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真的要通缩吗?
中国现在的经济真的要通缩了吗?
这种说法怎么说呢,委婉点说有点过于聒噪了。
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无非是因为3月CPI数据从同比1%跌至0.7%,PPI从-1.4%跌至-2.5%,如此就简单得出结论中国要通缩了,未免过于武断。
大家平时听通胀多一点,通缩很少听到,很多“专家”就容易借此大做文章。通缩是相对通胀而言的,整个社会各个品类的商品持续、全面地降价,而且通常伴随有经济衰退。
都不用看数据,仅仅是从现在对经济的直观感受来说,现在的中国经济面临通缩威胁也是言之过早,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有3大背景没有变:
1、M2增速高达12%,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出现通缩?那经济得差成什么样。
2、中国今年处在经济复苏的周期中,直观感受经济至少并不比放开前更差。
3、海外通胀背景还未消退,原油还在80美元以上,这种时候中国怎么通缩得下去?
以上三个大背景短期内没有发生变化,怎么能仅凭一两个月的CPI数据就说通缩来了?毕竟现在距离全社会、几乎所有商品、持续降价还有不小的距离。
因此说“通缩”,肯定是有夸大之嫌,但是说“需求不足”,则未必是捕风捉影。鹅少下面就通过3个维度,给大家详细拆解一下。
这三个维度是:数据本身-金融数据-房地产数据
1
首先从通胀数据本身来说,这也是值得说道说道的。
CPI和PPI数据确实连续2月同比下跌,但是看细分数据这里面有几点不同:
1、CPI和PPI本身要考虑去年高基数的影响。
去年3月是什么情况?俄乌战争啊!那时候油价涨成什么样子了?
2、本次CPI数据下降主要是因为食品部分,蔬菜和猪肉降价的厉害,但是服务业CPI环比是在上涨的。
蔬菜和猪肉存在周期性、季节性因素,他们目前价格已经在底部,后期会逐渐企稳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通缩并不是只有食品价格降就叫通缩了。人家服务业复苏不是挺好的吗,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环比上涨了0.7%,较前值也有提升。
只有食品在降价,服务行业可是在涨价的。
3、对PPI来说,3月油价下降,对工业原材料的成本降幅巨大,这是PPI降低的原因。
从数据的角度来说,CPI和PPI的下降是有原因的,但是跟通缩背后想表达的国内经济不行、需求不振搭不上关系。
2
第二个维度,中国金融数据公布,这与CPI表现出的“通缩”恰恰相反,反而一片热火朝天。
中国社融数据公布,总量和结构都很好,都得到了改善。可以说这就是市场很满意的一份社融数据。
1、社融存量增速10%,总量不错。且没有政府债、票据冲量。
2、更为重要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涨幅非常大,居民中长期贷款也就是房贷新增了6300亿,明显超季节性,不但扭转了一年以来的净减少趋势,甚至创造近5年同期最高。
这种数据不就是金融市场等了1年,梦寐以求的好数据嘛!
这里解释一下,居民中长期贷款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基本等同于房贷。过去一年上面不断放水、不断刺激楼市,但是房地产销售就是起不来,居民不愿意买房,更不愿意借房贷,所以这个居民中长期贷款一直是净减少的状态。但是今年3月,这个房贷数据不但转正了,而且一下子多出来一大块。
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我们就要看第三个维度,房地产销售。
我们上周写了一篇文章分析最近出现的房地产小阳春,特别是北上广二手房销售数据回暖很快。当时就提醒大家要注意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情况。
现在3月数据出来,两相印证我们会发现一个事:
房贷的增长至少说明,3月火热的二手房销售数据并不全是水分,并不全是为了置换利息而做的带押过户。这里面是存在购房的真实需求的。
当然,这里面也不是没有隐忧,就像我们开头说的,说通缩言过其实,但是说需求不足,还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因为4月份的二手房销售数据已经有了下滑的迹象。这说明1季度的房地产销售很多是过去几年疫情积压的需求在释放。
等一季度释放完了之后,后面就要考验今年的真实购房需求了。而这部分购房的需求很明显不是一路向上的。
这体现了今年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复苏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也很正常,复苏是确定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是确定的,矛盾是存在的。这并不冲突。
而不论你是哪行哪业,对今年经济的把握就应该有这样的基准判断:
自己所在行业的复苏肯定会高于2022年,但是不一定会超过2021年,大概会落在这么个区间内。这样大家对自己行业的规划就会有一个直观感受。
原因就在于1季度居民中长期贷款也是恰好高于2022,大幅低于2021,全年大概率也会落在这个区间。
中国经济取决于房地产,房地产取决于居民的房贷,而你今年的收入在冥冥之中也早就已经被注定了。
很多事情表面上看都是人的自我奋斗,看得久了以后才发现原来自有定数。
但是即便知道人各有命,我们中国人也仍然拼命地生活。即便知道下半年房地产前路漫漫,欧美衰退在后,我们还是会努力赚钱,为几两碎银奔波。
因为我们中国人恰恰懂得,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但依旧热爱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