海海底的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正式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那么,为什么要把二氧化碳封存起来?封存二氧化碳的方法都有哪些?请专家科普一下↓↓
编辑:王璠(实习)
终审:王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