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要寻购宙斯盾战舰的消息,但迟迟没有下文。台湾《中国时报》4日称,“台湾海军参谋长”蒋正国面对“立委”的一再逼问,最终坦言“搭载神盾系统的4500吨巡防舰确实推不下去”,改为建造2000吨级的轻型护卫舰。这无疑宣告了台湾自制宙斯盾战舰计划的破产。报道称,台军原先为代号“震海计划”的新一代巡防舰(护卫舰)项目编列了245亿元(新台币)的预算,计划于2019年到2026年建造4500吨级的原型舰,并整合类似美军宙斯盾系统的雷达与垂直导弹发射装置等先进系统。但该项目至今没有下文,早该下水的原型舰也不见踪影。面对“立委”的一再逼问,蒋正国坦言,4500吨巡防舰确实推不下去,“因战斗系统核心技术研发问题而全案延宕,大笔预算无法执行,迄今仍不能动工”,将改推2000吨巡防舰。据称,台军计划建造8艘2000吨至2500吨的轻型巡防舰,并分为防空与反潜两型各4艘。“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复兴也透露,台海军正在修改新一代巡防舰案的排序与构型,暂时搁置原先4500吨级巡防舰,并修改设计构型。同时先行建造2000吨级的巡逻舰/轻型巡防舰8艘,以尽快形成战力。这个消息,显然让台湾海军期待已久的主力防空舰陷入困境。据介绍,早在1983年,台海军考察团已参考过美军新建造的“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巡洋舰及建造中的“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并为此大为心动。台海军随后启动了“田单”级小神盾舰计划,试图将相控阵雷达安装在4000吨的“佩里”级护卫舰的舰体上。事实证明,台军显然过于轻视其中的技术含量。台海军很快发现,要将沉重的相控阵雷达安装在4000吨的舰体上非常困难,由此带来的电力不足、重心过高等问题难以解决。结果就是耗费了15年的时间和320亿元新台币的投入后,台海军在1995年决定中止相关计划。2016年,台海军又提出雄心勃勃的“震海计划”,准备从2018年开工,建造12艘宙斯盾防空战舰。2017年,台湾“中科院”武器测试舰LCC-1“高雄”号的舰身中央出现八角形的雷达塔,开始测试自制的相控阵雷达。之后该舰还配备了MK41垂直发射系统、海弓三远程防空导弹、海剑二防空导弹、海剑羚点防御导弹等,一度让岛内认为自制宙斯盾舰在望。在今年台湾当局公布的2023年度“国防预算”中,人们发现延宕多次的“震海计划”终于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所谓“新一代轻型护卫舰”项目,即建造两种排水量2000吨级的轻型护卫舰,分别负责防空和反潜任务。这个消息一点也不令人吃惊,因为台海军寄予厚望的“震海计划”,也就是4500吨级护卫舰项目,自提出的那一刻起就先天不足,其后更是充满坎坷,命运多舛,如今被取消实属无奈之必然。由于台湾原有的济阳级(美国海军诺克斯级)、成功级(美国海军佩里级改进自建版本)和康定级(引进法国海军拉斐特级),合计共22艘护卫舰均面临老化更新问题,因此台湾早就开始考虑后继新舰。2016年6月20日,台湾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未来12项造舰计划,其中用来接替上述几级护卫舰的“震海计划”尤为引人关注,因为这意味着台海军主要水面作战力量的大换血,代表着未来的整体发展思路,自然会被外界所重视!根据2017年5月16日台湾公布的设计参数,“新一代导弹护卫舰”长138米、宽16.5米、排水量4500吨,航速高于27.5节(约51千米/小时),要求装备有效探测距离超过300千米的相控阵雷达及导弹垂发系统,使用台“中科院”研发的垂直发射“海弓”舰空导弹作为区域防空导弹,反舰武器为“雄风”二/三型反舰导弹,近程防空使用“海捷羚”导弹,外加一门76毫米主炮。2018年7月底,再次曝出“中科院”基于“长白”雷达的被动相控阵在小型化方面遭遇瓶颈,难以装上“震海计划”设计的舰体。“中科院”曾尝试将雷达部分后端(信号及数据处理)设备分散布置,解决全部设备都安装在同一层结构所产生的重心过高问题,却发现分开之后出现了信号传输失真的问题,无法解决。这就尴尬了。“中科院”的东西做不小也分不开,照原样根本装不上去。放大舰体迁就“中科院”能力吧,军方又不愿意。其实还有一种变通办法,就是放弃四面固定阵,改用单面或双面旋转阵,也能有效减重,但这样一来雷达扫描刷新频率必然下降,影响战术性能,心比天高的台海军也不答应。双方就此陷入僵局。此时,台湾已然看不上“中科院”始终达不到减重要求的被动相控阵雷达,而是要求采用主动相控阵,获得方式也从自主研发转向国外求购,先后接触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雷神公司、英国航太系统公司(BAE)、法国泰雷兹集团和一家土耳其公司。然而,由于政治因素以及系统复杂度、时间紧张等原因,这些公司均表现冷淡。(凤凰网)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或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