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张继科的黑料,
为何现在才爆?
-
张继科的丑闻,还在发酵。
最新消息,是4月7日的热搜:#大量张继科周边被粉丝甩卖#
许多张继科的前粉丝,在网上出售和张继科相关的球拍、签名照、杂志等等,有的低至1分钱,甚至倒贴都没人要。从中国用时最短的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到被全网声讨,只用了7天。最早的消息,是3月30日,网传张继科赌博欠债,拿景甜私密照抵债。张继科工作室也迅速辟谣:谣言,假的,并严肃表示将对侵权用户提取诉讼。此时,大家依然是站在张继科一方的,觉得这人只是想蹭热度。直到李微敖把张继科出具的500万欠条照片发了出来。他表示,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普通人打官司,但事情真来了,也只能迎难而上,认真应对。这时,才有人发现@李微敖不简单,他最前面的头衔,是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有人翻出景甜三年前在综艺时的哭诉,说“《司藤》救赎了灰色世界的自己”,还有人扒出张继科十几岁时就因为赌博被开除的旧闻,传言逐渐逼近真相。原来,那个频繁活跃在奥运赛场的乒坛冠军,私底下竟然是一个赌徒,为了还债,甚至不惜拿前女友的私密照、视频做抵押。无论是大众的口碑,还是自身的收入,张继科算是完了。在网友声讨下,4月4日,中国乒协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张继科已经退役。山东省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一位人士也表示:这几年张继科没有回到山东省队开展过训练等活动。这也证明,离开了国家队后的张继科,在赛场之外表现的样子,更接近于真实的他。我们好奇的是,既然张继科很早就有赌博的习惯,性格上也有诸多讨人厌的点,为何以前大家不觉得他有问题?只要你有“世界冠军”的光环,人格上的缺陷可以忽略。这种理念,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在张继科之前塌房的林丹。同样是世界冠军,同样是体育明星,同样做了让人不齿的事情,张继科拿前女友私密照抵债,林丹婚内出轨。这好像是在说,似乎只要有成绩、荣誉,就有了一种“道德豁免”的特权。普通人懒,不尊重人会被指责,世界冠军这么做就正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慕强”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源动力。有人羡慕优秀的企业家,并以他们为目标而努力,最后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人崇拜优秀的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精研写作,最后出版了自己的书。但如果整个社会迷恋强者,“慕强”就会失去原本的积极作用,变成一种社会心理病症。对强者的迷恋,往往会让人忽视他们身上作为一个正常人而存在的缺点,甚至,因为迷恋强者的光环,自动把缺点合理化。很多人不知道,张继科是国家乒乓球队中打封闭次数最多的运动员。所谓“打封闭”,是为了消炎止疼,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伤病,还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负担。然而在鲁豫的采访中,张继科却坦然说:“我愿意用今后的健康甚至生命来换取金牌。”这种“赌性”本身不是一件好事,但“冠军荣誉”让这种“赌性”被隐藏甚至被合理化,最终造成他在赛场之外的堕落。再比如,张继科在综艺上多次表现出不尊重人,不屑一顾,都因为“世界冠军”的光环,被人称之为“自信”。更何况,在大家心目中,体育明星天然有着比娱乐明星更高的地位。张继科第一次参加综艺时,在场嘉宾和内娱的艺人,排队赶着跟他握手;在《爸爸去哪儿》里,吴镇宇看到姚明如同见偶像,完全掩饰不出自己的激动;郭晶晶嫁给豪门子弟霍启刚,没有人觉得是下嫁,而是觉得霍启刚高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对张继科和林丹们的的包容度,比娱乐明星更高。撇开张继科的“冠军”标签,根据以往张继科在赛场外的表现,不少网友其实已经刻画出他另一幅面貌:然而,只要还有众多粉丝对张继科首要的评判标准,是体育成绩,是世界冠军,那这些问题似乎都不算什么了。以前上学,老师问学生长大后的理想,答案是老师、科学家、天文学家。无数从校园走出来,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年轻人,最终一致地发现:精神虚无缥缈,感情随时消失,好像只有金钱、成绩、权利可以量化,可以让自己被看见。由此可见,让“慕强”观念深深植入大众心理的原因,不正是社会功利化的单一评判标准吗?功利化的评判标准,造就了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从而将普通人推向对权力、地位、成绩的迷恋。更可怕的是,这种单一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是一种“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由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是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通俗来说,就是一种观念大家自己意识不到,却自然而真实地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曾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会集体无意识下的悲剧;还有今天常见的,到了一定时间点就要结婚,否则就被人指指点点。再比如,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吃苦是否必要,以及为何要成为人上人,而不是普通人,更甚者说,成为人上人之后呢?取得金钱、地位、名声等功利性的成就,被看作是最终的结果,而非过程。就像没人告诉我们“成为人上人”之后,再去追求什么。最可怕的是,这种价值取向会直接反馈到每一个人的教育观念。这位老师的本意,是因为看到班上一位同学成绩下降,而提醒家长多督促女儿的作业。结果,学生家长亮出自家的工厂、存款,将月薪5000的老师嘲笑了一通。试问,当家庭教育的理念,都以“两间珠宝行、一个加工厂、六套房、1000万存款”为终点,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因此,张继科事件作为公共议题,在“保护受害者隐私”和“依法办理”之外,绝不应该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向上,这套标准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是引导年轻人可以去成为什么样的人;向下,应该是有要求而不是无底线的,要劝诫年轻人不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就像张继科这件事中,大家对他最大的骂声,不是赌博,而是拿前女友的隐私视频去抵债。“世界杯期间见过太多赌徒不予置评……但拿前女友隐私视频拿去抵赌债实在太缺德。”否则,“没有打好健全的人格的底子,再辉煌巅峰的金字塔也会坍塌。”结尾
这是一个偶像频繁塌房的时代,也是一个偶像“祛魅”的时代。在一次次被偶像震碎三观的冲击中,人们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有人觉得可以继续喜欢一个人的作品,也可以继续骂他的人品;有人觉得再耀眼的成就,没有人品打底,也配不上所谓的崇拜。无论如何,明星以成就和荣誉做挡箭牌的时代似乎过去了。既然享受着常人没有的名利和光环,也必须接受常人没有的高标准审视。反过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似乎也开始从偶像的塌房中明白,比起花时间关注那些遥远而虚假的人,也许当下的生活和身边人,更值得花时间对待。而当更多人不再只是关注功利性的结果,更多人开始关注身边人多于虚假的偶像,或许我们才能逐渐明白并告诉下一代:
为了您可以更好地接收我们的文章推送,星标的事情就拜托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